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45节

作者: 昆X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3-29 16:49:15
  正解论语21 :逸民的境界
  18·8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日期:2019-03-29 16:49:39
  本章列举了部分遁世隐居的逸民。孔子根据隐逸的境界将其分为三类,并指出自己异于他们。

  伯夷、叔齐、柳下惠:
  此三人前文已有简介,其中:伯夷、叔齐,请见5·22章;柳下惠,则请见15·14章。
  虞仲:
  可有两种说法。一、周太王古公亶父的次子、吴泰伯之弟,名仲雍,是商末所建吴国的第二任君主;二、仲雍的曾孙,虞国的首位受封君主,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封在虞国,故称虞仲。
  就逸民而言,取第一说更为妥些。因为正如《诠解》所说,仲雍一方面同于其兄泰伯,亦将王位让于其弟季历,以成全了其父古公的想法;一方面却异于泰伯,没有建立自己封国,或与泰伯争权。只是由于泰伯没有子嗣,故继任之。
  夷逸、朱张、少连:
  此三人,鲜见于古籍,故他们的具体身世和经历不详。
  夷逸见于《尸子》:“夷逸,夷诡诸之裔。或劝其仕,曰:吾譬则牛,宁服轭以耕于野,不忍被绣入庙而为牺”。
  少连见于《礼记·杂记》:“少连、大连,善居丧,三日不食,三月不解。日月悲哀,三年忧,东夷之子也”;有的学者则认为大连即《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的大廉,少连则是大廉的后裔蜚廉。

  朱张因为孔子的言语中没有提及,故有的注家认为朱张为孔子的门弟子在整理《论语》时自行添加的,且其归隐时间要晚于孔子去世的时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朱张又是哪位后起逸民呢?宫玉海先生认为,在春秋末期,与“朱”字有关的人,便是著名的陶朱公范蠡。至于是不是,不好确认之。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放:放置,不再谈论世事。
  身:身份。
  中:符合、合乎。
  清:清雅高洁。
  废:失去身份。
  权: 权宜、变通。
  无可无不可:

  同“无适也,无莫也”,没有什么一定是适合的,亦没有什么一定是不适合的,唯“义之与比”(4·10)。
  日期:2019-03-29 16:49:48
  遁世隐居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屈辱自己的身分,是伯夷叔齐吧。柳下惠、少连则既降低了自己的志向,亦屈辱了自己的身分,只不过说话合乎规矩,行为合乎谋虑,仅此而已。虞仲、夷逸归隐闲居,不论政事,有身份时合乎清雅高洁,放弃身份时则合乎权宜变通。我本人却和他们不一样,没有什么一定是适合的,亦没有什么一定是不适合的。”

  日期:2019-03-29 16:53:47
  正解论语22:隐士之荷蓧丈人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日期:2019-03-29 16:54:0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从而后:随从却被落在后面。孔子在周游列国期间,时常与弟子走散;而子路这次走散的原因,却无从可知。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荷:背负。
  蓧:古代一种竹编的耘田农具。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可有两种说法。一、丈人自己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来不及分播;二、子路虽有四肢但不劳作,虽见粮食却分辨不出五谷的种类。
  有的注家取第一说。他们认为,子路与丈人才一面之缘,因此,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且据下文来看,丈人甚有礼貌。丈人不大可能才邂逅子路,便予以面斥。然而,如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真的只是丈人为了表示歉意,说自己年纪大了,又一直忙于农活,所以没有看见你的老师;那么后文中,孔子又是根据什么来认定这位丈人便是隐者,子路又怎么会如此回敬这位热情款待过自己的丈人呢?有鉴于此;故,取第二说为好。

  植其杖而芸:
  植杖:将拐杖插在田边。“植”,树立。
  芸:同“耘”,除草。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拱:两手在胸前相合,以示恭敬。
  止:使动用法,使…留下。
  黍:五谷之一,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可酿酒、做糕等。
  食:拿东西给人吃。
  老者之所以“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除了显示其热情外,恐怕另有它意,或许借此点化子路:还是效仿我们隐居山林吧,既能丰衣足食,亦可尽享天伦,何等惬意;又何必四处游说,风餐露宿,自讨苦吃。

  子路曰:
  子路的这段话是对谁而讲,可有三种说法。一、认为是子路对丈人的两个儿子讲的,并请他们代为转述;二、认为是子路返回后,对孔子及其同行者就此事发表的见解;三、认为是子路在转述孔子的话,宋初的一个《论语》版本,便将“子路曰”直接刻成“子曰”。
  毕竟老者热情招待了子路,子路却如此当着其子的面去如此评价老者,多少有失礼数。故,取第二说。至于第三说,认为是子路在转述孔子的话,甚至直接将之视作“子曰”,则毫无根据;况且,子路虽然在小节上可能比较草率、莽撞,但在大事上并不糊涂,能够紧跟孔子,被誉为“孔门十哲”,以“政事”(11·3)著称。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仕:广义上同“事”,从事;狭义上特指从政为官。但无论广义也好,狭义也罢,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仕”乃办公差,而非干私活。也就是说,“仕”的目的是为了行义。

  臣:君主制时的官吏;但其本义却是男性奴隶,凡俯首屈从于君者,皆可称“臣”。
  伦:条理、规矩。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可有两种说法。一、道义行不通的事实,自己早已知晓;二、从这些隐者身上,便可知晓道义为何不能畅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