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轶事第二部:千古女皇》
第14节

作者: 小六如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薛仁贵没有放过他们,指挥军队追击,大破突厥。个人认为,薛仁贵这样做并不妥善。
  这便是流传千古的“薛仁贵脱帽退万敌”!
  日期:2018-07-26 16:21:44
  十三章 自称天后再上疏
  话说武则天垂帘听政之后,又开始了下一步动作。咸亨元年(670年),武则天的心腹许敬宗退休,对于武则天来讲,许敬宗退休是个损失,这么多年,许敬宗一直唯武则天马首是瞻。作为第一批支持武则天的人之一,许敬宗的退休,让武则天在朝廷损失了一个得力干将。
  刚开始,武则天一直打压外戚,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身死他乡,堂兄也没有落的好下场。如果仅仅想当皇后,没有外戚的支持也没关系,可是要进一步掌权,武则天不得不考虑培植外戚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武则天首先想到的是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长得非常好看,也比较风流,武则天授予他官职,可他倒好,并不感激武则天。
  贺兰敏之的妹妹贺兰氏死后,他去找了唐高宗李治,要问明白个中原由。
  李治:“朕上朝的时候,她还好好的,可是当朕回来,她已经去世了,怎么会这么快!”
  贺兰敏之听到后,嚎啕大哭,一句话也没有说。
  贺兰敏之没有说话,良久,止住了哭声。暗道:“我听说是武后的堂兄带来土特产要毒杀武后,但是被妹妹误食,才导致妹妹年纪轻轻就丧失了生命。难道陛下不知?没有理由,妹妹与陛下的关系天下皆知,她死在皇宫,陛下不可能不会彻查此事,现在陛下说他也不知道事情原委,莫非,陛下不相信是武氏兄弟暗中下毒,所以有意掩盖?但若不是武氏兄弟又会是谁?难道…是武后还怕她的位置动摇起了歹心?”念及此处,贺兰敏之拱手向李治告辞,自此不再给武则天好脸色。

  武则天也不傻,听说了贺兰敏之的反应,马上就想到了此节,自言自语道:“这小子恐怕怀疑我了(此儿疑我)。”
  尽管如此,武则天还是没有亏待贺兰敏之,因为她确实需要一个帮手,加上杨氏非常疼爱这个外孙,武则天并没有对他动手。
  据史料记载,贺兰敏之与荣国夫人杨氏,也就是武则天的母亲淫乱。不管这是不是谣言,都太过匪夷所思。当这个传言出来之后,武则天竟然一点儿不避讳,承认了。各位,你们觉得这种事情有没有可能,我个人认为,没有可能。不过杨氏非常宠爱这个外孙倒是真的。
  贺兰敏之聪明英俊,但是没有把他的智商用在政治上,或许其中有对武则天的不满。
  咸亨元年,太子李弘到了适婚年龄,唐高宗李治亲自为太子选了一个太子妃。然而,婚礼临近的时候,贺兰敏之逼奸了准太子妃。李治夫妇听说后气急败坏,好好的太子妃让这小子拱了,没办法,李弘的婚事只好作罢。
  殊不知,贺兰敏之丝毫不收敛。这天,贺兰敏之在外婆家看到了风姿绰约的太平公主,知道这太平公主是武后的女儿,便起了歹心。无奈的是,贺兰敏之有这个心,没有这个胆。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太平公主的侍女…

  “什么!贺兰敏之糟蹋了太平公主的侍女!”武则天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看到太平公主的侍女花容失色,也不由得她不相信。按照武则天一贯的做派,贺兰敏之有九个脑袋也不够砍。可是武则天看在母亲荣国夫人的面上,又一次原侑了他。“真是个风流成性的家伙!”武则天狠狠地咬出来这几个字。
  贺兰敏之仗着有荣国夫人撑腰,没有把武则天放在眼里,虽然官位是武则天给他的,但是他就是有一种拿钱不办事的感觉。咸亨元年,荣国夫人杨氏去世。贺兰敏之失去了大树,但是他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在居丧期间,贺兰敏之不穿丧衣,甚至把自己打扮的花红柳绿,每天找一群歌姬寻欢作乐,简直无法无天!
  上天欲其死亡,必先让其疯狂。武则天把贺兰敏之种种荒唐的事情凑起来,向唐高宗请求流放他。唐高宗李治也看不惯这个风流成性不务正业的贺兰敏之,于是他被流放了。流放途中,被武则天派人暗杀。
  自称天后
  贺兰敏之死后,武则天不得不再培植一个外戚来支持她,于是她召回武元爽之子武承嗣,给他加官进爵,条件就是让他听命于武则天。

  上元元年(674年),从不循规蹈矩的武则天撺掇李治给祖宗追封。祖上被封了个遍,武则天又开始撺掇李治给自己加封。封什么好呢,既然祖上都是皇帝皇后,比如李世民的封号是“太宗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的封号是“文德圣皇后”,那咱们得避讳呀,不能再自称是什么什么皇帝,那就封皇帝为天皇,皇后为天后!这简直是借着追封祖上的名义把自己拔高,真不知道当时李治是怎么同意的。

  既然都自称天后了,那总得做出一点贡献来吧。武则天夜以继日,翻遍了四书五经,圣人之书,再加上本身代政那段时间的经验,总结出来了十二条建议,连忙献给唐高宗李治。
  仅仅满足于培植外戚,那就不是武则天了。这是武则天第一次向全国人民群众展示自己的政治理论,总共十二条,涉及方面也比较广,历史教科书上把它成为“建言十二事”。
  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建言十二事,它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给百姓好处。对农耕实行鼓励政策,减少国家公共建设以减轻百姓负担,免除京城百姓的税务等。一般的帝国统治者都知道以民为天,这个方面相当于老生常谈。
  第二方面是提高官员素质。武则天建议王公以下的官员都必须学  子》,每年要对官员进行考试,把《老子》纳入考试范围。这相当于每年期末考试多了一刻,除了《孝经》、《论语》,还要考《老子》。当然,这点小事难不倒这些读书人。
  第三个方面就是提高官员的待遇(有一点收买人心的嫌疑),让每个官员都有发言权。武则天建议李治给京城八品以上官员涨工资(京官八品以上,宜量加俸禄)。这才是给当官的切实的好处,给了好处就要帮我武天后说话呀!武则天又提到要李治“广言路、杜馋口”。也就是说现在咱们皇上要广开言路,大家踊跃参与,不仅仅是高官有发言权,大家都有。但是,大家发言的时候要掂量着点,我们皇上会“杜谗口”。

  第四个方面是为女权呐喊。“自今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也就是说,给母亲服丧也要三年。在古代,父亲去世,子女守孝三年,而母亲去世守孝一年。恐怕是觉得这样不公平,特地提出了给母亲守孝也要三年。这会不会是最早的女权运动呢?
  这份上疏到了唐高宗李治眼前,直把李治看得目瞪口呆,对这位政治家老婆佩服的五体投地。李治认真地揣摩了每一条建议,都觉得切实可行,非常有利于国家建设,特意给武则天颁发了荣誉证书。
  光发奖状不行,这十二条建议得去实行呀,不然可不是浪费了皇后这些天来的日日夜夜。李治把这份上疏整理起来,盖上他的玉玺,马上推广实行。
  武则天又一次成为百姓谈论的热点话题。
  实行“建言十二事”这一系列措施以后,天后的形象逐步提高,但是唐高宗李治的身体也越来越孱弱,武则天感到有危机感了,万一皇上先一步离开,财产继承当然是太子,那岂不是白忙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