《汉家长歌》
第14节

作者: 我非扶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礼者,天地之序也,周公制礼的初衷就是维护和稳定等级分明的社会制度,其制定的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和凶礼等五礼体系,涵盖了上至天子朝堂,下至黎民乡野,大至国家政策,小到衣食住行,人和人的亲疏长幼和尊卑贵贱都有明确的规范,使不同级别的人该怎么做、该怎么称呼甚至该怎么说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可僭越,这些都远远超过了今天我们对礼的认知。但毫无疑问,周礼是今天所有礼仪的祖宗。

  这就是文明,无与伦比的文明。
  乐者,天地之和也,当然,乐的直观作用还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这在当时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乐在政治格局中,起到了可以协调社会秩序的作用。乐的宫、商、角、徵、羽等五音所象征和包括的是人、事、物和不同的等级,只有将这些进行有序的协调,才是乐最终的社会价值所在───和谐精神。君臣之间的和谐,父子之间的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
  当然,今天的乐也是乐,甚至更加的多元化和生活化,但已今不如昔,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我们在摒弃传统文化糟粕的同时,却没能留住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说乐的高雅。
  礼之所及,乐必从之,社会秩序想要稳定,其前提就是和谐,想要和谐就要各安其所,各尽其职,尊其所尊,亲其所亲,这就是礼和乐的相辅相成。
  最最重要的是,礼制的初衷本只是维护政权的稳定,却使得华夏文明一不小心从此进入了礼乐文明的时代,华夏文明也从此真正的成为了礼仪之邦。

  关于周王朝初期的制度之所以讲了这么多,主要是制度本身的影响力和其划时代的意义,才使得这一阶段成了中国历史甚至中华文明的转折点。
  自此,华夏文明开始正式区别于周围落后的文明,也正式形成了一个有别于落后族群的独特群体───华夏族群,“华夷之辨”的思想也开始逐渐形成。
  然后需要说明的是,任何具有重要意义制度的形成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看似有很多的偶然,其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如后来东周时期的分裂和秦的统一都是如此。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会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没有你,就会有他。到底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创造了时代?可能都有吧!
  不管怎么说,周公无疑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的使命就是完成父兄的遗愿,去建设一个伟大的王朝。
  天下之中的洛邑建成了,周公在洛邑的明堂中,主持了对先王的祭祀,近千名诸侯行着周公制定的礼,听着周公制作的乐,相聚于这空前不绝后的盛大仪式。
  从此,一个新的灿烂、辉煌而庄重的时代,开始了。
  七年过去了,短暂而匆忙,但已然足够,一切都已进入了正常轨道,周公决定还政于周成王(记住这一点,这是能善终的根本所在),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累了,该休息了。
  周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王朝长久,但他知道,任何一个王朝都会有天命结束的一天,周王朝也不会例外;他更知道,再好的制度,如果统治着不去遵守和维护,也是摆设。他已经为王朝铺好了路,至于后面的路就交给后面的人吧!
  但也有周公不知道的,他不知道,他所建立的礼乐能让今天的我们还自豪的称为礼仪之邦。

  他更不知道,在几百年后有一位他的粉丝叫孔丘,就是以他的思想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学说叫儒学,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日期:2019-03-07 22:07:46
  【轮回】
  任何一个王朝或本身的制度,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出现危机,周王朝也是如此,不过此次的危机是从外部先开始的。
  而外部的危机又是从周的第五位国君穆王时期开始的,在说穆王之前得先说说他的前任,也就是他的父亲昭王。
  在昭王时期,国势虽未衰微,但有些诸侯国已经开始不听话了,而昭王本身又属于强硬派和扩张型的,所以他的解决方法是不听话就打,昭王一生经常东征西讨,最后就是死在南下伐楚的路上。

  很多史料将昭王的死模糊的记载为“南巡未返”,王室毕竟也是要面子的,可你说的这么模糊,总有人还是想了解清楚的,所以有说昭王是在伐楚的时候,当地人恨他,给他做了一艘有质量问题的船,等昭王一行坐船行驶到江中央的时候,船沉人亡。也有说是因为交战而全军覆没,具体是怎么样的,只能去问昭王了。
  总之,死在外面了。
  昭王南征的代价虽然很大,但向南扩张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讲是达到了,关键是昭王的扩张并未影响到周王朝的根基,真正影响到根基的是西北方向的戎狄,不过这个问题是他的儿子造成的。
  可能是受了老爸的影响,继位后的穆王也喜欢搞扩张,而且能力也很强,这种类型一般都是强势型的,强势而又有能力的统治者一般都会有一个通病,就是好大喜功,穆王就有这种病。
  即便如此,周穆王还是将王朝推向了巅峰,同时他也给王朝埋下了一颗丨炸丨弹───犬戎。
  在此之前,作为少数民族的戎狄部落虽然没有像各诸侯国一样高规格供奉天子,但也是臣服于周王朝的,至少民族之间都相安无事。
  可喜欢搞事情的周穆王希望戎狄像各诸侯国一样臣服于周王室,随后就找了个理由发兵西北。这次征伐无论就战果还是战略而言,都是失败的。
  最失败的是从此以后,戎狄从此不再来朝见天子,人家单干了,不但越来越强,还时不时的来干点打家劫舍的事,这都是拜穆王所赐。
  总之,穆王创造了盛世,也制造了危机。

  可是,当鼎盛得盛无可盛的时候,一般就不只是危机了,而是衰弱的开始,这是真理。
  先来看看这个犬戎是怎么回事吧!当时周王朝将中原以外荒远的包括游牧民族在内的落后部族,通称为蛮、夷、戎、狄。所谓的犬戎和西戎也都是周王朝对人家的蔑称。
  其实荒远并不远,当时的农耕区还未完全成型,在传统的农耕区内,很多地方都是和游牧游猎部族交错居住的,特别是王朝的一些边远地区,都分布着大量的戎狄部族。如今天的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区、东部的沿海一带和长江以南地区。
  尽管大臣们极力劝阻,尽管师出无名(因为犬戎并没有什么过错)。可一个人一旦想找你的茬,会找到一万个理由,穆王最终还是出发了。

  此次出征的结果前面已经说过了,反正从此之后,王朝的外部环境开始变得恶劣,也为最终的亡国埋下了隐患。而且从此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已不只是周王朝,而是以后所有的中原王朝。
  日期:2019-03-09 00:22:37
  一般在外部危机之后,内部危机都会紧随其后,就如内部危机也会引发外部危机一样。
  在穆王之后的共王和懿王时期,已是国势渐衰,王权不振,当一个国家气数未尽却又衰弱不堪的时候,有能力的人就会及时出现。这个人就是共王的弟弟、也是懿王的叔叔姬辟方,是为周孝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