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轶事第二部:千古女皇》
第3节

作者: 小六如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治得到这一封奏折,当真喜不自胜,关键是知道了官员并非都反对武昭仪。李治大喜之下,召见李义府,让他继续在京城任职,不用贬出去了,而且还赐给李义府珠宝一斗!其他官员见有好处,纷纷表示支持武昭仪,其中包括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人。
  李治觉得有底气了,既然有人支持,就可以和宰臣较量一番。于是李治叫来宰相班子四个人,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褚遂良先和大家商议,说道:“如今皇上主意已定,要立武昭仪为皇后,我等要逆皇上的意思,恐怕会召来祸患。长孙太尉是皇上的舅舅,不可使皇上有不敬长辈的罪名;你们都是功臣,也不可使皇上有不敬功臣的罪名。我来说吧,我是一介匹夫。”褚遂良毛遂自荐那再好不过了。

  李勣两头不得罪,叫那三个人给自己请病假,拍拍屁股走人。既然人要逃避,就让他去吧,有我们三个就行。
  李治对长孙无忌说:“皇后没有子嗣,武昭仪有儿子,不如改立武则天为皇后!”中国古代没有子嗣是个非常大的问题,寻常百姓家是如此,更别说是皇后,没有子嗣如何传大唐运势。按照约定,褚遂良先发言了:“皇后出身名门,先帝为陛下所娶,怎么可以说废就废,先帝临崩时,执陛下的手对臣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这都是陛下亲耳听到的,先帝的话犹言在耳,皇后又没有什么过错,怎么可以轻易废了!臣不敢听陛下之命,而违了先帝旨意!”褚遂良有意思,王皇后被诬陷杀了小公主,在宫里玩巫蛊术,还说皇后没什么过错,看来是在装糊涂。李治怎么也没想到,这褚遂良会拿先帝压他,心里老大不高兴,不欢而散。

  第二天又找他们讨论,又是褚遂良发言:“陛下不爱王皇后,要改立皇后,也不一定要立武昭仪,别人不行吗?众所周知,武昭仪曾经侍奉先帝,天下人会怎么想,堂堂皇帝娶了先帝才人,面子往那放。就算百姓不说,万代以后,子孙会怎么想?臣忤逆陛下罪该万死!”褚遂良说就说吧,还说自己死罪,更可恶的是,褚遂良把朝笏往地下一摔!把帽子也摘了下来,扑通跪在李治面前,叩头如捣蒜,知道额头出血,痛心疾首的说:“臣把朝笏还给陛下,愿陛下准许臣回家种田!”

  这太过分了!皇上还没说什么,你就以官位说事,不同意就告老还乡,这不是威胁吗!李治大怒,叫左右把这无礼的人赶出去!
  这个时候后帘中传出来武昭仪的声音:“为什么不把这个人杀了(何不扑杀此獠)!”这可吓坏了众人。讨论废立之事,关系到武昭仪的未来,她在帘后偷听也是情有可原,不过她一出口就是“何不扑杀此獠”,简直是惊世骇俗,这都不像是出自一个女人之口,就算是李世民这等征战四方的人,也不会动不动就“扑杀此獠”!

  长孙无忌赶紧打圆场,说道:“褚遂良是顾命大臣,有罪不可加刑。”
  李治怎么也想不到,要立个皇后这么多人反对,甚至采取威胁的手段,气的吹胡子瞪眼,也拿这一班大臣没办法!经过这两次商议,李治手下的大臣好多都支持长孙无忌,纷纷上疏请李治不要废王皇后。个个都是引经据典,甚至把武昭仪比作是褒姒、妲己;把王皇后比作嫫母、太姒。其中言辞最激进的当属韩瑗和来济。李治看到这些奏章就头疼,一概不理,一概回绝。
  但是立武昭仪为皇后还是有困难,仅仅是李义府等这些人支持怎么能和长孙无忌斗,不过李治又想到一个人,如果他能支持,胜过朝廷至少一半以上的官员,关键是他会支持吗?
  日期:2018-07-21 18:07:03
  第三章 武皇后,臣下不服
  李治想到的这个人是谁呢?便是李勣!李勣,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徐世勣十六岁就跟从瞿让造反,后来降唐,经历了唐高祖、唐太宗两个朝代,现在又在唐高宗李治手下办事,可以说是三朝元老。宰相班子里,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都反对立武昭仪,只有李勣没有表态,不是病假就是事假,李勣是什么想法呢?
  李治急切想知道!这天,李治召来李勣,开门见山的说:“朕欲立武昭仪为皇后,但是褚遂良固执以为不可,褚遂良是先帝的托孤大臣,如果他坚决不同意,那这件事算不算是没戏了?”李勣回答道:“这事陛下您的家事,问我们干嘛?(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李治听到这句话,兴奋的直想跳起来,李勣一句话有多重的份量?!

  李勣是三朝元老,地位之高可想而知,不仅如此,李勣还能征善战,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唐太宗曾经说过,李勣就是大唐的长城,有了他,大唐都不用修长城了。可见李勣在大唐的地位有多高!唐太宗临崩时,把李勣贬出京城,然后让李治登基后再把他召回来,这样李勣就会支持李治,只要得到李勣的支持,便可让李勣继续掌管军权。李勣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我军方不参与这事,陛下您自己决定。所以李治高兴呀!没有军方的参与,就那几个文人能掀起什么风浪,反过来讲,如果军方也不支持立武昭仪,那么这事就真完了,军方加上文臣共同排挤的话,严重时甚至发动政变换了皇帝都有可能。既然军方不插手,李治就有底气了。因为李勣一句话让李治下定决心立武昭仪,不知唐太宗泉下有知做何感想?

  李治既然下定决心,让许敬宗宣布于朝:“田舍汉多收了十斛麦子尚且有再娶的想法,何况天子富有四海,改立皇后有何不可!还要你们多生异议!”这一席话矛头直指宰相班子里的几个元老重臣,别仗着自己是元老就可以为所欲为,我许敬宗就不信斗不过你们,况且我还有皇上撑腰。
  李治确实支持许敬宗这么说,因为李勣的态度使得朝廷有些官员选择和李勣一样,保持中立。我们做我们的官,陛下爱立谁为皇后关我们什么事。李治就想,这中立的人越多,对我越有利。于是他鼓励许敬宗到处宣扬他的中立理论。得到了皇上的最高指示,许敬宗当然不会怠慢,到处跟人说什么庄稼汉多收了十斛麦子都想着换老婆,咱们皇上富有四海,他要换个皇后我们瞎掺和干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就得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我们只管做官,不管陛下家事。

  大家是否记得那个把朝笏往地下摔的褚遂良,褚遂良是先帝的托孤大臣,一直都是反对武则天,支持王皇后,由于反对言辞太多激进,甚至威胁皇帝,褚遂良被贬了。连先帝的顾命大臣都能被贬,你们这些反对的官员先看着办!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李治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王皇后都给废了,武则天离中宫之主的脚步越来越近。但是要立武则天,还要堵住众人的口实。褚遂良对李治说过,武则天是先帝的才人,立为皇后别人会怎么想;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是出身名门,而武则天出身商户家庭,确实比不过她们。褚遂良虽然被贬,但是他说的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立皇后的诏书可得花一番功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