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轶事第二部:千古女皇》
第8节

作者: 小六如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凯歌入汉关!”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凯歌入汉关!”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凯歌入汉关!”

  日期:2018-07-23 21:09:16
  第七章 姓氏录,打造本家族
  薛仁贵暂时提到这,后面还会有提及,咱们把故事主线拉回武则天。武则天当上了皇后,又扳倒了长孙无忌等人,但是这还不够。武则天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伟大 的形象,让大唐的臣民知道,我有足够的资格当大唐的女主人。
  武则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父亲武士彠为大唐奔波了半辈子,可是得到了什么,除了唐高祖李渊看重父亲,其他人呢,骨子里就看不起他,因为他是个商人,一个暴发户,我现在要告诉你们,我武家不是暴发户。
  要提升家族地位,先得改一改《氏族志》。古代看重门第出身,《氏族志》上的名字可不会是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列,或者按照姓氏笔画排序,《氏族志》上的排序严格按照社会等级划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身决定了做官和通婚,门第之见非常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通俗的说就是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做官。到了隋唐时期,九品中正制被废除,全面推行科举制,但是门第之见不可能这么快就被消除了,所以武则天必须告诉全天下人:我的出身同样高贵。

  当初,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编纂《氏族志》,高士廉出身关陇军事贵族,编纂《氏族志》的时候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尽最大的努力为家族谋取利益。于是,唐朝初期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局面:关陇军事贵族相互扶持,形成了一股极大的势力,甚至制衡皇权。
  此一时彼一时,随着长孙无忌倒台,元老重臣都被打压,李治迫切需要巩固皇权,而寒门子弟出身的官员也恨透了这种局面,凭什么出身不如你们我们就没有升迁的机会,英雄不问出处!武则天也盘算着通过修改《氏族志》打造出身高贵的形象,看来《氏族志》不得不改了。
  修改后的《氏族志》改名为《姓氏录》,一共分为九等,以皇族和后族为第一等,依次往下。这样的话,武则天就名列第一了,不过最大的改动可不在这,最大的改动在于可以凭军功入《姓氏录》。五品以上为氏族,可以记在那个册子上。这次改动对于旧门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但凡有功之人都可以升官,只要五品以上,就能把自己家的名字写在上面,成为所谓的“氏族”,而已经在上面的家族,如果没有出一个五品以上的官员,那么对不起,你的名字将被删除。

  什么!咱们的皇后主持把《氏族志》改了,以后只要有功劳都可以上榜,而没有功劳就得删除,是不是?这么说来,咱们这些人也可以?这个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不用说,欢喜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而愁的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纨绔子弟了。不得不说,武则天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爹、娘,您们都看到了吧,咱们武家也能名列氏族门第了,以后不会再有人看不起爹爹是木材商人了。”武则天,确实是一个女强人。
  提高了家族的地位之后,武则天进一步要做的就是打造自己的光辉形象,换句话说,就是要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武则天,让武则天成为大唐新闻的头版头条。
  要上头条就要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来,武则天首先选择的是亲蚕。中国是农业大国,一直以来都是男耕女织的经济体制,皇帝就是天下农夫的表率,为了体现咱们皇上重视农业,通常会亲自下地耕种。而皇后就是天下妇女的表率,自然要实行亲蚕之礼。不过,这个亲蚕礼仪实在过于繁复,好多皇后都不愿意举行,王皇后当了六年皇后,同样没有亲蚕。武则天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出镜机会,必须要举行亲蚕。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一共亲蚕五次,比唐朝任何一个皇后都多。

  除了亲蚕之礼,武则天还整了一出衣锦还乡。显庆四年十月,唐高宗李治任命太子监国,自己和武则天巡游并州。我们知道,显庆年间,武则天一共有三个儿子,老大李弘,老二李贤、老三李显。唐高宗李治丢下担子给八岁的太子李弘,这李弘虽然从小聪明伶俐,可是毕竟只有八岁,还是个孩子,没坐在龙椅上吓尿裤子都很不错了,不是谁都可以像康熙一样八岁登基还能有一番大作为。李弘在长安城每天又哭又闹,不上朝,就是不上朝。天天哭着要见爹娘,没办法,太子也是个孩子嘛。李治夫妇听说孩子想父母了,快马加鞭地把孩子接过来,一家人去东都,在回老家并州(今山西)。

  武则天对老三李显则更像一个慈母。据说武则天生李显的时候难产,生出来满一个月就给唐玄奘法师当了徒弟,取了个响当当的法号—佛光王。这个法号比《西游记》中唐僧三个徒弟的法号威风多了。由于李显小时候体弱多病,武则天没少操心,甚至在洛阳龙门给李显开凿石窟建造佛像。
  李治夫妇带着儿子,一家三口去东都旅游,然后辗转回到并州。并州对于大唐的意义是重大的,就是在并州,李渊打响了反隋第一枪。现在李治来到了并州,当然要缅怀一下先烈,还得说一些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李治成为了一国之君,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幸福生活战斗的前辈们…等等之类的话。如果能流下感动的眼泪,那是最好不过了。
  并州是武则天的老家,父亲武士彠死后,武则天在这里度过了很长一段艰难岁月,同父异母的哥哥总是欺负她。现在,武则天已经贵为皇后,让你们这些人看看,特别是曾经瞧不起我爹的人看看。
  武则天此番回家可不仅仅是为了向乡亲们炫耀,当然不会有这么单纯的目的。就连王老五回家都跟乡亲们说:“乡亲们哪,我王老五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什么也不说了,都到我家喝酒去吧。”除了回家炫耀,当然要请乡亲们喝酒,此时的武则天也是,乡亲们哪,都到我家喝酒去吧。
  老婆要请乡亲们喝酒,李治也是给足了面子,大摆宴席。皇上请喝酒,那可是毕生的荣幸。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武则天,皇上都请你们喝酒了,也不看看你们沾了谁的光。席间,李治不知道是被人敬酒喝多了,还是一时间脑子发热,下了一道圣旨:并州妇人八十以上,皆版受郡君。在古代,八十以上的人真的很少。虽然这道圣旨的用处不大,但是意义重大呀,给老太太们加一个荣誉头衔,充分体现了大唐的领导人对基层人民的关怀。

  显庆年间,李治和武则天非常恩爱,夫妻俩甚至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其中除了李治早年对武则天暗生情愫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来看,武则天从唐太宗的才人,到唐高宗的皇后,这个过程中他们俩不是一块努力吗?到了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更是一块儿想办法打压不可一世的元老重臣,所以,从永徽年间到显庆年间,李治和武则天度过了很长一段蜜月期。甚至于,他们派道士去泰山祭祀,为他们俩立碑祈福。那块碑形似鸳鸯双栖,俗称“鸳鸯碑”。从唐朝流传至今。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李治染上了家族遗传病—风疾。李治患上了风疾,头晕目眩,很难上朝理政,但是政事不可荒废,于是李治想到了武则天。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武则天的代政,让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
  “什么,陛下你要让我代政?”武则天心里似乎有一股激动,甚至开始幻想坐在龙椅上俯视群臣的感觉。
  “没错,让你代政,皇后啊,朕风疾发作,看不见东西,你帮我理政,待朕修养一段时间。”
  武则天就这样拿到了政治舞台的门票。武则天凭借她的聪明才智以及涉猎过的书籍,开始了一段时间的理政。也正是这段时间的理政,让武则天积累了宝贵的临朝应变的经验,也为她以后君临天下打下了基础。
  不得不说,武则天确实有能力,处理起各种奏折有板有眼,表现良好。得到了唐高宗认可的同时也享受了一把权力顶峰的滋味。权力的诱惑是非常大的,武则天都当过“代理皇帝”了,还能再安分的当一个皇后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