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6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见深听信谗言,以汪直为监军,抚宁候朱永为总兵,分兵五路直扑建州。
  幸好妥罗事先得到消息,率领包括锡宝齐篇古在内的亲属和部众们再次逃到山里。习惯性逃跑,轻车熟路。面对明军攻城掠寨,女真几乎毫无抵抗。大军所过之处,房屋全部被焚毁,居民纷纷逃散,大批的牛马等牲畜被掠走,建州老城区再次遭到毁灭性打击。
  杀人放火,反倒成为汪直邀功的资本。扫荡结束,朱永由封保国公。宪宗时期总共才封两个公爵,一个就为了这事儿。汪直作为太监,自然不能进爵,不过升职加薪总还有的,工资涨了三十六石,后又总督十二团营(前身为三大营)。十二团营属于禁军,相当于首都卫戍部队,大明建国以来,头一次交给太监管辖。看来,建州女真的这次牺牲,带来的影响还真不小。
  损失也真不小。几乎“家家披麻,户户戴孝”,流离失所。
  妥罗没有气馁,再一次展开灾后重建(人灾)工作。

  这年,锡宝齐篇古二十三岁,年轻小伙儿,血气方刚。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大明欺凌,他新仇旧怨涌上心头,鼓动部众,跃跃欲试准备攻击边境,以向朝廷示威。
  妥罗反对。
  他坚决反对这种以卵击石,甚至说以卵击陨石的行为。他一面安抚部众恢复生产,一面向大明朝廷表示恭顺屈服。他的努力似乎得到回报,朝廷又对他信任有加,晋升他为建州左卫都督。在他的努力下,建州女真与朝廷的关系日益平稳。
  日期:2018-07-04 21:36:40
  (14)
  女真不愧为坚挺的民族,恢复的非常快。

  在此过程中,整个女真族群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发展形成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东海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分。关于这三大部族的恩怨情仇,我们后面还要详细说。
  按女真的传统,锡宝齐篇古成婚之后,就得离开哥哥妥罗独自生活。他在部族内并没有正式的职位,跟一般部众区别不大,要靠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但不管生活多美好,其中大概也还少不了那老三样:种地、狩猎、挖人参。
  对于锡宝齐篇古来说,最美好的大概是他唯一的儿子福满出生。古代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少数民族,对男丁应该更看重。在他们看来,男孩的降生,会使家庭的事业也更加兴旺。说来也巧,四十岁以后,锡宝齐篇古做起长途贩运生意。事业真的顺风顺水,财富不断积累。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锡宝齐篇古去世,享年60岁。
  关于福满,锡宝齐篇古唯一的儿子,记载比较少。至于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根本不存在,甚至连他老子在内都是虚构的。可他又是必须存在的,因为后来大清追尊他为兴祖直皇帝。连皇帝都认了,你再说人家祖宗不存在,有点骂街的嫌疑。
  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专家,只是一个爱好者。我读历史的原因在于兴趣,原则在于不争论。只要在我的逻辑系统里,这事儿能理顺,我就满足。至于那些专家、学者满不满足,不在我的考虑之列。
  我认为读历史,不该有偏见,但应有独立思考。
  既然有思考,就允许不同: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易》
  【中国人更擅长总结】
  在我看来,福满是存在的。
  证据:不管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代代相传的原始记忆,反正大清后来的皇帝承认有这个祖先。皇帝是一国之君,家国天下融为一体。但首先,皇帝也是人。一个人认祖归宗,属于家事。既然是家事,还得按家里人的说法,比较靠谱。即便家里人说了谎,也不关外人的事。

  记载比较少的原因,可能由于福满个人能力不行,没什么太大的作为。不过好在福满有一项能力还比较强——生育能力。福满总共有六个儿子:老大德世库、老二刘阐、老三索长阿、老四觉昌安、老五包朗阿、老六宝实。
  六子当中,老四觉昌安足智多谋,最关键处理事情比较果断。可别小看珍重能力,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因为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才导致失败。因此,族中遇到大事,一般由他决断。
  日期:2018-07-05 21:38:40
  (15)
  当时建州左卫有个邻居,因其先人迁徙至栋鄂河畔(今辽宁本溪与恒仁县交界的大雅河),以地为姓,称为栋鄂氏。而以这个姓氏为主的部族人口繁衍,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自成一部,即为栋鄂部。
  邻里之间难免磕磕碰碰,通常吵两句嘴也就罢了。然而,这两个邻居并不通常,他们更像“国家”,都有各自的武装力量。关键在于他们矛盾的根源,土地。
  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普京。
  建州左卫多次从废墟上爬起来,境况时好时坏。栋鄂部经常侵扰左卫,趁机捞点便宜。我们刚才说过,福满能力有限,对此束手无策。
  而觉昌安建设性地提出,与势力强大的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哈达部首领王台(汉名,女真名哈达那拉·万)联姻的策略。以求得王台的帮助,打击栋鄂部的势力。觉昌安当时虽然不了解中原文化,却有大局观的天赋,懂得“远交近攻”的道理。在觉昌安的撮合之下,哥哥索长阿的儿子与王台的女儿成婚,两部形成了联姻关系。
  既然成了亲家,自然好办事。索长阿向王台提出借兵攻打栋鄂部时,王台没有犹豫。
  于是,觉昌安带领两部联军,对栋鄂部实施军事打击,并一举将其击败。不仅扩张了底盘,还带回大量的牲畜。
  因在部族中声望不断提高,觉昌安得以继承祖业,定居赫图阿拉(满语音译,汉义为横岗,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而其他兄弟各自建筑新城,近的五里,远的二十里,环卫而居,相互保卫。他们兄弟几个,通称为“宁古塔贝勒”。
  贝勒是当时女真的贵族称号,大致相当于汉语里“王”或者“诸侯”的意思。宁古塔也是满语音译,“宁古(ninggu)”在满语里意思是六,“塔(ta)”意思是个。因此,所谓宁古塔贝勒,其实就是“六个贝勒”,只是大家对他们的一种称呼。
  跟“六个核桃”有点像,区别在于,贝勒真的有六个,核桃就不好说了。

  还有一点,觉昌安开枝散叶的能力,也不亚于父辈。他共有五个儿子:老大礼敦,老二厄尔衮,老三界堪,老四塔克世,老五塔察篇古。
  老四塔克世,就是此篇一开头提到那个新降生的男孩的父亲。当时没有介绍,他给孩子取名叫努尔哈赤。
  其实不管努尔哈赤,塔克世,还是觉昌安,都仅仅是他们的名字。他们后来有个共同的姓氏,我们一直没提到。为了烘托效果,现在可以隆重登场,这个姓氏现在依然被大家所熟知。
  爱新觉罗。

  满洲的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常我们认为的姓,另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爱新觉罗”也一样,“觉罗”为所谓的姓,“爱新”是族名。类似的情况在汉族中也有,比如桐城张氏,在姓氏前面加个族群的生活环境,以区别其他的张氏。满洲除了爱新觉罗之外,还有很多觉罗,比如伊尔根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等。满语“爱新”汉译为“金”的意思,这个姓氏大致可以理解为“金觉罗”氏。根红苗正,与众不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