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第49节

作者: 一阵疯8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孙鞅一看,去秦国不错啊,人家愿意技术入股,我赶紧去吧。于是卷起铺盖立即西行入秦,跋涉七八百里,西渡黄河,来到秦国当时的都城栎阳,顺手还带着偷偷拷贝过来的李悝《法经》六卷,去参加秦孝公的招聘会。

  日期:2018-10-02 18:09:29
  《历史的侧面》(212)
  据说在招聘会上,曾经发生过一段逸事。
  公孙鞅第一次见到秦孝公时,一时之间也摸不准秦孝公的脾气和秉好,就跟他胡吹乱侃道家的“帝道”,说尧舜时期治理国家的方法是多么多么的好,可以使百姓无争,道法自然,所以要在秦国推行“无为而治”,如此一来定能使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结果呢,秦孝公听得是兴趣索然、昏昏欲睡。
  等到第二次见面时,公孙鞅又跟秦孝公大讲儒家的“王道”、或称“周公之道”,说的是“德治”、“仁政”,要把秦国变成王道乐土,要用仁义来治天下。而秦孝公听了还是百无聊赖、哈欠连天、无精打采、两双眼皮直打架。
  这时候秦孝公就心想,这个公孙鞅恐怕也没啥大本事吧,语无伦次,胡言乱语、颠三倒四,八成是个水货!轰出去算了,于是,大手一挥,准备让手下人将公孙鞅给赶出去。
  公孙鞅一看,这样可不行啊,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有被淘汰的危险,于是,急忙整顿旧精神,赶紧下猛料。第三次见面时,公孙鞅直言法家“霸道”,疾陈富国强兵之术,强化君权之道,说的是热血沸腾,血脉偾张。这一下,秦孝公来了精神,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斗志昂扬,膝盖不知不觉往前蹭出了好几尺,据说都快挨上了。差点就“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余生”!
  日期:2018-10-02 20:10:15

  《历史的侧面》(213)
  公孙鞅一看,急了,赶紧跟秦孝公说,陛下,我的性取向很正常,我对你的肉体没兴趣。孝公一愣,知道他误会了,连忙说,我已经有男朋友了,就是介绍你过来的那位景监同志。你放心,我在感情上很专一,对你那方面没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你变法的主张。我们还是谈一谈改革的事情吧!
  于是,二人就接着谈变法的事儿,据说谈了三天三夜,不知疲倦,直谈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连饭都顾不上吃。
  所以说,相亲这种事情,啊不,是招聘这种事情,最好不要见一次面就拉到,还是应该多谈几次才对,说不定哪一次就看对眼了呢!
  公元前356年的某一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在关中平原八百里平川之上,一派繁忙景象。农夫们在农田耕作,女眷们在茅屋下纺织,孩童们在阳光下嬉戏,老人们在田间地头过着他们的风烛残年,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安宁、祥和、恬静、悠扬,和平常的日子似乎没什么两样。但是,秦国的法家改革却正式启动。在公孙鞅的带领下,经过十数年的艰苦创业,终于全面废除了秦国旧式贵族的封建政治格局,一步一步建立起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官僚政治体系,并逐步完善了法治结构,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职业官僚队伍,加强了君权,在单独一个秦国的范围内基本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日期:2018-10-03 08:47:39
  《历史的侧面》(214)
  公孙鞅的法家改革,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政府效率最高,国君势力最盛,军事实力最强劲的诸侯国。而秦国也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从西部边陲迅速崛起,最终吞并了东方六国,一统华夏。
  后来,我们的公孙鞅同志因为在秦国的“大国崛起”事业当中,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秦孝公一高兴,就把陕西东南角一直延伸到河南西部的绵延了四百里的“商於之地”(今陕西商洛、河南西峡一带)赏赐给了公孙鞅,作为他的封地(虚封,不是实封)。而公孙鞅也因为有了新封地,就换了一个氏,称“商”氏,从此唤作“商鞅”。又因为他劳苦功高,功勋卓著,秦孝公又赐予他“君”的爵位。从此之后,商鞅又被唤作“商君”。

  只不过,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里的“君”不是过去那种传统封建制下的典型的封君,而是一种非典型性封君。它们只是一种荣誉称号、或者爵位,一般不到封地上就封,只享受封地上的税赋收入,相当于一个个特大号的土财主。而封地的管理权仍然直属于诸侯国君,由国君来直接掌握。
  这种“虚封”的制度在战国时期很流行,是封建制向郡县制过渡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怪现象。这些“君”,在各大诸侯国内的地位仅次于诸侯国君,比如后来的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等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那么,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以及他在郡县制改革初期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废除封建制、建立郡县制的呢?
  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历史上可谓汗牛充栋,车载斗量,正史很多,野史更多。为了避免叙述过程的过于枯燥和乏味,阵疯决定换一种形式,用一种“对话访谈”的方式来记述这一场发生在两千三百多年之前惊心动魄的故事。
  好了,下边工作人员都注意了!摄影师、录音师、化妆师到位,Action!
  日期:2018-10-03 10:43:56
  《历史的侧面》(216)
  为了深入了解商首相的内心世界,记者阵疯一不小心梦游回到先秦大地,专程采访了秦国首相(大良造、左庶长)商鞅同志,地点在秦国首都咸阳,商鞅的官邸,以下是采访录相。
  阵疯(以下简称“阵”):商先生,您能不能简单回顾一下您是怎么从一个待业青年,实现屌丝逆袭,一步一步登上秦国首相位置的?
  商鞅(以下简称“鞅”):这个问题嘛,我不太好回答,主要是我这个人比较有本事。你也知道哈,我们大周的天下向来是实行封建制度的,而封建制向来是任人唯亲,唯“出身”论英雄,讲究“世卿世禄”。如果没有好的出身、也就是贵族身份,一介平民要想要踏入统治阶级的行列,比登天还要难。诸侯列国的领导岗位大都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基本就是在几大家族之间换来换去,轮流坐庄,根本轮不到我们这些布衣之“士”。没有办法,像我这样的士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只能自我推荐到大家族家里去当门客。

  阵:当门客?门客是干什么的?
  鞅:陪吃、陪玩、陪睡…
  阵:三陪呀?
  鞅:可以这么说吧,不过混到一定级别,就可以帮助家主管理封邑上的事务,比如算个账、写个文件、收个租子什么的。
  日期:2018-10-03 13:01:49
  《历史的侧面》(217)
  阵:那后来呢?你又是怎么进入秦中央的?
  鞅:这个嘛?我就不太好自吹自擂了,主要是我这个人比较有本事,不像那些贵族子弟都是一群废物点心。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啥能耐没有,只能拼爹,如果老爹不在了,他们也就跟着完蛋了。这帮人大都是一些酒囊饭袋、眼高手低,胸无点墨,靠着祖上的阴德混日子,是一群混吃等死的窝囊废…(此处略去几百字)。我能够进入到政府部门工作,最主要的,是因为我是法家人物,所以得到了重用。

  阵:法家很牛吗?
  鞅:当然啦!在诸子百家当中,属我们法家最厉害了!你要知道,我们大周的天下一直都奉行封建制。在这种制度里,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全天下(当时主要指中原地区)的疆土、人民、乃至万事万物在名义上都是他周天子的。当然了,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办不到。
  阵:为什么办不到呢?
  鞅:你想啊,天下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就凭他周天子一个人怎么能管理过来?没办法,他只好采取封建制的方式,也将天下的疆土像切豆腐块似的切割成小块儿,然后分封给亲戚、功臣或先贤子孙,让他们到地方上做诸侯,分片包干管理。
  而这些诸侯在拿到封地之后其实也管不过来,因为地面还是太大,于是他们也将封地再切成小块,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功臣,让他们做大夫,再分片包干管理。如果这些封地大夫们还是觉得太大管不过来,那就继续向下分封,直到最底层的士。
  在这些封君当中,诸侯、大夫都有自己的封邑、以及封邑上的人民、财产和军队,国君个人的实力主要依靠自己的直属领地,国家的权力就这样被大大小小的卿大夫们给分散去了,诸侯国的整体实力也急剧下降,不能攥紧拳头一致对外。
  日期:2018-10-03 13:53:10
  《历史的侧面》(21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