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46节

作者: 昆X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3·24),由此可见,“道之不行”早已成为共识,子路又何必去特意强调之。况且,前文中,子路便已点道之所以不行的原因:隐者“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在这些隐者的眼中,只见到自家的小利,却不见到国家的大义,尤其是国家越是需要扶持时候,越是不能“行其义”;“危而不持,颠而不扶”(16·1),隐者的这种做法,便属典型的“见义不为,无勇也”(2·24)。如果大家都似隐者那般, 各自只扫门前径,而任凭屋外的大道,被垃圾、杂物堆积占据;如此,“道之不行”亦便自然而然了。故,从逻辑而言,第二说确实要比第一说要胜一筹。

  日期:2019-03-29 16:54:14
  子路随从孔子却被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者,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您见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看你虽有四肢但不劳作,虽见粮食却分辨不出五谷的种类,非学稼之人,我又怎么认得你的老师是谁?”说完,老者将拐杖插在田边去除草了。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者留子路住宿,杀鸡、做饭,还引见自己的两个儿子与子路认识。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并讲述了经历。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啊。”让子路回去再看看老者。当子路到达,老者却已出门。子路说:“隐居而不为公差是不合道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难道君臣之间的道义便可废弃呢?只想着保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基本的规矩。君子为公差,是为了畅行道义。从这些隐者身上,便可知晓道义为何不能畅行了。”

  日期:2019-03-29 17:01:09
  论语正解23:谁是鸟谁是兽
  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日期:2019-03-29 17:01:29
  长沮、桀溺:
  两位隐士,其真实姓名和身世均不详。
  耦而耕、耰而不辍:
  耦: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间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而形成的合力。

  耰: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可泛指覆种。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滔滔:大水奔流貌,这里用来比喻凶险的事物,尤是指具有危害能力的执政者。
  易:同“移风易俗”中的“易”,改变、更改。
  辟人:使世人符合法度规范。
  辟世:使世道符合法度规范。
  孔子无论为官执政也好、还是周游列国、抑或办学授徒也罢,始终希望世人、尤其是执政者能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能够“政者,正也”(12·17)。长沮、桀溺这些隐士,则是绝望于现有的世道;故,另辟蹊径,希望通过隐居来构建一个符合法度的世外桃源。所谓“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样的桃源确实有可能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得以存在。因为乱世之伊始,“滔滔者”会尚有一些到达不了的地方,这些地方是暂时安全的;然而,若天下一乱,人们便均如隐士,只顾各自寻找、构建桃源,而放任“滔滔者”不管,任其横行肆虐,恐怕到头来,即便再好的桃源,亦难免之。因此,面对“滔滔者”,最好的办法,还是只能合力易之、导之,使之能够回归的正常渠道,使世人都能“克己复礼”、符合法度规范;那么便可“天下归仁”(12·1)。

  至于大多注家认为“辟人”“辟世”乃是“躲避人”和“躲避世道”,不从的理由,在14·36章已有阐释,请详见之。
  夫子怃然:
  雍正皇帝是“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张俊以·《得民心者得天下》),孔老夫子则是“一心要天下有道人安康,却难料隐士质疑滚滚来”,其怅然、失意的心情可想而知。
  鸟兽不可与同群:
  可有两种说法。一、人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孔子以“人”来自喻,以“鸟兽”来借喻隐士。二、飞禽与走兽不能共处;孔子以“鸟兽不可与同群”为喻,来阐明自己与隐士并非一类人。
  鉴于孔子的心情是怃然而非愤慨,且从有关章节,亦可看出孔子对隐士是尊重而非鄙视;故,取第二说。更何况,如果非得以“鸟兽”作喻的话;那么孔子更像是栖栖择木的飞禽,隐士则像是遁迹山林的走兽。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本句,孤寂之情,溢于言表:自己不是长沮、桀溺那类人,可又与谁才能算是一类人呢。句中,第一个“与”同“欤”,句末语气助词;第二个“与”,作动词用,和。当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宾语前置;故,“而谁与”,即“而与谁”。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本句的言下之意:如果天下有道,自己又何苦四处奔走呼吁,为谋道、易道而努力;如果天下有道,即便为平凡的“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因为此时“富而可求也”(7·11)。
  日期:2019-03-29 17:01:35
  长沮、桀溺并肩耕作,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过河的渡口。长沮问子路:“您是为谁在执辔驾车呢?”子路说:“是为孔丘驾车。”长沮说:“可是那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一定能知道渡口在哪。”子路又问桀溺。桀溺说:“您又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般凶险的事物到处皆有,又谁有能去改变之?况且与其去跟从使世人符合法度规范的人,还不如去跟从使世道符合法度规范的人。”说完,二人继续干起农活来。子路回去后,将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怅然道:“飞禽与走兽是不能共处的,自己不是长沮、桀溺那类人,可又与谁才能算是一类人呢?假如天下有道的话,自己亦不会参与改道。”

  日期:2019-03-30 16:00:00
  论语正解(24):楚狂接舆
  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楚狂接舆:
  可有两种说法。一、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二、楚国叫接舆的狂人。

  这里从众,取第二说。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凤:中国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这里用“凤”来代指孔子,说明接舆对孔子打心里还是尊敬的。
  德之衰:从上下文可以推知,并非指孔子的品行方面的衰微,而是侧重于智慧方面的衰弱。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谏:谏阻。指孔子过去“德之衰”的状况,已无法谏阻。
  追:追补。指孔子未来“德之衰”的状况,仍可追补。言下之意,只要孔子能够悬崖勒马,犹未晚矣。
  已而:罢了、算了。
  今之从政者殆而:可有两种说法。一、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二、今日从事政治实在凶险(“者”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