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28节

作者: 昆X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6-19 21:30:25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解字说文】
  里:通常为名词词性,本处则为动词词性,同下文中的“处”,均为居住之义。
  仁:即良好的心境,是心之净土与乐园。

  知:本处乃通假字,通“智”,智慧。
  【疑点探秘】
  由“择不处仁”可知,本章乃择居之意,这点毋庸置疑。然而,是否和“孟母三迁”一样,本章的择居,是为了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解开这个疑点,还是得向孔、孟二位大师请教。一般来说,请教当事人,往往更靠谱些。
  不妨先来请教孟子大师:“仁,人之安宅也”(《孟子·离娄上》)。宅,通常指居住之所;安宅,则是指那些好的安居之所。“仁”,作为人之安宅,自然也是用来住人的;问题是,这样的安宅谁曾见过?千百年来,好像闻所未闻。由此断定,孟子眼中的这所安宅,并非指安身之所,而是指安心之所。也就是说,“仁”,虽然不可以用来安人身,但是可以用来安人心。如顺着大师的意思,本章便可译为:心居住在仁之安宅中,是美的。如果不选择‘仁’作为心之安宅,又怎么能算得上是智慧呢?

  孔子大师是否也是这个意思?这点同样需请教他本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2·1)。他强调的是,为仁的关键在于自己,而非他人。这就比如,众弟子在“孔子学院”集中学习期间,所学的内容一致:“吾无隐乎尔”(7·23),所居住的环境相同,且能与孔子这样的大仁人居住在一起。如果说本章的择居,就是指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那么按理说,全体学员都应“里仁为美”;孔子却依旧认为:“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6·5)。在分开学习期间,被孔子多次点赞的颜回,也并不像孟母那样,两迁三地,煞费苦心;而是依然居住在“人不堪其忧”的陋巷中,照样“不改其乐”

  (6·9)。
  由此可见,本章的择居,择的乃是安心之所,而非安身之所。况且孟母三迁未必真有其事,否则该故事也不会在孟子去世250年后,才首现于被西汉文学家刘向所撰写的《列女传》中。退一步讲,即便确有其事,孟子能够成为一代先哲,主要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而非孟母三迁的功劳。因为在学区附近,并非个个都能成为孟子,甚至同样不乏不仁之人。
  【延伸阅读】
  他被孔子盛赞为“无为而治”(15·5)第一人,能够“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8·20)、“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8·18),绝对是大咖中的大咖。没错,他便是大名鼎鼎的舜。不过,舜在成为大咖之前,却经历了一段艰苦且危险的岁月。舜的危险来自于至亲:“父顽、母嚣、象傲”(《史记·五帝本纪》),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均为不仁之人。正因为他们的心态不好,于是总想置舜于死地。

  一次,瞽叟命舜去修补仓房的屋顶。舜虽然知道父亲顽劣,但虎毒尚未食子,因此毫无防备,专心致志地在屋上修房;没承想,瞽叟竟会在下面纵火烧房。无奈之中,舜只好学做鸟人,用两只斗笠作翼,跳下屋顶而逃过一劫。幸亏,那时多是平房,若像现在动辄几十层上百层的高楼,舜纵然不会被葬生火海,也还是会摔成肉饼。毕竟两只斗笠还不足以支持翼装飞行。不久,瞽叟派给舜一件危险系数更高的活,让舜独自一人去掘井。舜没有推脱,只是多了个心眼,在挖井的同时,悄悄地在旁挖了一条暗道,以备不时之需。果然,瞽叟和象见井已经挖得很深,便用土石将井堵上,打算就此活埋舜。舜一看架势不对头,便立刻窜进暗道,再次逃过一劫。瞽叟和象却不知道,还以为计谋得逞,正在合计盘算着如何瓜分舜的财产及家眷。不过很快,他们的美梦随着舜的出现而被打破。象尽管心里不高兴,嘴上却说,哥,你活着就好,我正为你难过着呢。言语间,还留下几行热泪,面对戏精,舜看破却不点破,依然如故,甚至比以前还要孝顺与友爱。正是在这样的感化下,舜的父母和弟弟逐渐转变了态度,最终一家其乐融融、和睦相处。

  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其心能够居住在仁之安宅中;那么该人即便与不仁的人一块居住,同样以可拥有智慧、收获美好。这便是“择不处仁,焉得知”的真谛所在吧。
  【译文】
  孔子说:“心居住在仁之安宅中,是美的。如果不选择‘仁’作为心之安宅,又怎么能算得上是智慧呢?”
  日期:2018-06-19 21:32:39
  伯峻先生言:

  【译文】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 么能是聪明呢?”
  【注释】⑴里—这里可以看为动词。居住也。⑵处—上声,音杵,chǔ, 居住也。⑶知—《论语》的“智”字都如此写。这一段话,究竟孔子是单纯地指 “择居”而言呢,还是泛指,“择邻”、“择业”、“择友”等等都包括在内呢?我们已经 不敢肯定。《孟子·公孙丑上》云:“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 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 处仁,焉得智?’”便是指择业。因此译文于“仁”字仅照字面翻译,不实指为仁人

  日期:2018-06-19 21:33:54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穷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 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安,不实行仁德心便不安];聪明 人利用仁[他认识到仁德对他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实行仁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