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轶事第二部:千古女皇》
第9节

作者: 小六如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7-24 17:18:40
  第八章 贬义府
  李义府是皇上的人,准确来说是皇后的人。当年李义府第一个表态支持武则天,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青睐,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联手对付元老重臣中,李义府更是功不可没。
  李义府现在很得意,位居宰相,有皇上撑腰,朝堂之中有谁不给几分面子。每天上朝的路上坦然地接受着大小官员的拉拢与奉承,平时喝酒应酬也不推辞,反倒是乐在其中。不过,李义府的行为确实有些过分,过分到李治已经不想再罩着他。

  皇上不罩着我,不怕,这不是还有皇后吗,天大的事有皇后顶着。于是李义府闹剧频出。
  龙朔三年(663年),李大人改葬祖父,大肆宣扬。附近的人听说李大人要改葬祖父,纷纷表示愿意帮忙。李义府也不客气,叫了附近七个县的人一起帮忙施工。以前,我李义府没钱,现在,我位居宰相,那是祖上护佑,我祖父的墓一定要气派。有这么一个县令,不知道是抓不着壮丁帮忙还是本身想巴结李义府,竟然撸起袖子亲自上工地。
  县令这个官说大不大,可也不小,县令亲自给李义府施工,这可是一桩大新闻。更大的新闻还在后头。不久之后,李义府改葬祖父的事情上了头条,标题就是:宰相李义府改葬祖父,累死县令。不错,那个亲自上阵施工的县令劳累过度,死在了工地上。这是继逼死大理寺丞毕正义之后又一条命案,同样是官命。
  出了这么大的事,李义府还跟没事人一样,反正是他自己累死的,我又没有杀他。面对百官的指指点点,李义府一点儿也没有在意,甚至同样我行我素。这样一来,唐高宗很难再护着他,不过武则天还是要罩着他,以后要用到他的地方很多。
  不知道收敛的李大人在同一年,也就是龙朔三年又接了一份肥差,那就是主持选官。李义府仗着宰相的位置,选官不看才能,而是看你能拿多少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潜规则”,用一个成语来讲就是卖官鬻爵。这一回,李义府又成为了舆论焦点,大家没事就谈一谈李大人选官的事,多半是骂他不是东西。
  这样的“光辉事迹”传到了李治耳朵里,李治就找李义府谈话。

  李义府进门笑嘻嘻地说:“陛下,找我有什么事呀?”
  唐高宗李治脸色一沉,说道:“最近你的亲戚大多仗着你撑腰做一些不法的勾当呀,朕替你瞒了下来,你回去记得好好管教他们。”
  李义府听到这话,脸色越来越难看,怒道:“是谁跟你说的,看我不修理他!”
  李治看到这李义府丝毫没有悔改之心,还盛气凌人的跟皇上讲话,简直无法无天,莫不是平时没有动你,也不看看你在跟谁说话。李治也怒道:“朕说对了吧,你家亲戚都有不法行为,你别管谁说的,纸包不住火,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看你还是回去好好反省一下你这些年干的事!”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按照常人的思维,定然是跪地求饶,天子的威严不容侵犯,哪怕没有犯法,也会跪下大叫:“陛下,臣冤枉啊!”可是李大人没有这么做,甚至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有错(义府殊不引咎),然后迈着大方步,缓缓出了门。留下李治在那气的吹胡子瞪眼。
  有望气者给李义府的住宅望气。我想对于望气大家不陌生,高中语文课本上就有,“我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李义府的住宅有没有天子气呢,没有,不仅没有还给望出了地狱之气。
  要化解地狱之气,得二十万缗镇住它,俗话说的好,破财消灾嘛!二十万缗对于李义府来讲都不是个小数目,不过没关系,官位还在就可以敛财。李义府敛财的花样层出不穷,可是百姓都是穷鬼,没油水可榨。那就不刮穷鬼了,谁有钱找谁要。谁有钱,长孙无忌。
  李义府竟然想到了长孙无忌。李义府想到长孙无忌不是没有道理,虽然他已经自杀,宗族大多被贬,树倒猢狲散,长孙家已经非常冷清。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长孙无忌家里这么有钱,我就不信现在拿不出手。

  李义府找到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向他索要七百缗的贿赂,否则…
  一般这个时候,被害人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哀求着说:“大人,您放过我吧,我实在没有钱给您了。”
  但是长孙延有钱,没有求饶,甚至都没有正眼看他。李义府和长孙家可以说是有仇,长孙无忌的孙子对他肯定没什么好感。没有好感是其次,关键是李义府现在是宰相,长孙延惹不起,于是七百缗到了李义府的账户上。
  实在是有人看不过去李义府这样无法无天的行为,向唐高宗李治告发了他的种种劣形。这回唐高宗不再护着他,贬!

  李义府根本不怕有人告状,皇上亲自来质问都可以顶撞回去,还怕你个小小的官告我的状?可是,他很快就知道错了,一纸贬书到了李义府面前。
  “什么!除名流放,而且是全家流放?搞什么鬼。”
  李义府还怒气冲冲找李治理论,可是李治没有要改变主意的意思。李义府没有办法,搬出皇后来了。皇后?父皇复生也改变不了朕的主意!这回李义府真的慌了。
  “各位同僚,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李义府被除名流放了!”一个官员在朝堂上这么说道。
  此言一出,满朝称庆,每个人都感觉出了一口恶气。这庆贺场面简直比过年还大。
  等到钦天监喊着“皇上驾到!”,众人肃立,仍然掩不住内心的兴奋,有人甚至觉得皇上的处罚太轻,怎么没有腰斩。
  “吾皇万岁!”这一次,文武百官喊得非常兴奋。

  李义府是武则天的人,虽然做事荒唐,但是对武则天的指示从来不敢怠慢,所以他才敢这样无法无天,因为上面有皇后。可是他连续捅娄子,文武百官议论纷纷,虽然可以摆平他的荒唐事却难掩众人口实。这回,李治要流放他,武则天理亏,选择了沉默。这样一来,武则天在朝堂上就少了一员得力干将。对武则天来讲,这是个不小的打击。
  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的另一个挑战接踵而至,有一个叫王伏胜的人到唐高宗面前告状:武皇后在宫中实行厌胜。厌胜,大家并不陌生,前面武则天就污蔑过王皇后在宫中厌胜。真是因果循环,这回轮到武则天被人诬陷了。
  前面我们提到过,武则天再度进宫广结善缘,建立了自己在宫中的情报网。耳目遍布的武则天也会被人诬陷,谁会有这么大胆污蔑武则天呀?除了李治,你觉得还有谁有这个胆量?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进宫那会儿,屈身侍奉唐高宗,切切实实做好份内之事,所以李治才肯力排众议立她为皇后。自从武则天代理政事之后,逐渐变得骄纵,作威作福,连皇上的行动都被武则天制衡,所以,李治打算摆脱这个强势过头的女人。

  李治找来上官仪来商议对策,这上官仪出口便是:“皇后专横,恣意妄为,臣请废之!”上官仪出口就是要把皇后废了,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个读书人上官仪出口就是劝离,实在有点过头。
  其实,这话出自上官仪之口一点儿也不奇怪,上官仪是进士出身,因为受唐高宗的喜欢官至宰相。介于从小熟读圣贤之书,上官仪有着读书人共有气质—书呆子气。也就是说,上官仪奉行的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对于皇后这种出格的行为很是痛恨,所以才会出口就是,陛下你俩离婚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