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轶事第二部:千古女皇》
第7节

作者: 小六如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7-23 14:40:14
  第六章 功名利禄尘与土
  薛仁贵是绛州龙门人,白身入伍。首先是跟着张世贵混饭吃,可是薛仁贵觉得老在张世贵手下这么混,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于是跟随李世民亲征辽东。
  薛仁贵明白,跟着远征军相当于把脑袋给系在了裤腰带上,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不过嘛,富贵险中求,能不能一举成功就看在征伐高句丽的表现了。这似乎很像老前辈秦琼的做派,当年秦琼也是白身入伍,跟随隋炀帝亲征辽东。不同的是,当年秦琼的风头全被沈光这个人给抢了,薛仁贵却是狠狠地出了一把风头。
  根据史料记载,薛仁贵身着白色战袍,手持方天画戟,胯下白色战马,俨然成为了军队中一道风景。大家可以认为他是从小喜欢白色,不过史料记载他是为了能让唐太宗注意到自己故意这么打扮的。

  服装就位,群众演员(两军将士)就位,主角登场。薛仁贵手持方天画戟,杀出一条血路,后面的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眼前一亮,那个穿白衣服的小将,叫什么名字。于是忍不住问:“那位小将,可否留下姓名?”
  回答:“薛仁贵!”于是,薛仁贵就这样进入了唐太宗的将军圈子,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永徽五年夏天,暴雨倾盆,不久发了洪水,甚至淹到了玄武门。玄武门的卫士都有点心慌,怎么办。
  “这么大的雨,又涨了洪水,咱们撤吧!”一个卫士说。
  “是啊,大晚上站在雨里头有点不讲究吧。”又一个卫士说。
  “太不讲究了,咱们撤吧,咋个撤?”一个卫士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咱们占领高地不就成了。”
  那就占领高地吧,就这样,洪水面前人性被显露出来,还管什么守门,先脚底抹油跑了,保命要紧。
  这个时候薛仁贵表现出来舍生取义的精神,说道:“你们都这么跑了,皇上怎么办,哪有自己逃命不管皇上的道理,要逃之夭夭也得叫上皇上呀,你们怎么能只想着自己呢!”于是薛仁贵赶紧去叫皇上逃命。
  唐高宗李治还在睡觉,突然听到一阵喧嚣。“皇上,不好啦,皇上,不好啦!”
  “吵什么吵,朕要睡觉,大晚上的,不让人睡了!”

  “皇上,涨大水了,都淹到玄武门了!”
  “那就让它淹,朕很困,别吵着朕睡觉!”什么,玄武门!洪水之中惊坐起,浓浓睡意半点无。那还得了!被子一掀,一骨碌下了龙榻。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上,赶紧往高处逃命。
  事情就是那么巧,李治刚到高地,洪水如巨兽般吞没了他的寝宫,皇宫中的卫士大多是不识水性的人,只恨没多生两条腿,可惜还是有三千多个人被淹死了。这李治还处在适才逃命的惊吓之中,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说道:“好险,好险,差点就交代在这了。”好不容易心情平复,又说道:“刚才谁叫我起床的?”回答:“是薛仁贵,他说我们逃命不能忘了皇上。”李治连说了几个好字,然后转脸对薛仁贵说:“幸亏你叫我,不然我可能就没命了,看来父皇没有看错你,这样吧,为报救命之恩,我把我最喜欢的马给你。”

  苏定方要出征贺鲁,薛仁贵献策道:“陛下,何必咱们大唐亲自出兵,臣有办法。”
  “哦?说来听听?”
  薛仁贵耸了耸肩,说道:“泥孰部落素来不服贺鲁,为贺鲁所破,虏其财产妻儿。如今唐兵有破贺鲁诸部所得泥孰部妻儿者,一律还给他们不就得了,这样的话,泥孰部就会对我们感恩戴德,自然听候差遣。”
  李治拍案叫绝,对呀!这是个好办法,依卿所奏。
  薛仁贵经略辽东
  高句丽是大唐的一块心病,在武则天和长孙无忌斗的同时,也就是显庆三年,李治打算对高句丽用兵。李治这个想法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换一句话说,如果能拿下当年父皇都没拿下的高句丽,那对于我李治来讲,绝对是倍儿有面子。问题是派谁带兵。跟随李世民的宿将们,秦琼在贞观十一年病逝,尉迟恭也已经七十四岁,而且尉迟恭一门心思扑在延年益寿上面,十几年没有招待客人,派尉迟恭带兵显然不可能,这回李治打算派救命恩人薛仁贵。

  李治安排薛仁贵经略辽东,让程名振当他的副手。薛仁贵接受了这个神圣而艰难的任务,带着一股年轻人的热血出兵高句丽。
  话不多说,薛仁贵意气风发,于贵端城破高句丽,这是第一次胜利。又遇高句丽大将温沙多门,战横山。横山战役,薛仁贵大显身手,拉弓射箭,箭无虚发。高句丽军有点懵圈,对面那个穿白衣的人箭法这么厉害,快跑!快跑!这是第二次胜利。薛仁贵继续率军向前,与高句丽战于石城。高句丽这回学乖了,换了一个作战方式,对面那人不是箭法高超吗,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别说,这个作战方式确实达到了效果,面对高句丽的几个神箭手,唐军阵营不时有大将中箭倒地。这可惹怒了薛仁贵,你们这群鞑子,在我面前炫耀箭法,看我不把你们撕了。于是薛仁贵催动胯下战马往前急冲,挥舞手中方天画戟,拨动这从天而降的羽箭。

  薛仁贵这个举动不仅吓傻了高句丽,也吓到了唐军。
  “对方来了几个人?”高句丽将军问道。
  “就一个!”手下回答。
  “你确定只有一个人?”

  “还有…一匹马!”
  不等高句丽反应过来,薛仁贵已经到了面前。我们知道,弓箭适合远距离作战,人都到面前了,弓箭基本上已经废了。薛仁贵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对方还没搞清楚这个人是怎么到达前面的时候生擒对方主将!这是第三次胜利。
  凯旋!自从瞒天过海以来,薛仁贵再度与老对头高句丽交手,这一次与高句丽交手,三战三胜,威震大唐。而且还顺便打败了契丹,生擒契丹王回东都。
  将军三箭定天山

  唐高宗听到前线捷报,高兴得一蹦多高,哈哈,朕果然没有派错人。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坏消息就是门神尉迟恭在薛仁贵出征的时候去世了。显庆三年冬,尉迟恭去世。尉迟恭晚年钻研延年益寿之法,十几年不曾露面,他的死,对于大唐来讲,是一个损失。唐高宗李治为他废朝三日,举国默哀。
  出征高句丽胜利后,薛仁贵马不停蹄,有被委任为铁勒道行军总管郑仁泰的副手。薛仁贵知道,比起当年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前辈们来讲,他是微不足道的,要在大唐的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只有超越他的前辈,完成前辈们没有达到的心愿。
  将要出征,李治设宴款待各位将领。席间,李治与薛仁贵交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明明没什么交情,却感觉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中国少数民族喝酒少不了载歌载舞,唯有咱们大汉族,喝起酒来就喜欢侃,大侃特侃。当时的李治和诸位将领便是如此。喝酒,就喜欢吹牛,李治也是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甚至要让薛仁贵表演一番箭法。众目睽睽之下,薛仁贵演示了他的箭法。吕布辕门射戟,二百步距离射中;薛仁贵一箭射穿了五副甲胄,真是天生神力。这回唐高宗李治目瞪口呆,要不是下巴和嘴连着,恐怕都要掉下来。薛仁贵如此神箭也为成为他名扬天下的本领。

  出征!当时九姓酋长不信邪,听说大唐有个穿白衣服的人,箭法高超,我倒要去会一会他。
  天山,九姓酋长领兵二十万与唐军对阵。不过呢,他只派得力干将十几个人前往挑战唐军,指名道姓要找薛仁贵比试。薛仁贵还怕你们这几个鞑子?薛仁贵持方天画戟立于阵前,拿起弓箭准备干掉对方的主将。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看到唐军前面是一个穿白衣服的将领,手里又拿着弓箭,不用想,肯定是那个最近名声大噪的人,听说他出征高句丽时显露了一手箭无虚发的本领,加足了小心。薛仁贵不知道对方到底想些什么,连发三箭,毙了对方三个主将,射的还是活靶!这一手功夫下来,敌军大骇,不管了,保命要紧,赶紧向唐兵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瞬间,九姓部落纷纷倒戈卸甲,但不是以礼来降,所以也不存在封侯之位。这回,薛仁贵表现出来一个将军的冷漠,或者说是冷血,他没有接受对方的投降,为免除后患,薛仁贵下令将这些人就地活埋!

  凯旋!高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