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4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道德经其实还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后来的道教是不同的。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学习到:
  1)谦受益,满招损,这个是道家的思想,值得细细体会。
  2)道心向下,这个和道篇第八 居众人之所恶,几于道矣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个说明什么?在道德经中,得道的圣人是统治者,金字塔的顶层,但是道德经要求圣人眼睛向下,克制私欲,与民,百姓团结在一起,和光同尘。这个呢,就和儒家有区别了,儒家精英分子总有点高高在上的意味,帮助百姓呢,总是把这个看做是我在做好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总把穷和达分开,达了兼济天下成了一种价值观,而不是自觉的哲学选择。
  从这点看,如果道德经能够得到完全的贯彻,未尝不是能够超越儒家的思想。只不过呢,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对于老子,也是一样,能有三分之一的思想能够得到实行就不错了。
  所以,也就很难说老子在社会实践中超越孔子了。
  日期:2018-04-13 15:03:34
  道篇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
  刍狗:草扎成的狗,用于祭祀,用完便扔掉。
  橐籥:古代冶炼时鼓风用的设备,如今天的风箱。

  淈:竭尽。  俞:同愈,更加。
  闻:知识。  数:技艺。
  译文:天地之间是没有仁爱之心的,它将万物视作刍狗(非常公平的)。同样,圣人也没有仁爱之心的,他讲所有百姓都看做刍狗(非常公平)。
  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其中空虚,但(蕴藏的风)不可穷尽,愈动风愈多。
  与其博学多识,技艺登峰造极,不如保持中间的状态(不过不及)。

  评论:初看起来,似乎三段之间没有联系,其实不然。这三段讲的从公平到谦虚,不可偏执到最后执中,其中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
  圣人不讲仁爱,其实说的是一个公平。儒家讲仁爱,有仁爱就有远近亲疏。所谓的为尊者纬,为亲者纬,为贤者纬,不就是按尊亲贤来划圈子吗?当然,老子这里的绝对公平,也是很难做到的。
  关于圣人不走极端,谦虚谨慎,所以老子用风箱来比喻。
  第三段嘛,自然是第二段的引申,有句话说的好,不疯魔不成活,技艺登峰造极,必然心智有所偏执,过犹不及,这点上孔子和老子确实是互相认同了。

  日期:2018-04-13 15:40:25
  道篇第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谷神:生养之神。玄牝,指的是雌性动物生*器,比喻生养万物之道。

  堇:通仅,少,不足。
  译文:生养万物的谷神是永存的,这个就是玄牝。玄牝之门,叫做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存在的。所以用起来不会感到不足。
  评论:老子思想还带有一定的女性崇拜或生殖崇拜的思想,这个大概是母系社会留下的影子。楼主说老子思想应该早于孔子,这个大概也可以作为证据吧。
  老子崇拜女性,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如果按阴阳论之,是阴,与此对应的孔子,讲究的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属阳。
  不过有句话,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老子和孔子,思想也是互相包含的。并不是敌对的关系。
  日期:2018-04-13 15:55:33
  道篇第七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存,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存(自然的存在着),所以能长久。因此,圣人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使自己生存。这不是由于他的无私吗?所以能成全他的私。

  评论:无私才是长久之道。用句职场的话说,不要别人感激你,关键是要别人需要你。
  日期:2018-04-13 20:56:01
  道篇第八(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有:通又。恶:讨厌。水流下游容污纳垢,故人们厌恶。予:给予。
  正:通政。
  译文:崇高的美德就像水。水利于万物又平静,又居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圣人如水一样避高趋下)善于选择位置和地方,胸怀(如静水一样)善于保持沉静,分配利益的时候(如水一样润泽万物和公正公平)善于效法天道,说话(如水一样堵塞必止,开决必流)善于守信,为政(如水一样净化污垢,高低一般平)善于治理,处事(如水一样随物成形,可方可圆)善于灵活变通,行事(如水一样冬天结冰,春天融化,涸溢有时)善于随时应变。因为(圣人就像水一样具备七善之德)而不争,所以没有人(对圣人)怨尤。

  日期:2018-04-14 20:55:12

  道篇第八(2)
  评论:道德经讲了很多政治斗争的手段,统治的艺术,做人的道理等等,但是,奇怪的是,道德经似乎很少,或者说提到一个东西,那就是金钱。这点上其实也可以看出,道德经的历史应该是非常久远的,至少道德经思想成型的年代,金钱的力量还不是那么强大。
  其实到了春秋战国,金钱的力量已经是能够影响政局了,譬如秦用金钱收买六国的大臣,例如赵国的郭开,结果整死了李牧,当然还有最著名的的吕不韦。因此,完全有理由说老子思想的成型远远早于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代不过是老子思想的总结成文罢了。
  如果说道篇第八,说的是圣人的品德,这是一个角度的话,那么我们从比较旁门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这是老子在讲货币的力量,或者说货币的品格。
  在上古时代,货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分工协作的必然产物,可以说货币也大大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正面的形象。都说金钱似水,因此,如果把这个水德赋予货币,楼主看似乎也讲的通。
  形容政权的力量,通常我们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来说,关键词是土地和人,没有货币。不过,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金权和金融的私人垄断,成了控制民和百姓的另一个绳索。这个大概是老子不曾想到的,这里的水利万物变成了用水控制着万物,这个就越来越走向水德的反面了。
  日期:2018-04-14 21:17:19
  道篇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揣:捶打。
  译文:(权力)抓在手里,达到权力的顶峰,不如趁早放手;兵器捶打锐利,却难以长保锋芒,金玉满堂,没有谁能(被别人窥探下)保住。富贵又骄傲,是给自己留下祸害。功成身退,是天道要求这样做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