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22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13 12:23:11
  [51]
  关于起兵的促成,两唐书里有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成人童话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
  少年天才李世民预感到隋朝将亡,暗中打算起兵举事,但碍于父亲朝廷命官的身份又不敢直言,于是准备通过裴寂来劝说他。因为裴寂好赌,李世民就私下拿出数百万钱财托人在赌博时故意输给他。遇到这样的冤大头,裴寂起初非常高兴,后来便非常好奇。你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呢?总不会是有钱没处花了吧。这时,对方才如实相告:杨广无道,隋朝将亡,二郎(李世民)想举事,又怕老爹不同意,他知道老爹和您的关系好,所以才想通过您老人家来劝他。

  随后,李世民亲自找到裴寂,当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裴寂思索片刻,当即应诺。
  故事还没有完。
  一天晚上,裴寂像往常一样请李渊喝起了酒,并且叫了两个美女作陪,这两个美女长得容貌秀丽,举止优雅,有一种不同于普通人家的气质,李渊当时就被迷得魂不守舍,酒宴过后自然也没把持住,于是就和两位美女发生了不可描述。但李渊被蒙在鼓里的是,这两位美女的身份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晋阳宫里的女人。这就意味着,能宠幸她们的有且只有皇帝,除此以外,都是死罪。李渊得知了美女的身份之后,大惊失色,急忙气呼呼的去找裴寂—我跟你这么铁,你为什么要害我?这时,裴寂才如实相告—二郎想起兵,又怕你不同意,所以才出此下策。而李渊听完之后,也是踌躇了半晌,方才表示—既然是二郎的主意,那就这么办吧。从此老爹就身不由己的被绑上了儿子的战车,一心一意开展造反大业。

  这个故事讲的非常好,不仅以李世民的少年天才给人励志的感觉,还略带一点香艳色彩,加上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又引人入胜,所以自古以来流传甚广。
  但遗憾的是,这不是事实。
  李世民骗了我们,他篡改了史书。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的帝位是靠玄武门之变抢来的,在政变过程中,他杀死了兄弟,逼退了父亲。尽管有不得已的理由,但也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包袱。因此他继位后心里很不踏实,生怕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更害怕被天下人尤其是后人知道从而背负骂名。有鉴于此,他就动了通过修改史书来营造自己登基合法性的心思。于是,大唐王朝的国家机器在他授意下全力开动了,负责史书修撰的官员们对史料进行了系统的销毁、篡改,几易其稿,最后经他板定夺,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在李世民版的史书中,他的错误被有意识掩盖(其实也不多),功绩被大书特书,甚至一些本不属于他的功劳(主要是李渊的)也被移花接木安在了他的头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唐朝开国统一的过程中,李渊和李世民爷俩本来就有很多交集,而且李渊还是主要决策者,李世民只是一个助手。现在为了突出儿子,老爹就不得不靠边站了。于是我们刚刚说到的晋阳起兵的真相、稍后霍邑之战的奇谋等等,这些本属于老爹的事迹就全成儿子的了。而李渊也就随之变成了一个遇事没有主见的老好人,大家看到的李渊也就成了一个假李渊。

  当然,也有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起兵造反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李世民把密谋策划揽到自己头上,其实有为父亲避讳的意思,其行为类似于三国演义把刘备刻画成一个仁慈宽厚,对汉朝忠心耿耿并且不愿意当皇帝的人,这个说法且不说对不对吧,但似乎也不失为一种看问题的角度。
  然而,无论如何,史书还是被这样被篡改了,后来的两唐书、资治通鉴也无一例外采用了这些说法,没主见的假李渊自此就成了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但万幸的是,还是有一条漏网之鱼逃过了一劫。这条鱼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起居注—《大唐创业起居注》,本书成于贞观之前,作者是李渊的大秘温大雅,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原始的史料,而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最该相信的就是这最原始的史料。里面不仅详细记载了李渊从起兵到称帝的经过,也呈现出了一个和其他史书中完全不同的李渊。他气魄宏伟又心思绵密、处事稳妥又不失果断,意志坚定,雄才大略。起兵的策划执行,几乎都是按照他的计划开展。而李世民那段故事则完全没有被提及。当然没提及,因为这故事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因此,我们可以下一定论:以上那个故事就是编的。
  再继续说前面,李渊在到太原赴任时,就曾兴致勃勃对李世民说过“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这样反象毕露的话。在赴任之前,为了掩人耳目,他还特意轻车简从,只带了二子李世民陪同,没把家人全部带来。而是一早就把李建成、李元吉派到了河东地区,哥俩在此期间干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结交当地豪杰、招募贤才勇士、搜集八卦内幕、打探小道消息。按现在的话说,这是在从事统一战线和秘密情报工作。而我们都明白,一个没有造反野心的人是不可能说这些话,也不可能做这些事的。

  再退一步,我们就是单从常理上来分析,当时李世民的年纪也不过十九岁,他有可能参与了很多机密,参与了其中的策划,但起兵这样需要通盘考虑、周密部署、组织谋划、招揽人脉,并且要和无数官场老油条打太极的事,一个十九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独自玩得转呢?绝对不可能的。说李世民一手促成起兵,不论从事实上还是常理上都说不过去。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李渊才是造反事业的主心骨,其他人都不过是遵照他的安排行事。
  当然了,我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黑李世民或者捧李渊。事实上,我对他们爷俩都非常喜欢。我说了这么多,也只不过是想讲一点真实的历史。至于李世民,篡改史书是他的一大污点,但无论从文治武功哪个角度来说,他都不失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只是我们要明白,他并不是神,而是人。
  李世民,其实我们都知道,你的错误就像白纸上的一颗黑点,正因为白纸太白,那颗黑点才显得太过刺眼。
  李世民,其实你本可以更勇敢一点。
  日期:2017-12-13 20:30:41
  [52]
  李渊起兵的主心骨,这下我们都知道了。此时他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紧锣密鼓的筹备大事。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他突然探听到一个消息,杨广派来抓他的人正在路上。
  原因据说是这样的,李渊手下的将士在北部边境疏忽大意,被突厥人钻了空子,几次交战都损兵折将。杨广知道以后非常生气,就打算把他抓到江都去教育教育。
  但谁知道这是不是铲除自己的借口呢?
  李渊打听到消息以后,心情十分郁闷,就差念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了。哦不好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杜甫现在还没有出生,但以此来描述他的心情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但是,身为一名父亲,他只能把最坚强的一面展现给家人。身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在厄运到来之前他也不允许自己自乱阵脚。他把儿子李世民叫到跟前,淡然说道:
  “隋朝快要亡了,我们家上应天命(都快落马了还搞封建迷信活动)。之所以不早动手,是因为你们兄弟还没到齐。这次为父一旦被抓,后果很难预测。但是,假如最坏的事情发生了,你也要和兄弟们团结起来一块儿干,不要坐以待毙,让天下人耻笑。”

  年轻的李世民还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听到父亲要被抓的消息,他拉着李渊的衣袖失声痛哭。
  “父亲,父亲,天下这么大,您还是先找个地方躲一下吧。”
  但李渊笑着拒绝了,他笑的依旧那么从容。
  “罢了罢了,这都是天意。如果上天要亡我,躲到哪里也没用。如果上天保佑我,那谁也害不了我。为父真的没必要躲啦。”
  李世民含着泪花退下了。
  李渊仍然像往常一样待在府中,哪里也没有去。

  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定力。因为几天之后,江都就来了一个使者。带来的正是赦免他的诏书。
  虚惊一场
  是的,就是虚惊。皇上本来是想抓你,但现在他又不想了。至于为什么不想,什么时候再想,大概只取决于他的心情。
  这封赦免诏书就这样无厘头的到来了,它带给了李渊一种无罪释放的解脱感,但与此同时,它也带给了李渊一种被玩弄于鼓掌的深深的耻辱感。那一刻,李渊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受不起这样的玩弄,也受不起这样的惊吓了。他已经五十一岁了,他也已经忍了五十一年。这是怎样的五十一年呀?明明是自己喜爱的骏马不交出去就被斥责,明明是得了重病杨广却盼着自己早死,到现在莫名其妙差点被逮捕又莫名其妙的被释放。早年的一幕幕回忆从心头涌上,几乎让他的血液都要凝固。

  李渊已经不能容忍这个表弟的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了。不,他已经完全无法容忍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我要起兵了,就起兵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