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第35节作者:
一阵疯818 比如,日本学者安藤彦太郎就说过:“封建”一词,在中国本来是指存在于诸侯林立的周代制度,从秦始皇推翻周朝,废“封建”、置“郡县”以后,一直到清末,中国大体都保持着“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制。…在日本也使用封建一词,所以在进入明治以后,这个词就变成了“feudalism”的译词,这也是极其自然的。…明治以后,这个“封建”又通过留学生反向传回中国。…等传输中国以后,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氛围里走进了意义误区。【87】
日期:2018-09-19 21:10:00
《历史的侧面》(140)
你看,在日本那些学者看来,中国秦汉以后的政治格局也不是什么“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诸侯割据、封臣林立的中世纪欧洲,也不同于庄园领主、大名武士雄峙的中世日本,更有别于种姓分明、土王如云的印度。
如果仅就政府官员而言,封建制的中世纪西欧以及日本,采用的都是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世官),而中国自春秋以后,封建制度就逐渐解体了,与之相对应的贵族阶层也逐渐消失,管理社会事务的不再是世卿世禄的贵族阶层,而是出身于平民的官僚阶层,而他们奉行的,是非世袭的“官僚政治”(流官)。
可是,当时的旅日学生并没有考虑这么多,想当然地认为旧日本是封建制,那么旧中国也应该是封建制,比如说陈独秀。
陈独秀在1915年结束了最后一次游学之后,回到了上海,开始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前身,后来编辑部迁到了北平),扛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
从该刊发行之日开始,陈独秀就不断撰文,号召新时代的新青年们要有“进步的”、“进取的”、“实利的”、“科学的”新精神,反对“奴隶的”、“保守的”、“锁国的”、“虚文的”旧精神…
同时,他将这些陈腐、落后、保守的旧精神统称为:“封建制度之遗”【88】。
日期:2018-09-19 21:44:16
《历史的侧面》(140)
很明显,陈独秀此处采用的“封建观”是从日本那里copy过来的,只不过copy的不那么地道,只拷贝了原文,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更没有进行严谨翔实的理论推敲,想当然地认为近世日本是封建社会,那么我们中国也应该是封建社会。
可是,人家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的的确确是封建的,关于这一点毋庸置疑,举世公认。可是我们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自秦汉时代开始,封建时代就已经基本结束了,“郡县制”逐渐占据社会的主流。要想在近代中国去干一件“反封建”的事儿,这就好比让关公让去战秦琼,让老虎去咬恐龙,就算你胃口再好,牙齿再锋利,也无处下口、无的放矢,既找不到目标,也寻不着对象,除非发生穿越类的灵异事件。
可是,陈独秀这一伙人偏偏没有考证这一段历史,或者一时心急,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想当然地认为近代日本在反封建,那么我们中国也应该反封建;近代日本将落后的、陈腐的、反动的旧事物都归结为“封建之遗毒”,那么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将本民族一些落后、腐朽、保守的旧精神,归类于“封建”的范畴。
然而,这样的提法听起来振聋发聩,却一点也经不起推敲。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封建制度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基本结束了,到了近代又何来封建之有?
如果按照陈独秀他们的说法,“封建”就相当于一个大箩筐,什么历史破烂都往里装。甭管什么礼教、迷信、专制、贞洁牌坊、裹小脚之类的历史垃圾,都一股脑地塞进这个破筐里,然后再用“封建”一言以蔽之。于是乎,“封建”一词就成了落后、腐朽、反动的代名词,满满都是血泪,这让消失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情何以堪啊!真是躲在坟墓里也躺枪。
后来,这股思潮又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风起云涌而甚嚣尘上,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股泥石流,席卷了整个思想界,让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就信了
日期:2018-09-20 09:13:22
《历史的侧面》(141)
好在,陈独秀并非迂腐之人,在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不对,于是果断放弃了。从此之后,在陈独秀的言论和著作里,你再也寻找不到有关“反封建”的内容。
而陈独秀不在意,与他同时代的那些学术大咖们,就更不在意了。比如,同为“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等人,没有一个人赞同这种时空错乱的封建观。
比如说鲁迅。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在“五四”时期写了很多白话文小说、时政评论和杂文,主要谴责的对象是“吃人的礼教”、虚假的“仁义道德”,还有以男人为中心残害女性的“节烈观”等等。但是,在他的著作里,你永远也找不到有关“反封建”之类的字眼,也从未遇见过他将“封建”一词冠在任何名词的前头(鲁迅不赞同“半封建社会”这样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有一位网络喷子(如果当时也有网络的话,后来经过考证,此网络喷子正是郭沫若)骂他是“封建余孽”,而鲁迅先生则以“封建的”反唇相讥【89*鲁迅《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比如说吴虞。
吴虞这个人当年可是和陈独秀齐名的人物,他们二人被胡适称为“近年来攻击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
在吴虞异常激烈的“批孔反儒”言论当中,从未遇见过他有任何“反封建”的主张,也从未听说过他有任何“反封建”的口号。他终生批判的目标其实只有两个:
一个是“吃人的礼教”(家族制度);
一个是官僚“专制”!
比如,他曾经说过:
“天下有二大患焉:曰君主之专制;曰教主之专制。君主之专制,钤束人之言论;教主之专制,禁锢人之思想。”【90*吴虞《辨孟子辟杨墨之非》】
吴虞这里所说的“君主”指的是专制的皇帝或者“专制帝制”,而“教主”指的是残害人民思想的儒家学说。反正在他的著作里,通篇你都找不到“反封建”之类含糊的字样。
再说李大钊。
李大钊与陈独秀素有“南陈北李”之称,但他与陈独秀这种“封建”观也保持着刻意的距离,从不趟这趟浑水,一直将“封建”和“郡县”做必要的区分。比如,他在翻译介绍唯物史观时,曾经说道:
“谓最近数世纪间的法国历史,不外封建制度与产业的竞争,其争以大革命期达于绝顶。”【91*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这里的“封建制度”,很明显指的是西欧中世纪那种封土封臣、采邑领主的封建制度,而不是“秦至清”这种似是而非的“封建制”。可以说,在李大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当中,从未偏离过“封建”的古典含义。
…
日期:2018-09-20 14:48:16
《历史的侧面》(142)
然而,这些所谓的网络新词,一点也经不起推敲。
比如,封建地主—在封建时代里压根就没有地主。
因为在封建制里,土地都是“王有”的,都是上级领主分封给下级领主的封地或者采邑,不得私自买卖(你就是想卖,也没人敢买)。而地主这个东西是在郡县制建立以后才出现的新鲜物种,他们既不是诸侯,也没有封地,他们的土地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最多只能算作是一种商品,可以显示一下自己的经济地位,而不能彰显自己的政治地位,更不是身份的象征。
比如,封建专制—“封建”和“专制”其实搭不上边儿。
因为他们两个是截然相反的东西,相互冲突,互相矛盾。关于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封建”代表着分权,“专制”代表着集权;封建是“封邦建国”,专制是个人独裁;封建代表着权力下放,专制代表着权力的集中…
可以说两者的基本含义是完全对立,互不相干的。如果非要把两者捏在一起,那就相当于说一个男人是“女”人,一个公的是“母”的,那么到底是男是女、是公是母的呢?
不知道。
难道是人妖?呵呵!
日期:2018-09-20 16:59:14
《历史的侧面》(143)
再比如,封建包办婚姻—实际上在封建时代婚姻不怎么包办,除了贵族之外,平民百姓的婚姻很少受到礼法的约束,人们的性观念非常开放。比如,孔子他老人家就是“野合”而生的,也就是孔子他爹(叔梁纥)拉着孔子他妈(颜徵在)到树林里去嘿咻,最后嘿咻出孔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