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归来----道德经解读》
第7节

作者: 老头子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人类应当思考深远,先保持安静不要轻易躁动;万物发展变化的各种规律要再三思考是否研究透彻了。芸芸万物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大道赋予其规律这个根本原理。研究根本原理就需要安静;会安静研究学问就是使命;当学问好了,使命完成了才能变成一个不违背常识的人;知道知识的作用才是一个明白人。如果没有常识和知识,这些人的行为就是胡作非为,这是凶兆的体现。知道让懂得常识的人让其做事能容得下他,那么就是公正的;公正的就是全面的完善的;全面的完善的就遵循天地的;遵循天地的就是遵循大道的,遵循大道就是长视久生的,终身不会违背这个原则。

  “致虚极,守静笃”,这一句经常被人当做“心法”来练习高深内功。我想老子其人是没有功夫的,他若知道自己一句话被人误解成他都不懂的东西也许会啼笑皆非。
  日期:2018-09-12 12:25:46
  第十七章 道之社会为服务型政府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好的统治者,好像不存在一样;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侮他。统治者不够诚信,人民才不相信他。统治者应该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百姓说我遵循自然之道所以我必会成功,当然也要感谢领导是好样的,对于人民是信任的,把人民看做国家的财富。
  这一段应和第八章对照的看,统治者应当和水一样,处于最低处,服务于社会,这样的统治者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如果统治者高高在上,让人民膜拜,这样的社会不会强大到哪里去。可惜的是老子的政治理想并没有实现,即使过了五千年,再看他的文字,依然不显得过时。

  日期:2018-09-12 12:26:01
  第十八章 道与仁义孝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当今人们不再遵循大道了,而是讲究“仁义”来了,其实掌握自然之道的人们仁义天存,无需提倡;人们提倡的智慧不再是认识宇宙,而是违背自然的反自然文化,让人们虚伪起来,让伪装的智慧横行,这样的世界是大伪的世界;人们追求一些违背自然规则的名利,让亲戚朋友互相争斗,于是提倡孝道和慈爱了。殊不知,遵循大道就是遵循慈爱;伪学横行,才会国力衰微,这时候,忠臣出现了。

  老子反对把仁义、智巧、礼等事物极力提倡的,他甚至有一种担心,背弃了自然之道的社会,会有看不见的灾难。我们人类一切成果,都是遵循大道的结果,遵循大道,才是智慧,而不是智巧。尊严荣耀应当给予智慧之人,而不是给予“礼”“仁义”“血统”之人。只有让智者获得更多,社会才能健康。这里不要把 “智慧”理解为现代的“智慧”,那时候的“智慧”指的是坑蒙拐骗的智巧,人类若把智力用在坑蒙拐骗上,这是对于上苍赐予人类智力的亵渎,人应当真实,只有真实的人,才可能把智力用在正途。

  智慧之于宇宙,用得好会和宇宙合而为一共同发展;用的不好会有毁天灭地之能。因此真的智者均会考虑人类该”如何善用智力”这个问题,同时会得到一个结论,人有智力所以不可随意撒谎。
  道生万物,道生仁义、智慧、孝慈、权力、财富等等一切,因此一切事物均以道为核心来运作才是善的。如果人类不把道当做核心,把仁义当做核心会发现人类会虚仁假意;把智慧当核心会发现谎言遍地;把权力当核心会出现等级阶差;把财富当核心就会为富不仁。总之一切一旦失去了道这个核心,所出现的一切现象都会与道为敌。
  一切生成物均为人类服务,一切生成物用的不好均会伤害人类自身。比如仁义、孝慈、权力、财富、智慧都有这个问题。老子超越善恶,他一方面反对仁义、孝慈、权力、财富、智慧等出现的负面作用;一方面对失去“道”这个核心表示痛心;另一方面对于人类为了应急危难而采取的本末倒置的方法表示无奈。
  日期:2018-09-12 12:26:15
  第十九章 道学为核心方可无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此段有四处提到“绝”字,意义当统一起来,可解释为至高、最佳。也有把前三处“绝”解读为“断绝”,于是老子显得冷漠和铁石心肠且违背常理。
  真正的智慧人是遵循大道的,因此抛弃巧伪的方法治理国家,人们会得到百倍的好处;仁者会抛弃虚仁假意,于是民间恢复了孝慈;至巧之人杜绝急功近利的思维,因此盗贼也没有了。拥有这三种情况是因为相关法律、条文、文化、道德的缺失造成的,故应制定相关的法令、条文、道德倾向等让他们心有所属,恢复淳朴本质,减少对于世界无止境的欲求。只有真正的学问才会让社会没有后顾之忧。

  和极力提倡仁义孝慈的儒家不同,老子对仁义孝慈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反对提倡仁义孝慈的学说,要制定条文管制那些仁义说教。
  正史记载,孔子是老子的学生,是孔子开创了儒家。人们阅读道德经时会疑问,儒家在道家之后,为何道家会反对儒家?难道老子的道德经在儒家之后才诞生?这要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看,孔子虽是儒祖,他的学说并非空穴来风,仁义孝慈学说当时已经有了影响。
  孟子曰: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儒家认为帝王对臣民的怜悯叫做仁,故人民对孱弱、叫花的怜悯也叫仁。这是上对下,要是下对上呢?就是尊重或者敬重,人民尊重帝王的礼视为仁,比如要忠君,就要给帝王跪拜。不实施礼,就不爱君王故算不得仁者。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仁。重视孝道仍然为仁。仁的涵义太丰富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仁顾名思义仁爱,对人有益的一切行为、知识都可以视为仁。掌握知识越多,越是回报人类就越是仁。仁不是期期艾艾,我们教育孩子:不可去马路!可以通过训斥的口吻表达出我们的爱。战士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而厮杀于疆场,他虽杀人也是仁者。有很多人,踩死一只蚂蚁会内疚半天仍旧觉得自己不够仁,这是没有必要的。

  当我们明白一切真知的、探索未知的、服务人们的、把事物价值最大化的一切都可以视为仁爱。于是仁爱就不再狭义。仁爱不狭义,人们在行为中就会果敢,不再犹豫徘徊。人们可以目标清晰,直追真理而去,对的去做,错的不去做,只有这样,道才能恢复仁爱之宗主地位。
  再谈谈“义”,义者,理也,墨家的天志,俗话说天理。道家说统统是道,俗话说道义。现在我们说义理。这个世界上是有天理和道义的,天理和道义永远存在,故人们应该追寻道义。事物起因、发展、变化、终了;事物与事物的关系;事物的范畴等等,总之用人的眼光遵循道的思维都是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