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5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广想要的就是剥削掉你最后一点财富,榨干你最后一点体力。这一切,就是为了他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当然,还有享乐。
  到最后,百姓们已经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连痛痛快快的去死都成了一种奢望。
  但是,这些没文化的泥腿子也是有思维的,他们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他们也会高兴,也会悲伤,也敢爱,当然也敢恨。

  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你不把我当人,我还想要你滚下台呢!
  大业七年(611年)十月,杨广下诏征伐高丽,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饱经压迫的农民终于忍无可忍,马上就有王薄在邹平长白山起义。同年,窦建德起高鸡泊、翟让起瓦岗寨、高士达起清河、张金称起高唐,不久之后,杜伏威、辅公祏也在淮南起义。
  起义军的烽火熊熊燃烧,一瞬间就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
  但是,杨广却并没有特别害怕。因为他不觉得这些泥腿子能兴起什么波澜,在隋军的优势兵力面前,这些只会扛锄头的家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仍然我行我素,坚持执行自己征伐高丽的计划。

  直到那一天,一个人向他背后捅出了刀子。
  日期:2017-11-30 20:54:10
  [12]
  内部矛盾
  大业九年(613年)六月初三,杨玄感起兵了。
  当时杨广正在征讨高丽的路上,精兵猛将全部压到辽东,国内兵力十分空虚。杨玄感的起义就像一条毒蛇狠狠的咬在了他的屁股上。
  看过隋唐史的都知道,《隋唐演义》里杨林的原型是杨素。在正史里,杨素虽然不是杨广的叔叔,但却是隋朝的司徒、尚书令(宰相)、楚国公,同时还是帮助杨广夺取帝位的定策功臣,光看这几个头衔,我们就不难感到他的权势比小说里的杨林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他在朝廷里享有极高的“威望”(其实就是没人敢惹),门生故吏遍天下,连皇帝都要敬他三分。
  杨玄感就是杨素的儿子。
  作为一名高干子弟,杨玄感自幼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可以说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父亲死后,他世袭了楚国公,同时继续在朝中担任要职,成为了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虽然只是个正部级领导,算不上决策圈里的人物,但杨玄感毕竟还年轻,只要给他足够的时机,成长为杨家下一个宰相也说不定呢。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杨玄感还是造反了。
  他为什么要造反呢?他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猜忌。
  要知道早在杨素活着的时候,杨家就已经被杨广猜忌了。杨素这个人文武全才、雄才伟略,很有本事,不过同时,为人也是阴险狡诈、城府极深,所以他才能帮助杨广登上皇位,还立下了很多功劳。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杨广同时也一直对他倍加提防。这其实是很正常的,领导都喜欢聪明能干的下属,但最好不要聪明能干过了头,如果这下属比自己还聪明,那在工作中未免就不太好指挥,领导当然也就喜欢不起来。
  不过鉴于杨素的才能和地位,杨广再怎么猜忌他,也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借口来收拾他的。因此从表面上看,杨广对他始终非常尊重,只是暗地里把他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杨素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他当然也看出了杨广的真实意图。到了晚年,他便开始谨言慎行,性格收敛了很多。但就是这样,他还是整日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以至于得了病都不敢吃药。为什么不敢吃呢?因为医生是杨广派来的,人家很可能会在药里下毒。

  后来,杨素终于不愿意再这样担惊受怕的苟活下去了,他彻底断了治病的念想,准备就此了却余生。临死前,他老泪纵横的跟家人说“让我死吧,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我岂须更活耶)。
  然后,他就这么死了。
  杨广听到杨素的死讯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有次,他甚至有意无意的对身边的侍臣说了这样一句话“杨素就是不死,早晚我也得诛他九族。”(使素不死,终当夷族)
  这句话很快传到了杨玄感的耳朵里。
  大业年间,朝政渐渐紊乱,杨广脾气更是一天比一天难以捉摸,杨玄感当然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但是恐惧不能当饭吃,杨广这家伙杀人不眨眼,他的屠刀可不会因为你恐惧害怕乞饶就网开一面。杨玄感因此渐渐萌发了造反的打算。
  “你姓杨我也姓杨,凭什么我就不能上去试试?”
  杨广又总是擅长给敌人制造机会。就在征伐高句丽的时候,他居然还让杨玄感在中原督运粮草,而督运粮草就意味着他手里有兵。一边惦记着要把人家灭族,一边又给人委派重任,出了乱子可真是你自找的。
  得到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杨玄感心中暗喜,赴任不久,就秘密把自己的兄弟亲信招到自己的治所黎阳(河南浚县),商讨造反的计划。黎阳是一个战略要地,请大家记 住这个名字,以后我们会经常提到它。
  但是具体该采取什么办法呢?哥几个谋划了几天几夜,最后还是没有拿定主意。虽然杨玄感身上的确有个优柔寡断的毛病,但我们也不能为此责怪他。
  因为他们还在等一个人,一个能真正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人。
  日期:2017-11-30 22:35:22
  [13]

  这个人就是李密。
  李密和李渊有着差不多显赫的家世,看过前文的读者可能还有点印象,西魏八柱国里有个人叫李弼,这位李弼就是李密的曾祖父。
  因为贵族身份和父亲去世的关系,年纪轻轻的李密在隋文帝开皇年间就袭封了蒲山郡公(郡公比李渊那个国公低一级,但也仅仅是低一级)。后来,他也找到了一份和李渊差不多的工作,到皇帝杨广身边当了一名侍卫。由此看来,大李和小李人生的起点真是有些类似。
  小李在皇宫的工作干的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不过有一天,他还是被杨广注意到了。
  那一天,杨广叫过了身边的亲信大臣宇文述,非常警惕的问道:

  “那个站在仗下的黑小伙是谁?”
  “他叫李密,是故蒲山郡公李宽的儿子。”
  “这人看我的眼神有些不对劲儿,哪能让这样的人当侍卫?”
  杨广的直觉是对的,李密就是一个天生不安分的人。从小胸怀大志,目空一切,总觉得天下老子第一。这种人在皇帝身边待久了,不生出“彼可取而代也”的心思就怪了,要不然怎么眼神不对劲呢?
  可惜的是,杨广凭着直觉猜对了开头,却没有再进一步猜一下结局。他只是讨厌这个黑小伙的眼神,却还不了解他有多大的本事,想象不出他能闹出多大了乱子。
  如果猜到的话,相信杨广一定不会放他走的。
  宇文述奉命执行杨广的命令,来炒李密的鱿鱼。
  他这个人做事向来八面玲珑,平日里连一个奴仆丫鬟都不会轻易得罪,对待李密这样还算有身份证的人,自然会更加周到。
  为了不伤害李密那幼小的心灵,宇文述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警卫员这个工作不好干呀,也就是看起来风光,其实还不是一天到晚累的要死,工资低压力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