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20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弱也者,道之用也和道篇三十六结合看:友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
  道是大海,弱者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也是大海。

  淘宝为什么打败ebay , Amazon,道理就在这里了。
  日期:2018-04-22 17:24:33
  德篇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注释:
  不谷:没有容人之量。死:通尸。父:父亲,引申为祖辈传下来的道理。议:议论,交流。
  强良者:强梁者,强横之人。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
  译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都有阴阳的两面,以中气作为(阴阳)联结的物质。
  天下所厌恶的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来自称。(为什么呢?)因为有的东西损害他,反而使得他受益,使得他得益的反而使得他受到损害。所以,别人教导我的道理,我也通过交流去教导别人。(连王都要自谦),因此,强横之人不得好死。我将把这点作为学习道理(觉悟)的开始。
  评论: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合一,王也不例外。例外的强梁者不得好死。

  日期:2018-04-22 19:34:46
  ***思想
  教科书的标准用语,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思想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本土化思想。那么,***思想来自于本土哪里呢?现在想来,大部分还是道德经的思想啊。
  由此可以想到,西方资本集团为什么对***思想如此畏惧了?毕竟一个是中华文化的真传,一个是偷学,还学的不到位…
  日期:2018-04-22 19:52:50
  德篇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注释:
  间:缝隙。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里驰骋。(因为)空虚无有之物,能够进入没有空隙的东西中。我因此知道无为(而为,顺势而为)的好处了。不言之教,(王以身作则,以身率教),无为之为,(顺势而为),这两样的好处,天下没有什么东西的好处及的上它。
  评论:又是一篇讲王统治艺术的。道德经里的最精华的,楼主以为。
  什么是天下之至坚?先进武器,堡垒,坚城也。顺应道,顺应时代的潮流,掌握天下的人心,则天下归心,天下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为,才是王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正确的斗争策略是推动势,顺势而治,不燥进,也不保守,合乎道。
  什么是天下之至柔?人心也,人性也。为天下式,行不言之教。以身作则,以身率教,天下还有不归心的吗?

  所以说,宣传战,舆论战,争夺天下之至柔,思想才是根本之道啊。
  日期:2018-04-22 20:24:45
  德篇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名声与生命哪个与人更亲近?生命与财产哪个对人更重要?得与失哪个更让人担忧?过分吝惜会导致(日后)有很大的耗费,过多的收藏必定会有重大的损失。所以知足就不会招致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因此可以长久。
  评论: 不必过多看重身外之物,名声,财产,这些对于一个死人没有意义,还是要贵生,长生。因此要知足。
  不过这句名与身孰亲?与道篇三十三,死而不忘者,寿也。有一定的矛盾。毕竟,好的名声,名誉能让你死而不被人忘记,这个比单纯讲寿命的意思更高吧。
  日期:2018-04-22 23:12:33
  道篇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蔽。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若讷。趮胜寒,靓胜热。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注释:
  冲:空虚的。曲:不公正。绌:不足。趮:急躁不安。靓:通静,清静。
  译文:大的成就就像有残缺(不圆满)一样,它的效果不会破败。极其盈满就像空虚一样,它的作用不会穷尽。高层次的正直就像不公正一样,非常灵巧就像笨拙一样,极其有余就像不足一样,非常善辩就像说话迟钝一样。
  急躁不安让人冒汗让人不怕寒冷,心情平静让人不怕炎热。希望性格安静的人(成为王),让天下端正不偏。

  评论:凡事都有两面,因此,不追求圆满是道的要求。这个道理就像道篇十一有和无互相成就一样,有而为之利,无而为之用。
  正因为凡事有两面,因此只有冷静性格的王才能正确分析形势,采取正确的措施。因此,王的性格必须冷静,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度。这是对王在性格上的要求。
  其余好理解,大直若屈怎么理解?按楼主的想法,这个和上德不德相近的用法。比如碰到一个问题,大直,你就要考虑的因素多一些,多考虑整体利益,因此你的做法可能会牺牲一些人的利益,这样,就是若屈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