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6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在秦汉之际,托名老子的经文又被河上公一类隐士学者改编为汉魏以后流传至今的通行本《老子·道德经》。
  [河上公,秦汉之际著名隐者。真名佚,年代不详,仅传隐号“河上丈(老)人”。或曰与张良师傅黄石公为一人。后世称其为河上真人,齐地琅琊一带方士。是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今本《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传授者,汉代黄老之道的祖师之一。其可信传略仅见于《史记·乐毅列传》后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巨公,乐巨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参)师”。]

  因之,郭店本《老子》三本,乃是目前所见《老子》书的最原始的写本。

  日期:2018-04-15 12:24:17
  郭店楚简的出世,引起了学界的轰动(汉帛甲乙本与今本差别不大,看来今本《道德经》在西汉已经成型,也就是司马公公读过的那本)。以至于各地纷纷举办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就郭店竹简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1998年5月,还在美国达慕思大学举行了世界首次“郭店《老子》学术讨论会”
  1999年10月15日-1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由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哈佛燕京学社、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北美、欧洲、东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百多位老中青专家出席了会议。
  评论:美国为什么对研究老子思想如此积极呢?比中国还积极,时间比还举办的早,真的挺有意思的,老子与西方文明应该渊源很深。具体怎么样?楼主就不知道了。

  日期:2018-04-15 14:58:42
  道篇第十二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爽:伤败,亡失。
  译文:五彩缤纷(的刺激)令人眼花缭乱,纵马打猎(的刺激)让人心情激动发狂,难得的宝物(激起人们的贪欲)让人行为不轨(互相争夺),五味(激起人们的食欲,吃了太多,最终)败坏人们的胃口,五音(繁复,最终)让人丧失了辨别五音的能力。所以,圣人的治理原则是,填饱百姓的肚皮,而不求声色犬马(刺激人们的欲望)。因此,他舍弃后者,而选择前者。

  评论:按说五色,五音,五味是好事啊,否则世界不是过于单调了吗?可是呢,在人性本私的基础上,老子觉得民,百姓怎么可能控制的了自己的私欲吗?所以在老子看来,事情总是朝着过犹不及的方向发展。
  因此,为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干脆就替民和百姓选择无知无欲好了,嗯,这个是为了你们好,道篇十九,还有绝圣弃知,就更进一步了。
  这点上,楼主是支持孔子有教无类的,你不能就教个圣人出来吧,其余不管了??还是那句话,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我们支持孔子。如果金字塔顶层是个圣人,我们无知无欲也就罢了,如果金字塔顶层是个王八蛋呢?我们还是要开开民智,了解一下比较好,对吧。从历史来,顶层是王八蛋的,还是居多。
  日期:2018-04-15 20:34:49

  一点小体会。
  历史的宿命?--两千年的儒道相争
  春秋的百家争鸣,以道儒开端,到战国的杨朱和墨翟,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各自发展的脉络大约如此:
  杨朱-老子-中间--孔子-墨子
  道儒的学说都是好的,可是社会实践中,道出真小人,儒出伪君子。
  道家在西方社会实践中,出了国际资本集团,儒家在东方社会实践中,出了官僚集团。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代表就是西方和苏联,宛若就是杨朱和墨翟之争。
  在资本主义改良和社会主义改革之后,似乎又回归了道和儒之争。
  一个要求无为而治,资本控制权力,一个要求有为而治,权力控制资本。
  道家从农耕社会的大败亏输(汉武独尊儒术),到资本主义阶段工业革命道家的王者归来。
  现在的全球又呈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代,似乎是又一个轮回。
  历史将会怎样演化?水瓶宫的时代,或许会催生新的文化。
  有意思的是,道家往往喜欢和兵家联手,水无常形嘛,还有赢家通吃,(战争就是这样),儒家往往喜欢和法家联手,不患寡而患不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平等精神。
  日期:2018-04-16 08:33:10

  道篇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贵:重视。
  下:这里的下,和道篇十七下知有之,应该是一个意思,指的是民,百姓。
  贵:崇尚。 

  爱:舍不得,吝惜。 女:通汝。
  译文:(来自于各方的)荣宠屈辱以至于为它们当心害怕,重视优患就像重视自身病患一样。什么是宠辱若惊?荣宠对于下层的民和百姓而言,得到它而惊喜,失去它,因之惊恐。什么是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病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躯,如果我没有这个身躯,那我还有什么可忧心的呢?所以,崇尚献身于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讲天下托付给他;不愿舍身治理天下的人,你怎么可以将天下寄托给他呢?

  评论:宠之为下也的下,如何解释是一个难点,楼主自认为这个解释还是比较不错的。毕竟下解释为百姓,有道篇十七 下知有之互相佐证。
  这章讲的是成为一个圣人(政治家)的素质,和道篇第七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是一个道理。
  不受羁绊,才能逆天而上。
  日期:2018-04-16 09:19:44
  贴个旧文

  百家争鸣(1)
  两千年前,先秦时代,中国发生了一场伟大的思想争论,百家争鸣。这场争论奠定了中国未来两千年的历史。楼主简单说说对此的理解。
  我们大概知道,周易说的是事物发生变化的规律,那么,事物是依据什么变化的?当然,现在我们有实践论和矛盾论,但是古人是怎么理解个这些哲学问题的?
  按楼主的理解就是对人性的公与私的剖析。百家争鸣,学术的基础大概就是道。相传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也就是说,老子的学说是百家争鸣的基础。
  那么,老子的道是什么呢?如果从老子道法自然的整体观点来看,就是向自然界生物圈学习,自然界所构成的金字塔型的食物链是道的学习榜样,那么,很显然,人类社会构成的金字塔型社会就是必然的了。从这点看,道的基础是人性之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