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3节作者:
千秋如梦醉
新朝时,王莽曾让太史令推算三万六千年的历史。
36000=360×(55+45)
其中360是周天度数(古代天文学概念),55是河图数,45是洛书数。
18000就是36000的一半,这个数字在上古的神话传说里很常见,例如盘古神话。
天皇氏和地皇氏属于太古二灵,据说还属于神的时代,而人皇氏归入十纪,所以三皇并不一样。
人皇氏的数字45600=19×4×20×3×10,它的依据是《三统历》,作者刘歆,曾帮助过王莽篡权。其中以十九年为一章,以四章为一蔀,以二十蔀为一纪,以三纪为一元,人皇氏的45600就是十元,很完美的数字。
十纪的年数,《补三皇本纪》引《春秋命历序》,说从开辟到获麟,共3276000年。3276000就是36000的整数倍。
《广雅释天》记载:天地开辟,从人皇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760000年。这个观点来自于《春秋元命苞》和《易乾凿度》,推导方法可参考《易纬稽览图》和《后汉书律历下》,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多说了。
从考古上讲,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是猿是人还说不清楚,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还在研究旧石器,不可能出现氏族。所以,所谓十纪的庞大数字,并没有什么意义。
新朝末年,汉光武帝刘秀以符瑞图谶起兵,夺得天下,建立东汉,即位后宣布图谶于天下,使其合法化,谶纬之学于是在东汉初年盛极一时。纬书衰于魏晋,绝于隋唐。
谶纬之书最著名的是七经纬,即《易纬》、《尚书纬》、《诗纬》、《礼纬》、《春秋纬》、《乐纬》、《孝经纬》的统称,篇目极多,其名字多以三字为后缀,如《易纬乾凿度》、、《尚书考灵曜》、《诗含神雾》、《礼含文嘉》、《孝经钩命决》、《春秋元命苞》等。
除七经纬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河图括地象》、《河图玉版》、《洛书灵准听》、《洛书摘六辟》等河图洛书纬,以及《遁甲开山图》、《尚书中侯》、《论语谶》等。
由于历朝多有禁毁,纬书大多已散佚,需要借助辑本。纬书的辑本主要有明朝孙瑴(jué)的《古微书》、清朝赵在翰的《七纬》和乔松年的《纬捃(jùn)》等,目前最为详备的当属《纬书集成》,不过作者是两个日本学者:安居香山和中村璋八。
【延伸4】
干支与纪年
天干地支,至今仍在使用,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伟大发明。先秦史书《世本》记载黄帝的臣子“大桡作甲子”,这是见于古书最早的记载,但无法考证。考古上,殷商的甲骨文中写有大量的干支名称,而且所有商王的祭名都以天干结束,例如天乙(汤)、太甲、河亶甲、武丁等,所以可以推断,干支的出现必然不晚于殷商。纬书《春秋命历序》言天皇氏“法作干支”,当属西汉人的附会,不过这个说法经《三命通会》、《纲鉴易知录》等书的采用而逐渐变得知名。
天干地支的主要功能是记时(也可以记录方位),其中最重要的是纪年。在殷商和西周时,天下有共主,这时候都是依靠帝王在位年数来纪年,但到了春秋,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开始采用自己君主的在位年数纪年,例如《春秋》一书就是以鲁国国君的在位年数来纪年。这样一来,天下便出现了纪年的混乱,给时人带来了不便,在这种背景下,岁星纪年法逐渐流行。
岁星,就是木星,因其非常明亮,古人很早就注意了它。经过长期观测,古人发现,大约每过十二年,岁星就会回到同一天区,于是古人将黄道带均分成12份,称为十二次,岁星到某次,就是某年,这便是岁星纪年法。
然而,岁星纪年法存在两个问题:
1、岁星移行速度并不均匀,有时还会出现“逆行”现象,以其位置纪年其实并不理想;
2、早在十二次划分之前,人们已将周天划分为十二辰,二者可以作一一对应,但岁星的移行方向是由西向东,而十二辰的顺序却是自东向西,由于十二辰已经深入人心,这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
于是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岁纪年法,即假想一个理想天体,称为太岁,它的速度均匀,与十二辰方向一致,直接对应,例如太岁在寅,就是寅年,方便的多。不过为了区分,太岁纪年法使用的是一套岁阴名称,即摄提格、执徐等,所谓岁在摄提格,就是太岁在寅的意思。
然而由于古人过于重视岁星,还是要将理想天体太岁和真实天体岁星对应起来,这就出现了混乱,原因是岁星循环一圈的时间其实并不是12年,而是11.86年,所以85年后,纪年与实际时间将整整相差一年!这个问题(学名:岁星超辰)直到西汉末刘歆提出后才得到世人的重视,人们终于意识到:要想得到连续不混乱的纪年,必须抛弃太岁与岁星的固定对应关系。由于太岁纪年法本质上不过是十二支名而已,于是伟大的干支纪年法就诞生了。干支纪年法以天干地支两两相配而得,六十年一循环,简单实用,易于识记。这种方法既可以用天干地支名,亦可以用岁阴岁阳名,如甲寅年,亦可以称为阏逢摄提格,《资治通鉴》就是采用岁阴岁阳名来纪年的。
干支纪年法自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起,传承至今,近两千年未曾发生混乱。
附:
十二次: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岁阴: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岁阳: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淮南子天文训》)
焉逢、端蒙、游兆、强梧、徒维、祝犁、商横、昭阳、横艾、尚章(《史记历书》)
岁阳名采用《淮南子天文训》的较多。
日期:2018-11-13 09:40:05
第2回 五龙布山岳 辰放制皮衣
九头纪之后为五龙纪,得名很简单,因为有五龙氏。
五龙氏,相传为兄弟五人,分别叫皇伯、皇仲、皇叔、皇季和皇少,因每人各驾一条龙而得名。出自肤施(今陕西延安),治在五方,分管天下,遍及山岳。
具体有什么作为呢?不详。
另传,五龙氏乃是黄帝部下,曾与蚩尤大战,皇少亡于刑天之手,死后尸身不腐,化为五龙山,在今陕西蒲城。
又传,皇少并没有战死,黄帝统一中原后,五龙氏受封于蜀(今四川、云南一带),蜀地在五人的齐心治理下,逐渐繁荣,他们的传说,至今犹存。
还有说法,五龙氏为父子五人:长为角龙,木仙,号柔成;次为徵龙,火仙,号耀屏;三为商龙,金仙,号刚瞻;四为羽龙,水仙,号翔阴;父为宫龙,土仙,号合离。他们成了道教的五行神。
那么,五龙氏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无人知晓,也无法考证。
五龙纪后的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和叙命纪都没有具体人物,世界寂静而茫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