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5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评论:权力和金钱容易放大人的私欲,在持人性本恶的老子看来,进而导致私欲不可控。对待权力和金钱的态度,是得道的圣人和民,百姓的区别。不贪恋权势,不是因为有后来的竞争者,不是因为被后浪把前浪拍死,而是因为这是圣人的自觉选择,是天道。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功成,然后不贪恋,身退。这里是有先后的逻辑关系的,否则不成了半途而废了吗?所以儒家说当仁不让,和道家的功成身退,结合起来,就很好了。
  日期:2018-04-14 22:45:56
  道篇第十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脩除玄监,能毋有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戴:负荷。 营:营气,精气。抟:运转。脩:同修,清洗。监:同鉴。玄监:明镜。天门:鼻子。
  译文:能做到精气神合一,不分离吗?呼吸吐纳,心平气和,能像婴儿这样柔顺吗?保持品德的高洁,能没有一点瑕疵吗?爱民救国,能不运用智慧(而采用无为之治)吗?人的生存,能做到柔软(不争胜)吗?聪明通达,能不依赖所学到的知识吗?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万物成长之后而不宰制(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个就是深奥的德了。
  评论:这篇是讲修身,修德的,再讲讲无为之治,不靠知识的天生的聪慧,这样的文章安排到德篇应该比较合理吧。总之,圣人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除了天生的悟性,修炼也是不可少的。当然,修炼的目的就是要领悟玄德。
  原来刘备刘玄德的名字来自于此啊。
  论语里也有类似的文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老子和孔子的不同了。老子的修炼都是为了成为圣人之类的人物,不过对资质要求太高了,孔子的思想就比较实在,多谈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了,也更靠近民和百姓一点。
  日期:2018-04-15 10:42:09
  道篇第十一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然:同燃。 埴:黏土。牖:窗户。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车轮)有实体,有空虚,(这样轮子才得以运转),成就了车子的用途。烧烤黏土,制作器皿,(器皿有空虚,可以盛东西,有实体,可以托住东西),器皿的实体和空虚,成就了器皿的用途。开凿门窗,(房子有实体可以遮风蔽雨,有空虚的地方让人,阳光,空气可以进出),房子的实体和空虚,成就了房子的用途。所以,有这种实体给人带来利益,无这种空虚让这种利益发挥作用。

  评论:道德经是一种政治理论为主导的,讲社会治理为主的经书,前面老子讲了很多的道的理念,道的形态等等,手段倒也讲了一篇,就道篇第三不尚贤。道篇第十一,又讲了治理的手段,就是有无的两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手是一个整体,这是本篇的思想。
  按通行本,似乎讲的是无的作用:.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显然,楼主以为,通行本是有缺陷的,原因是因为结论: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没有利,哪来的用呢?利在用先,没有利,就没有用,当然,只有利,不发挥用,那是没有效果的。
  说句大实话,在政治上,就是利益为先,但是也得威胁。威胁利诱,两手都不能少。这个也是符合老子人性本私的思想的。
  举个例子,在战场上攻打城池的时候,你作为主帅,只说拿下城池,每个人赏银多少是不够,配套的应该还有,多少天拿不下来,每个人有什么样的惩罚,这样配合起来才是起作用的。
  换句话说,有和无,就像阳和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一体才是对道篇十一的正确理解。
  日期:2018-04-15 12:18:38
  何新: 郭店簡本《老子》简体复原本
  何新: 郭店簡本《老子》简体复原本.何新博客.凤凰网

  郭店簡本《老子》简体复原本.何新.草根网
  何新: 郭店簡本《老子》简体复原本.何新.新浪博客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其中包括三种内文有异而相对独立的《老子》(甲本、乙本、丙本)写本,即《郭店老子》文本。郭店楚墓出土的三种战国写本《老子》,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老子》文本。
  甲本存简39枚,简长32.3厘米,共计1086字。其文字分别见于今本《老子》19章,66章,46章,30章,15章,64章下段,37章,63章前段、后段,2章,32章,25章,5章,16章上段,64章上段,56章,57章,55章,44章,40章,9章。

  乙本存简18枚,简长30.6厘米,390字,其文字分别见于今本《老子》59章,48章上段,20章上段,13章,41章,52章中段,45章,54章。
  甲、乙本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各自成篇。
  丙本存简28枚,简长26.5厘米,575字。其中有10枚的文字分别见于今本《老子》17章,18章,35章,31章的中段和下段,另有4枚同见于郭店《老子甲》第10章上段和今本《老子》64章下段。此14枚所记载的文字,《郭店楚墓竹简》编者谓之《老子丙》。
  另有其余14枚所记载的文字,不见于今本《老子》和郭店《老子甲》,《郭店楚墓竹简》题名谓之《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是华夏哲学古代本体论最早的论文之一。西方小亚细亚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Thalês,Thales,估猜约为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年代与郭店《老子》的写者时代(约前400年)约略接近。泰勒斯也认为水是本体,是万物始源,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郭店《老子》三种写本大部分内容文字均见于今本《老子》。我认为这应当是《老子》经文的原始面貌,即多位不同作者、不同时代所编撰的古人政治及哲学语录的汇集。
  我在所著的《老子新考》中曾经讨论所谓“老子”是一个作者群体,老氏并不是一个人。老子书的原型,最早或可追溯到商朝的贤人仲虺(注:古华夏的雷神名钟傀,即龙神虺蜴。仲虺,用其名也。),及其所作的《仲虺之诰》。故老书最初的写本非一,原始面貌应即如郭店的甲、乙、丙三种或更多种传写本。
  战国后期,各国流传的不同的原始写本,或被周史官老聃及楚人老莱子、慎到等学者汇编为类似《德/道》上下经的那种合编文本,即如传于汉初的马王堆帛书写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