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三国(下):三国解谜》
第34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3)李严的行动必然危害了军方的集体利益,所以诸葛亮才会合军方集体罢免李严。
  汇总以上几条,李严大案其实就是粮草督运的问题,但就如楼主所推测的那样,绝不是夏秋之际,而是要早很多。那么李严在这个后勤问题上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要说李严是故意陷诸葛亮大军于险地,故意断送诸葛亮大军的,那就是存粹胡说了。李严恐怕是不会这么做的,毕竟李严是蜀国政坛的第二号人物,蜀国灭亡对他没有什么好处。那么李严的目的是什么呢?楼主以为,不过是用粮草不继,逼迫诸葛亮退军,并且希望诸葛亮退军无序,吃到一个不大不小的败仗,就如第一次北伐那样,然后李严就可以振臂一呼,纠集各种反诸葛亮力量的人,派别,一起拱倒诸葛亮。

  那么李严为什么想这么做呢?前面我们说过,李严在诸葛亮治下,觉得自己可能没有接班的希望,而诸葛亮的北伐国策和集权的执政特点,都让诸葛亮的政敌其实是不少的。不少人反对北伐,那是因为北伐已经打了这么多年,却没有进展,益州本土派们不愿意,诸葛亮的集权,更是让李严这样的心有怨言。譬如魏延,私下就没少抱怨丞相不听他的建议。

  不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出众,并没有向第一次北伐那样吃到败仗,在不利的情况下,进退得宜,最终反而获得了上邽,卤城两场大战的胜利。这就敲响了那些反诸葛亮的人的丧钟了。诸葛亮胜利回军,李严就知道大事不好,企图最后一逞,率先上表攻击诸葛亮,估计同时也跟苟安一样,散布诸葛亮政变的流言,企图能够煽动起那些反诸葛亮的力量。
  结果这些人一看,估计觉得还斗不过诸葛亮,没有一个人敢响应李严的。结果李严一个人就被孤零零的抛弃了。李严一看大事不好,赶紧的调转方向,又替诸葛亮唱起赞歌来了,企图自保。不过一切已经晚了。
  日期:2018-06-23 10:34:22
  李严本是刘备的托孤大臣,理应和诸葛亮同进退。却为了权力,联合诸葛亮的反对派,和诸葛亮展开政治斗争,这个大概就是诸葛亮所痛恨的苏张之事,朝秦暮楚吧。其实呢,我们可以做个类比,譬如刘备时期的刘备,诸葛亮,法正和诸葛亮时期的诸葛亮,李严,蒋琬。如果李严就如当时的诸葛亮那样,勤勤恳恳,尽管诸葛亮可能喜欢是蒋琬,但毕竟诸葛亮处事还算是公正的,估计蒋琬也越不过李严去,就如当初的法正也越不过诸葛亮的道理一样。

  李严一案,刘禅的态度很关键,可惜的是,史料并没有记载。还有一个关键点是,这个是不折不扣的大案,为什么最后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只处理了李严一个人?
  事实上,后勤督运牵涉的人很多,李严只不过是最高职位的。譬如负责具体事务的时任丞相府长史蒋琬,难道他就没有责任吗?还有,如果想继续深挖的话,谁是李严的盟友,想调查其实是不难的。为什么最后变成只是一个诬告的普通案件呢?
  这个大概也是诸葛亮的为难之处。蜀国相对吴魏,本就不如。现在诸葛亮又图北伐,不能不集中蜀国的力量,如果搞成大案,牵涉的人必然多,蜀国的力量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而李严是领头的,如此处理,也就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蜀国的安定团结。就如日后的李邈上书是一样的,如果深挖李邈,势必会把派别斗争显性话。
  李严到底是主动为之还是被人利用,楼主以为,兼而有之。从李严的一路作为来看,他是有和诸葛亮分庭抗礼的野心的,说野心也许不恰当,毕竟他是托孤大臣之一。我们也反复说过,为了北伐成功,诸葛亮是不会允许蜀国出现第二个政治中心的,一切都必须统一在北伐的旗帜下,一切都必须为了北伐成功。这个不关乎正确与否,该不该这样做,这个既是刘备的遗愿,也是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的雄心。如果拿司马懿来对比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好的看到一个有为,一个无为的对照呢?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水行舟?

  还是以杜甫的诗结束本文吧。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9 完)
  日期:2018-06-23 22:09:51
  解析十 再读诸葛亮和司马懿
  比较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件有趣的事。刨去三国演义的戏说成分,单看三国志和晋书,就挺有意思。
  先说出身。两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一个是徐州琅琊诸葛氏,一个是河内司马氏。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诸葛亮先祖诸葛丰做过西汉元帝的司隶校尉,大概就是三公九卿中的九卿级别。而司马懿的高祖司马均为东汉安帝的征西将军,估计是个二品将军,和九卿差不多。不过,诸葛家发达的时间比司马家可早。
  诸葛家在三国也是非常厉害的家族之一,不但诸葛亮在蜀国为相,他的哥哥诸葛瑾做过吴国的大将军,儿子诸葛恪为吴国太傅,族弟诸葛诞是魏国都督淮南战略方向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兵败被杀,但是魏国又出了一个诸葛绪,为雍州刺史,姜维的对头之一。
  司马家则基本上都在魏国,其家族的庞大势力,有司马八达之说。最终,把魏国给取代了。
  诸葛家基本上都是以忠诚著称,也一向以国家统一为志向。这个诸葛亮我们都知道。其实诸葛恪,诸葛诞做的也不错。诸葛恪伐魏和诸葛亮伐魏异曲同工,而诸葛诞对魏国的忠诚,感动了他的部下,也有和田单五百壮士一样的义举,这个在历史上并不多见的。虽然诸葛诞这个忠诚吧,也不是很纯。

  司马家,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成语我们就可以知道,司马家的历史地位实在是不怎么样。我们前面也提过,就是司马家的子孙,东晋明帝对司马家的作为也不怎么认同。确实,曹家虽然取代汉家,毕竟曹家的天下都是自己打出来的,勉强也说得过去,司马家就是典型的欺负孤儿寡母了。
  不过呢,历史就比较喜欢开玩笑,虽然都是大家族,但诸葛家可是和司马家斗了一辈子,譬如诸葛亮,诸葛诞之类的。但是,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琅琊王司马伷,从他的封号琅琊可知,自然要和琅琊的大士族诸葛家搞好关系,于是诸葛太妃给司马伷生了琅琊恭王司马靓,司马靓又生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开创了东晋。
  反正,结果司马家和诸葛家在东晋的王朝问题上又统一了。
  日期:2018-06-23 22:10:36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家庭,妻族,出仕,我们前面都说过。不过值得提一下的,就是两人选老婆,主要还是看门庭的,这个从诸葛亮不嫌妻黄氏丑,司马懿不嫌妻张春华凶,我们就可以知道。
  因此,作为大士族的代表,虽然诸葛家和司马家斗的厉害,可是在维护士族阶层利益上面,两大家族是基本一致的,对于寒门的态度是能用则用,但不允许做大。譬如诸葛亮对魏延,司马家对张合和邓艾,除了战略思想,权利斗争以外,其中士族和寒门斗争的意味很浓。譬如邓艾,为司马家立下大功,但司马家就没有真正的信任邓艾,邓艾和钟会两路伐蜀,司马昭就用士族的钟会去钳制邓艾,导致久在边疆多立功勋的邓艾心里不满,结果二士争功,两人谁也没有好果子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