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33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6-10 08:37:01
  讨论10:什么是道?什么是德?(8):博弈是理性的产物还是感性的产物?
  接着上文继续讨论。在人性,利益,逻辑的三大观察视角中,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我们都会发现,博弈是最常见的形态。
  有不同的利益团体,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家,在利益的考量面前,通常都会产生博弈。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博弈与逻辑相关,是理性思考的产物,拿最常见的囚徒困境来说: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这里显然有一个冲突,那就是坐一年牢(都沉默),坐八年牢(互相揭发),无罪释放(揭发立功,与另一方沉默)的相互冲突。
  我们都知道,囚徒困境的最大可能结果是互相揭发,因此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那么逻辑的推理为什么没有导致囚徒双方的理性的共同选择:沉默呢?
  显然,这里的问题是因为囚徒双方对对方的不信任,这个信任是理性的思考还是感性的思维?在楼主看来,显然是感性的思考啊。如果囚徒双方是黑客帝国中的机器人的话,即使他们有智能,楼主相信囚徒困境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因为他们是数学上典型的理性人,完全按数理逻辑运行。
  人类就不行了。人的判断,牵扯到信任,文化,文明,族群,历史恩怨等一系列感性思考的问题,这些能用理性解决吗?恐怕短期内是解决不了的。
  所以说,博弈的产生,其实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感性的产物。权力的布局,制衡莫不如此。
  日期:2018-06-14 08:51:43

  讨论10:什么是道?什么是德?(9):权力博弈下的理性感性循环:中国历史周期论
  道德经是比较存粹的理性客观的,比较排斥人的感性思维,比如仁,义,礼等。这点在如何对待怨上也表现的泾渭分明。老子说要以德报怨,这个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原因是除非你能够把对手消灭了,否则最好的结果就是争取对方,争取对方的结果莫过于以德报怨,感动对方;孔子说要以直报怨,否则何以报德?在孔子眼里,德和怨是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需要仔细的进行价值判断并鼓励德的正向发展。确实,人性如果没有惩罚机制,人的动物天性能够改良吗?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老子执一的整体论,整体的客观考虑,在老子看来,人和人都是一样的,有好就有坏,我们无法把坏从人群中隔离出去,只能去容忍他。和孔子引入价值尺度,把人群分小圈子,进行教化,推己及人,提升人群的整体教育水平和道德水平,这确实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道很难实行,德文化却符合人性,容易推广。
  于是我们看到了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德文化的治,小圈子最后演变成了金字塔。显然,这个就和孔子的初心就完全不同了。每次德文化主导的王朝最后崩溃,都是因为既得利益者的贪得无厌,兼并无数,真的可谓是奴役无罪,造反有理。
  所以呢,要求平等,自由的道文化就开始反击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底层百姓开始造反了,乱就开始了。王朝的奠基者在乱的阶段,总是倾向于道文化,可是呢,等到王朝建立了,德文化又开始成立主流。

  王权统治的历史总是一治一乱,归根结底,都是没有很好的把道文化和德文化很好的兼容。于是乎,历史总是在螺旋般的前进,进两步,退一步。
  资本主义的诞生,大约是道文化某种意义上在治的阶段就重返社会,这个跟王朝统治的历史阶段确实不同。资本如水,恰恰创立资本主义的,又是犹太民族这样的母系传统的民族。
  在楼主看来,大历史就是上古巫文化统治,母系时代(旧石器时代)-》王权统治,父系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
  资本主义时代,文化回归母系文化的迹象,虽然社会还是父系社会,他为道文化,德文化融通的社会主义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科技和技术的进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