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卫子夫---维基揭密之汉武谜团》
第36节作者:
南方有樗 日期:2018-01-16 21:28:30
卫青送礼给王夫人肯定不是让王夫人在皇帝面前替刘据说好话的,因为让王夫人帮刘据,简直和让王夫人杀了自己的儿子刘闳一样,基本上是没有可能性的。因此,卫青送礼给王夫人只可能是一种自保和讨好,同时,也是一次对圣意的探测。
卫青这个反常的举动果然引起了刘彻的警惕。他特地去问卫青是怎么回事?(天子闻之,问大将军,大将军以实言。《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对于刘彻的这个表现各有各的分析。但笔者认为这说明刘彻非常警觉,他其实一直对太子之位给谁非常纠结,拿不定主意。
目前刘彻面临的局势是:
1、立刘据。这其实是最顺应形势的,7年前他就说刘据是太子,刘据又是嫡子又是长子,大臣也拥护。刘据的外戚势力卫青霍去病等人更是非常得力,在战场上为大汉国争了不少荣光。
但是,立刘据王夫人必定不高兴,王夫人目前正得宠,正想着自己的儿子可以当太子呢。而且很有可能刘闳冰雪聪明,比刘据要讨喜得多。史书说,刘据不肖其父,这时候他已经7岁了,应该能看得出来性格脾气了。若是刘闳肖其父,父亲的心怎么能不长偏。
2、立刘闳。刘彻当然也可以放弃刘据改立刘闳,这样一来,王夫人倒是高兴了,但是刘据将何以自处?毕竟刘彻曾经让人给刘据写过《皇太子赋》的。
想当年,汉景帝刘启立刘荣为太子后,因为觉得栗姬不能母仪天下,又废了这个太子,立了刘彻。刘荣虽然被废,原来太子党的势力仍在,如窦婴就公开地表示了自己不高兴。刘启为了将来刘彻即位后不至于闹出什么乱子,无奈借郅都之手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让一个亲生父亲杀自己各方面综合能力都不错的儿子,那是一种怎样惨痛的经历?可是作为一个帝王,刘启肯定在想:我如果不杀这个儿子,那我其它的儿子就会有危险,我的帝国就会有危险,两害相权自然要取其轻啊。
从刘荣的结局来看,刘彻如果要立刘闳,他有可能会被逼着杀了刘据,因为刘据的势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的刘荣,刘荣不过只有一个窦婴,刘据同时拥有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如果刘据还在,那刘闳能否坐稳江山是个大问题啊。
刘彻自然是不愿意被逼做第二个刘启,他只是想拖一拖,再看看形势,可是卫青这么一送礼,实际上是把自己的难处摆到台面上来给皇帝看了。
隐含在卫青送礼后面的意思是:卫青我完全忠于您皇上,现在我因为有你的照顾,还能做威风八面的将军。可你现在这么宠着王夫人,再一次有了废后的苗头。将来,我就有可能在王夫人手上讨生活了,只好现在先做低伏小,以一个将军的身份去讨好一个小妾。
刘彻听懂了卫青说的话了吗?窃以为,他已经懂了,看看刘彻的处理结果:他封宁乘为东海都尉(上乃拜宁乘为东海都尉。《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俸禄高达二千石(及其拜为二千石《史记.滑稽列传》)。
这其实有两方面的考虑:
1、给二千石的俸禄。宁乘是个穷鬼,竟然因为这么一个提议就忽然富贵加身,以后别说一双鞋子,每只脚上穿十双鞋子都穿得起,还可以穿一双扔一双。刘彻这是用宁乘的富贵来是告诉大家,我可且宠着王夫人呢。
2、封东海都尉。东海在什么地方我搞不清楚,但肯定不是在都城。刘彻将宁乘流放到东海去,说明他也怕宁乘再出点什么妖蛾子。
宁乘已经看出来他对刘闳情有独钟,那万一他做出其它什么事情来,把一起本可以藏在台下悄悄做的事情拎到台面上来,到时候挑得两个儿子不和,弄得做父亲的难处。所以刘彻当机立断,让宁乘滚远点。
换句话说,刘彻恶狠狠地和了一把稀泥,继续拖时间。
日期:2018-01-18 21:03:45
第二十二节 7年后姗姗来迟的太子之位
虽然刘彻在公元前123年还在和稀泥,可只不过过了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22年,刘据就顺顺利利地当上了太子,为什么?
刘据被封太子之前,连续发生了两起兄弟阋于墙的事情,让刘彻意识到,必须要下决心了。
第一件事是淮南王家内讧。
淮南王刘安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露过脸了。他本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厉王刘长的长子,比刘彻还要高一辈。刘长家族有一种玩家家似的谋逆习惯,刘长因谋逆不成受羞辱而绝食死,谋逆的种子就种到了长子刘安的心中。
刘安是一个儒雅书生式的人物,喜欢的东西有三样:
第一样是琴棋书画。他是个读书人,读书弹琴是他所好,还主持编了《淮南子》一书,至于什么骑马打猎的,那就不要了。(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第二样是养门客,传淮南王养了数千门客。
第三样就是谋逆。前两样都是为了第三样服务的,发表《淮南子》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养门客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势力,两者都为谋逆作准备。
要说这刘安还真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当时的大汉天下一统,诸侯王对朝廷没有二心,老百姓对朝廷没有怨气,刘安想谋逆是既没有天时,也有没有地利,还没有人和。但他一生中明的暗的谋逆多次,虽然失败多次,居然都活下来了。
刘安第一次谋逆是在吴楚七国之乱时,那时还是刘彻他老爸当权。吴国的使者来到淮南国,劝刘安跟他们一起谋逆,这话是正中刘安下怀啊,刘安立即就准备起兵响应。淮安国的相国看到这情况,就跟刘安说:“大王您一定要发兵响应吴国的话,我想当大将。”淮南王刘安一听,这小子不错,不怕死,于是就命令相国带兵。淮南封国丞相拿到兵权之后,立马就换了个态度,不听刘安的指挥,反而向着汉朝,守着淮南国的城池防范谋逆的吴楚联军。后来汉景帝派曲城侯派兵救淮南。正因为封国丞相的所作所为,汉景帝没觉得刘安有谋逆的想法,在灭了吴楚联军之后,淮南国没有受到牵连,得以保全。(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必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刘安的第二次谋逆是在刘彻当皇帝的时候。因为刘彻即位10多年居然都没生儿子,刘安认为自己有希望和平继位,那颗当皇帝的心又活了。他重金铺路,与田蚡等朝廷重臣勾勾搭搭,还把自己女儿刘陵派到都城来打听消息,拉拢能人。没想到他等啊等的,等到的是刘彻的皇位越做越稳,不仅坐稳了皇位,刘彻的大老婆小老婆还替他连生四个儿子。刘安哪怕活一百岁,能熬到刘彻去世、刘彻的儿子去世,那刘彻还会有孙子,他怎么也无法继承刘彻的皇位。好在刘彻当时还不知道他曾经谋划着想继位的事。
按理说到了现在,刘安应该消停了,可是他很执著,已经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就此罢手那所有的投入就打了水漂,所以他仍然首鼠两端,在反与不反之间走钢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