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7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总而言之,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因为他的降生,满洲得以兴旺,大清帝国得以起步。
  绕了一大圈,用了这么多篇幅,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大清帝国是怎么来的。后面的文章里,我们会详细讲述大清帝国从建国道衰落的整个过程。最后,说明另一个问题,它是怎么没的。
  本来只想写个简短的“引文”,介绍一下爱新觉罗家族的来龙去脉,没想到一下没收住,写了两万多字。
  感谢大家耐心听我说了这么多废话,下面大清帝国的故事正式开始。

  日期:2018-07-06 15:05:04
  (17)【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第一章 成长的烦恼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本卷的主角,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生。前面已经介绍过,爱新觉罗是姓(后改的),名努尔哈赤。
  通常来讲,帝王降世,尤其开创之主,上天多少会降些祥瑞,以彰显天子的非凡。然而关于努尔哈赤,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唯一的特殊情况,其母亲怀胎十三个月才把他生下来(孕十三月而生)。
  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显然不太现实。
  可能有人会问:殷夫人怀孕三年六个月,才生下哪吒,十三个月算啥?我在这里想先强调一点,我写的虽然不敢说是正史,但绝对不是神话。
  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算错了。即便确有其事,也没什么好炫耀的。至少我读到这段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只能说:生下来,不容易。
  生的不容易,活的也艰难。
  本来努尔哈赤出身不错,成分至少也算地主。爷爷觉昌安是大明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也可以算部落中的头领,母亲喜塔腊额穆齐是塔克世的大妃(正妻)。
  我们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法律规定,多娶犯罪。有些男同胞羡慕古代的一夫多妻,希望回到过去。事实上,古代中原汉族也是一夫一妻。只不过还有个后缀,完整的说法应该叫一夫一妻多妾制。
  一妻指嫡妻,也叫正妻、原配、正房,俗称大老婆。明媒正娶,地位尊崇,有名分。
  多妾指庶妻,时代不同,种类繁多,什么嫔、美人、昭仪、良人……统统算妾,只不过名称而已,反正按现在的说法,统称为小老婆。数量不定,名分基本全无。

  相比之下,地位相当悬殊。有些时候,妾的地位可能只比佣人高一点。
  妻妾的地位不同,更体现在继承上。尤其大户人家,继承绝对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简而言之,“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意思是有嫡子(正妻的孩子)的,只能嫡子接班,在嫡子之中,选最年长的;实在没有嫡子,才能在庶子(小妾的孩子)中选,当然也选最年长的。
  如果按照汉族的传统,努尔哈赤属于嫡长子,前途无量。
  不过,女真的婚姻、继承制度跟汉族有所区别。
  女真的婚姻制度,才能算真正的一夫多妻制。大福晋(大妃)、侧福晋(侧妃)都是正妻,大福晋一般只有一个,侧福晋数量不定,但都有名分。除了这些福晋,剩下的才相当于妾,同样也都没名分。
  至于继承制,刚开始很随意,没有太多规矩,有的时候更接近蒙古,幼子继承制。年长的孩子成年以后,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最后剩下最小的孩子继承全部家产,成吉思汗的起步资金就是这么来的。实际执行中,女真人并没有那么严格,通常想选谁选谁。当然,跟其他民族一样,也有个公认的原则——谁抢到算谁的。

  努尔哈赤的母亲额穆齐还有个身份,建州右卫都督喜塔腊阿古的女儿。阿古还有个汉名叫王杲,明朝廷给起的,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少数民族的姓名一般都很长,明朝廷也懒得调查,大概把所有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酋长都译为姓“王”。阿古的满语可能听起来像“杲”,因此就叫他王杲。
  【在这里,我想提前说明一下,由于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姓名都比较长,写起来比较麻烦,读起来也特别绕口,所以后面出现的重要人物,首次出场,我会提一下姓氏,之后都只写名。比如喜塔腊额穆齐,只说额穆齐。如果该人物有汉名,那么只提汉名,否则大家可能不熟悉。同样,首次出场会或者特别需要时,会写明他的少数民族姓名。】
  虽说出身比较不错,无奈整个女真部落生产比较落后,努尔哈赤不可能大富大贵。不过,作为地主家的大儿子,最起码能混个衣食无忧。他完全继承了女真人的优良传统,从小善于弓箭,如同玩具一般(也没啥玩的)。更何况爷爷、老爷都是首领,照这样发展下去,他至少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地主。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想让他太过安逸,先夺走了他幸福的童年,因为亲生母亲额穆齐的不幸去世。这一年,努尔哈赤只有十岁。
  日期:2018-07-06 19:36:56
  (17)【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按照某些电视剧恶俗的剧情,接下来势必会出现一个恶毒的后妈。
  努尔哈赤也许超凡,却没能脱俗。
  继母(不是时间上的)那拉氏,的确相当俗套。她是扈伦四部(海西女真)之一哈达部的族人,根据前面提到的女真姓氏的命名原则,应该姓哈达那拉。“那拉”在女真族中属于大姓,整个扈伦四部的贵族基本都属此姓氏。

  扈伦四部是指乌拉、哈达、辉发、叶赫四个部落,其姓氏自然也分为乌拉那拉、哈达那拉、辉发那拉、叶赫那拉四大支系。关于他们的故事,后面应该会详细说,因为努尔哈赤跟他们的确有不解之缘。
  当时扈伦四部之中,哈达部最强。前面我们也提过,觉昌安就靠跟哈达部首领王台(哈达那拉万)联姻,才击败了邻居栋鄂部。哈达的这个女人,作为王台的养女,作风也很彪悍。对待“前任”的孩子,更不可能像春天般温暖,稍不顺眼,非打即骂。
  后妈的刻薄,给努尔哈赤带来巨大的痛苦。
  没有母爱,还可以寄希望于父亲。可惜,自古以来,“枕边风”威力无穷。在那拉氏的挑拨之下,塔克世和努尔哈赤的关系也渐渐疏远。

  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性格孤僻。在当时的环境中,努尔哈赤即使有妈(不止一个),其实也相当于单亲,甚至还不如单亲。他变得越来越冷漠,不苟言笑。结果,他越这样,父亲看他越不顺眼。他得不到温暖,便对父亲更冷淡。
  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父母的不待见,使得努尔哈赤小小年纪就懂得独立。当然,光懂得自力更生还不够,他还得学会照顾人。母亲额穆齐临终之前,除了努尔哈赤,还生有两个儿子:舒尔哈齐、雅尔哈齐,另外,还有一个女儿。照顾弟、妹的重担,自然也压在努尔哈赤身上。
  十几岁,少年老成,努尔哈赤给人们的印象大致如此。

  日期:2018-07-07 17:50:34
  (18)【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