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5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对于大明来说,最缺的就是时间。也先手里不仅攥着“肉票”,而且目标直指京城。
  危在旦夕。
  不过大明气数未尽,也先没有成功,京城保卫战并未重蹈土木堡的覆辙,因为出现一个彪炳史册的人物——于谦(不是郭德纲的师哥)。
  几家欢乐几家愁,发愁的自然是大明,欢乐的却不止也先。种种迹象表明,建州女真也参与了这次事件,暗中与瓦剌取得联系,而且董山的叔叔凡察直接出兵攻打抚顺。董山虽然没直接出兵,但也用实际行动支持了也先。在大明和瓦剌交战的同时,董山在边境一直孜孜不倦地干一件事儿,抢劫。
  只不过,他的所作为,明史记载比较少。原因很简单,事儿太小。
  这一年发生的事太多,大事太多:皇帝让人绑架(土木堡之变),京城差一点守不住(北京保卫战),新皇帝还要登基(明代宗朱祁钰),地方武装叛乱(太平军)。相比之下,边境丢点东西,简直微不足道。董山本来因为不受重视而报复明朝廷,结果报复来报复去仍然不受重视,着实有点可悲。
  然而,此时在董山眼里,看到的没有可悲,只有实惠。于是,他继续抢劫。直到大明景泰年间(朱祁钰执政),才有所收敛。
  倒不是董山想收手,而是不得不收,因为大明缓过来了。
  朝廷派人招抚董山,告诉他,以前的事可以既往不咎,以后不要再犯。董山表面答应,并送还了部分非法所得,但背地里干的还是还俩抢仨的买卖。
  这也不难理解。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轻而易举的抢劫成为一种习惯,突然不让抢,思想很难转变。
  转变不了思想,只能装换思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董山又把手伸向邻居,建州三卫的另外两卫。
  建州卫的领导李满柱,当时已经六十多岁;而建州右卫,董山的叔叔凡察已经去世,新领导是凡察的孙子纳郞哈。一个老头儿,一个孩子,自然无法与董山抗衡。实际上,董山已兼管三卫事务,大有统一建州女真之势。
  然而,董山不懂,枪打出头鸟。
  日期:2018-07-04 09:40:57
  (12)
  大明朝廷自然不愿看到一家做大的局面,喜欢分而治之。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作为都督同知(从一品)的董山,带领建州女真的贵族进京纳贡。成化帝朱见深借机发布敕谕(一种提出要求或者训诫的诏书),敲打一下他。
  原文如下:
  “尔等俱是朝廷属卫,世受爵赏,容尔在边住牧。朝廷何负于尔,今却纵容下人,纠合毛怜等处夷人,侵犯边境,虏掠人畜,忘恩背义。论祖宗之法,本难容恕。但尔等既服罪而来,朕体天地好生之德,姑从宽宥。今尔回还,务各改过自新,戒饬部落,敬顺天道,尊事朝廷,不许仍前为非。所掠人口,搜访送还,不许藏匿。若再不悛,必动调大军问罪,悔将何及。其省之戒之。”
  我一直觉得文言文读起来比较舒服,言简意赅,铿锵有力。据说当年胡适在北大倡导白话文,曾当场举例,说明白话文比文言文简单。我觉得,只不过是例子举的恰当罢了,文言文比白话文简单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古人其实很聪明,文(书面)、言(说话)不一致,是有道理的,并非吃饱了撑的。因为语言会随着时代变化,尤其日常说话,经常会冒出什么“蛋疼”、“你妹”这样的新鲜词。古人深刻地懂得,流行的东西,往往不能长久。过了几代,这些词可能被大家忘却,如果写在书上,后世可能看不懂。【请注意:当时没有互联网】
  因此,聪明的祖先们将文、言分开,不管社会上流行什么样的话,书面语都基本不变。后世人只要掌握基本规律,就可以轻松阅读记录,知道数代之前的故事。
  不管怎么说,上面这段诏书,我还是要简单的翻译一下,皇帝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朝廷的卫所管理者,世代领爵位和封赏,朝廷哪里对不起你们?结果你们纵容下属胡作非为,简直忘恩负义,按照祖宗的法度,本来不应该宽恕,但朕念及上天有好生之德,暂时放过你们。回去以后,务必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不要抢劫,不要对抗朝廷。如果不听话,将来必定大军征讨,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董山听到这些训话,心里当然不舒服,但毕竟在人家地盘上,只好忍气吞声。然而,忍耐毕竟是有限的。刚一离开宫廷,董山便破口大骂,诅咒回去后加大抢劫力度。不幸,隔墙有耳。明朝的特产除了太监,还有锦衣卫,一个极其强大的特务机关。据说当年朱元璋连大臣晚上说啥、早上吃的啥,都了如指掌,靠的就是他们。这些反动言论,很快传到朱见深耳朵里。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返程途中,董山被缉拿归案,押解到广宁(今辽宁北镇)。董山本以为,大明朝廷只是吓唬他一下。可没想到,他再也没能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不仅如此,还给那片土地上生活的同胞带来巨大的灾难。
  同年,九月,大明朝廷下令朝鲜联合出兵,对建州女真部落实施围剿。只可惜建州女真并没有出现于谦那样的人物,组织起像样的保卫战。
  仅这一次,便是毁灭性的。
  以左卫为首的女真人,遭受巨大灾难:房屋农场被焚烧,粮食遭烧掠,马匹被掠夺,部众被杀俘,头目遭斩杀。三卫加一起光斩首就六百多,其余人逃进深山老林,才幸免于难。总而言之,焚荡殆尽,部落残破。

  与此同时,董山,在广宁,也被就地正法。
  日期:2018-07-04 14:05:22
  (13)
  这一战,建州女真几乎被连根拔起。不过,明朝廷并不希望赶尽杀绝,因为他们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还是“以夷制夷”。具体手段,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经过血腥的洗礼,朝廷仍然保留了女真的建制,并任命董山的长子妥罗为建州左卫都指挥同知(从三品),继承父业。
  董山有三个儿子:老大妥罗,老二妥义谟,老三锡宝齐篇古。
  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建州女真,元气大伤。所谓的卫所,实质上只是在废墟上搭建数间茅草房而已。满目疮痍,生存艰难。妥罗继任后,率领部众积极恢复有限的农耕,但还要靠狩猎、挖参、采摘等来补充生产。此后,他几乎每年向明朝廷纳贡,小心谨慎,不敢冒犯。
  老三锡宝齐篇古年幼,只能依靠哥哥生活。他哥哥虽然是地主,但家里也没有余粮。锡宝齐篇古为了吃饱,还得自力更生。他经常跑到山里采点蘑菇,挖点山参啥的,换点零钱贴补家用。当然,他也有固定的工作,夏天跟哥哥野外狩猎,采蜂蜜,冬天凿冰捕鱼。日子过得艰苦,却也有滋有味,至少还算安定。
  然而,这种简单安定的生活,也是一种奢侈。

  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和谐的日子被太监汪直打破了。
  大明向来不缺太监,而且他们似乎都习惯性地不安于只干好本职工作,总想搞点花样出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汪直这朵浪花,偏偏对边关事务比较感兴趣。他先诱杀建州女真入贡的使团,谎称他们骚扰边境,进而请求出兵建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