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7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7、启统氏,传三世。
  《路史》说,该氏不可考,只见于起居舍人章衡的《编年通鉴》里。依氏族名解,大概此时有了纲纪教化。
  8、吉夷氏,传四世,事迹不详。

  古代“夷”字专指东方之人,是对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部落的泛称,故吉夷氏必居东方,夏朝时,住在山东半岛的后羿曾向吉甫学射,吉甫可能为吉夷氏后裔,所以吉夷氏大概也居于山东半岛。“吉”字本义封存兵器(甲骨文中的吉,上半部分是一把兵器,下半部分是一个盛放兵器的筐子),引申为安定、善良,吉夷氏或是因此而得名。
  9、几蘧氏,传一世。
  出自《庄子人间世》。《路史》说其时代顺其自然,不治不乱,天下之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白天旅行,晚上群居,到死的时候仅是用槁木做成担架抬到某地任尸体风化。
  几蘧氏可能是位于蘧邑的古老氏族吧,“蘧”通“蕖”,荷花,可能此地区盛产荷花,因此命名。蘧邑在哪,众说纷纭,有长垣县、卫辉市、获嘉县、浚县、濮阳县等说法,但不管哪种说法,肯定是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一带或不远处。
  10、狶韦氏,传四世。

  出自《庄子》,见于《大宗师》、《知北游》和《外物》三篇。庄子言狶韦氏为比较古远的上古帝王,最早得道,用来整顿天地(“挈天地”),其时世风淳朴,然并无具体事迹“狶”,猪的别称,“韦”,熟皮革或熟皮绳,狶韦氏,言其族擅长制作猪皮革或猪皮绳。
  狶韦氏仅见于《庄子》一书,倒是夏朝少康之时,封有豕韦国,为彭祖之后,是夏商时期的强势诸侯。豕韦氏与昆吾氏、大彭氏、齐桓公和晋文公合称上古五霸,后亡于商王武丁之手。豕和狶一样,都是猪的意思,所以狶韦氏与豕韦氏或有渊源,也许是庄子依豕韦氏而造狶韦氏并称其为上古帝王,以阐发道家思想,也未可知。
  11、有巢氏,又名大巢氏,传二世,出自《庄子盗跖(zhí)》和《韩非子五蠹(dù)》。具体情况见下回正文。
  12、燧人氏,传四世。出自《韩非子五蠹》和《尸子》。具体情况见下回正文。
  13、庸成氏,传八世。出自《河图括地象》,详见正文,略。
  庸成氏亦作容成氏,《庄子胠箧》有容成氏,上博简有《容成氏》,皆言容成氏为上古帝王,比伏羲神农都早,但只存其名而无事迹。
  日期:2018-11-15 08:35:47
  第3回 有巢氏构木为巢 燧人氏钻木取火

  远古时期,人类少而禽兽多,人们居于潮湿山洞,处于露天荒野,饱受禽兽蛇虫侵害,生存环境可谓相当险恶。彼时还没有武器,人们赤手空拳,无法应对。
  既然无法战胜,那就选择逃跑。因此古人居无定所,迁徙无常。
  可是,山洞换了一个又一个,日子依然不好过。
  这样的生活,不知过了多久。
  直到,一位圣人的降临。
  圣人见鸟类在树上筑巢而深受启发,于是爬上树端,发明了“巢居”。
  所谓“巢居”,不过是用树枝和树叶搭了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窝。
  这就是著名的“构木为巢”,虽然简陋,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巢居普及后,人们白天摘拾果实,晚上就带着这些口粮睡在树上,如此便安全多了,人们欢呼雀跃,推举这位圣人做了首领。
  这位圣人,史称有巢氏,其中,“有”是词缀,用以称古氏族、部落或其首领,没什么实际意义。
  有巢氏,又号大巢氏、古皇氏,后人尊称其为巢皇。相传长有五色长肘,天生的攀爬好手,治在石楼山南。
  石楼山具体在哪,没人能说得清楚,一说在山西吕梁东北,一说在安徽巢湖地区,一说在山东莒城东。
  以上,用了一个“治”字,意思是,古人以石楼山为有巢氏的都城。然而,有巢氏时代连一所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又怎么会有都城呢?
  所以,如果有巢氏真的在石楼山,也不过是在那里繁衍生息罢了。
  又传,有巢氏能够驾六龙两麟,从日月而行。
  这个就更说不过去了,既然有如此神通,那还爬什么树,筑什么巢呢?莫不是成名之后天授神技?

  其实,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上古时代,神话与传说掺杂,像有巢氏这样被神化的人物,大有人在,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值得一提的是,古史有两个有巢氏,其一为此大巢氏,另一个在禅通纪,暂且不提。
  大巢氏发明巢居,目的是躲避禽兽,但逃避终究不是办法,蛇、虫、鹰以及善于攀爬的野兽仍在。
  如何是好?
  实际上,在武器发明之前,有一种东西是克制禽兽虫蛇的不二法宝,它的名字叫做火。
  但原始人并不会制造火,他们只能等候天火并趁机保存火种,这样的火一旦熄灭,就不得不继续等待。

  这是一个随机事件,不可多得。
  久而久之,有人开始考虑:可不可以制造火呢?
  终于,又一个圣人降临了。
  相传,上古有燧明国,因为太靠西,日月都照不到,所以不分昼夜,黑暗无边,这里的人们也不知道春夏秋冬。国中有火树,名叫燧木,弯曲盘绕达万顷之大,云雾都从中间穿过。圣人西游至此国,恰遇啄木鸟啄火树,每啄一下,便有火光出现。这位圣人顿生灵感,然后就取燧木的小枝模仿啄木鸟钻出了火来。后来,圣人又几经试验,最终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据说所选之“木”很有讲究,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农历六月)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zuò yóu)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称为改火,故钻木取火又有钻燧改火、别五木以改火之称。

  这位圣人便是大名鼎鼎的燧人氏,后人尊称为燧皇、火祖。燧,上古取火器具,燧人,即最初使用燧的人,又作遂人。
  燧人氏之前,人们茹毛饮血,未知熟食,燧人氏钻燧取火,又教民烹饪,从此人们疾病减少,寿命增长,时人惊诧:“真乃神人也”,便推举他做了首领。
  燧人氏之时,尚未有文字,相传其妻名叫弇兹氏,发明了结绳记事,即用绳子打结来记录事情,大事就打个大结,小事就打个小结,古时事少,所以这个办法是相当实用的。从此燧人氏立传教之台,开始了结绳治政,都于河南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有燧皇陵,是历代祭祀燧人氏的地方。

  上古之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晓时令,不知八方,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久。后来有人开始观测星空,发现满天星斗暗藏玄机,于是始有星辰崇拜。大概燧人氏之前,已有人开始以北极星来定位,而到燧人氏之时,则懂得观测北斗七星,继而延伸至其他星宿。
  北极星,是最靠近北极的一颗星,亮度较高,位置稳定,是辨别方向的重要参考。古人称其为北辰、太乙或帝星,为群星之主,象征帝王,其地位非比寻常。
  北斗七星,非常醒目,因靠近北极,所以对于我国大部地区来说,属于永不下落的星座,终年晴夜可见。七星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瑶光,前四星可去其“天”字,单称后面一字,组成斗身,称为魁;后三星组成斗柄,称为杓,其中玉衡可去“玉”字,单称“衡”。季节不同,斗柄指示的方位也不同,所以北斗七星可用来确定季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