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第44节作者:
一阵疯818 金圣叹为人孤僻高冷,思想独立,率性而为,常以才子自居,且狂放不羁,从小就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坏学生”,满脑子都是叛逆思想。据说,他直到九岁时才开始读私塾,这在七八岁年纪便进入学堂读书的古代来说,已属大龄儿童。
但他年龄虽大,却最不听话。在一群摇头晃脑、行为木纳的孩童之间,一脸嫌弃的表情尤为扎眼。先生在前边津津有味地讲解四书五经,他却一脸的茫然与不屑,茫然之后,又转化为困意,索性趴在桌子上睡他个昏天地暗。等到醒来时他还直抱怨,先生讲的东西实在是太无聊了,寡然无味,索然无趣,流于形式,一点干货都没有,干脆,我不学了。说完,他果断地生了一场“大病”,休学!哥不学了,回家自学去!留下一票众师生,一脸的懵逼。
金圣叹虽然不上学,但并不是不读书。他天资聪颖,刻苦勤奋,能文善诗,悟性极高,再加上他思想独立,酷爱阅读,尤其喜爱《水浒》、《西厢记》这些在正统士大夫看来,不是黄色、就是暴力、要不就是与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反动的“闲书”。
可是,这些闲书到了金圣叹那里,却如获至宝。他发现在他那个时代,居然还有这样不拘于礼法的好书,这才对那个时代没有彻底的绝望。不过从此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完全抛开了课内读物开始疯狂研读各式各样的课外杂书,在离经叛道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期:2018-09-28 16:50:40
《历史的侧面》(185)
等到长大变粗之后,他又开始笃信神佛,致力于跳大神事业的研究。他喜读佛经和结交僧人,擅长扶乩降灵,自称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弟子的转世化身,托名“泐庵”法师。由于缺乏“正当”职业,他从二十岁起,就在吴县的大街上摆地摊给人扶乩算命。这事听起来极不靠谱,也确实招来了很多非议,但他却是个中高手,偏偏善察人心,往往能透彻人的心灵,结果呢,将这个占卜算卦事业做的风生水起。
当时,吴县有一个姓叶的人家,接二连三发生倒霉事。先是幼女小鸾在十七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早早死去;随后是长女与世长辞;后来次子因为科举失利又郁闷而死;接着又是最小的儿子早夭…命运之神似乎与他们叶家有过节,几次三番地摧残他们叶家人的性命,到他们叶家来催债。就在这个时候,擅长扶乩降灵的老金来到了叶家。
老金当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事,也没有通彻阴阳、直达阎罗的高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感情上的抚恤、心灵上的慰籍、以及特别地能忽悠。
老金说,小鸾已经投胎成月宫仙子了,和嫦娥平起平坐,身份高贵得很,还说小鸾的前世是苏东坡的小妹,极富才情。为了忽悠叶家人,老金还当着叶父的面,表演了叶小鸾上身、模仿她的笔法做了十七首诗,每一首都极具才情和韵味,唬得叶父喜笑颜开,给了老金一大笔“润笔”费。而那个才女小鸾,据说是曹雪芹构思《红楼梦》时,里边的主人公林黛玉的原型。
日期:2018-09-28 18:41:17
《历史的侧面》(186)
老金虽然一生恃才放旷,但他并不适合科举,不适合这种所谓的“人才”选拔程序,或者说,他不愿一板一眼地去履行科举的步骤,而且每一次参加科举,他都能把主考官气地七窍生烟。
其实,金圣叹本名张采,第一次参加乡试时,主考官给出的文章题目是“西子来矣”。也就是让大家以越国的西施出使吴国为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在金圣叹的内心当中,当然是强烈反对八股文的,认为八股这东西只能残害人的心灵,毁掉人的创造性。他一看题目,坏水立马就冒了出来,充分动员起身体的每一个幽默细胞,提笔写道:
“开东城也,西子不来;开南城也,西子不来;开西城也,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主考官一看,气得登时语噎,直接批复道:“美人来矣,秀才去矣!”
让他回家了,也幽了他一默。
还有一次,考试题目是:“如此则动心否乎?”
这句话本出自于《孟子公孙丑》。
根据史料记载,齐国人公孙丑曾经询问孟子:“如果让您当齐国的卿相,您敢不敢接这个活啊?”
孟子回答:“我四十不动心。”
意思是说,我孟子已经四十岁了,你说我动心不动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我当个卿相算啥,我已经身经百战,见识多了”。
老金看完题目,幽默的细胞又开始炸裂。他提笔写道:
“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动动动动(此处共有39个“动”字)…”
主考官不解,叫来老金问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老金说:“如果在鸟不拉屎的山谷里捡了一万两黄金(反正没人知道),或者在香烟袅袅的荒郊野地遇到一个美人儿(可以嘿咻)…哇咔咔…你说动不动心?”
主考官当场晕倒,爬起来又问:“你这39个‘动’字,又是什么意思?”
金圣叹说:“孟子四十不动心,那么前39年就可以动啦,哇咔咔…”
主考官再一次晕倒。
…
日期:2018-09-28 20:50:22
《历史的侧面》(187)
就这样,老金来来回回地恶搞了好几次,每一次的搞法都不尽相同,不仅把主考官搞的精神崩溃,也使自己一次一次名落孙山,还被取消了好几年的考试资格。
当然了,老金也没打算真的去考什么科举,因为他内心里是瞧不上科举的,认为那都是一群迂腐之人在集体做一件迂腐之事。而老金本人并非没有才华,不是他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没有才能,做自我安慰。等到再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时,老金只能冒用乡人金人瑞的名字去报考。只不过这一次老金学乖了,老老实实地发挥出真实水平,把文章写得陈词老套、迂腐不堪,酸得牙都快掉出来了。结果呢,居然高中第一名!
等到主考官们得知这个金人瑞就是原来那个张采时,内心又一次崩溃。老金你干什么,不带这么玩儿的,这不是拿我们寻开心吗?
好在,老金已经去意已决,并不留恋官场仕途,发誓不会出来做官,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否则的话,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样的事情。不过经此一事,老金也不禁一声长叹:“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
遂改姓“金”,另取字“圣叹”,也就是后来的金圣叹。
日期:2018-09-29 08:30:20
《历史的侧面》(188)
在皇权流官社会里,人民是没有什么权力的。统治阶级虽然整天叫嚷着“天下大事,匹夫有责”,可是,真要遇到了大事,从来不让老百姓参与,就更不要提管理国家了,就连评论几句、发发牢骚都不行,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甚至连士大夫阶层在写文摘句时,也必须字斟句酌,小心翼翼,生怕招来杀身之祸。而金圣叹偏偏又管不住他那张破嘴,有事没事总要叨咕几句,既然时政评不得,那就去评书吧。
于是,就有了文艺大批评家金圣叹。
大约从崇祯十四年(1641)开始,老金开始点评小说《水浒传》。等到清顺治十三年(1656),他又开始点评王实甫的《西厢记》,后来又相继提出了“六才子书”的说法,是历史上第一位抬高通俗文学的批评家。
金圣叹的点评很有意思,他很重视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明里暗里评论时政,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某些方面确实非同凡响,其真知灼然可见一般。但老金的评论又与其他文人不同,其他的文人一般也就点评点评罢了,或者仅仅限于圈点重要人物或简单写几句评语了事,可老金不,他嫌这样的做法太不过瘾,在读前人原著时,读着读着,感觉作者写的内容不符合他心意,就直接改动原文。比如,《水浒传》的后五十回(一说三十回)他读起来很不爽,就直接删掉。他一边删,还一边为自己的才情喝彩!直到点评到梁山好汉排座次,卢俊义做了噩梦,老金就不想评了。因为他太爱《水浒传》了,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也许他不允许自己所钟爱的人物有悲剧的结局吧。
日期:2018-09-29 10:20:22
《历史的侧面》(189)
可是他这一不点评,不得了,因为他的点评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在全国积聚了大量粉丝。他这边儿的点评刚一出来,那边的书商就把他的文字刊印出去,出版发行,与读者见面。他这一不点评不要紧,大家的心情可想而知,只能无奈地承认大师就是任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