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6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嗯,是啊。”李密点了点头。
  “我看你天性聪明,博学多才,可不应该屈居这里当个小警卫,你这样的人,应该通过才学来求取功名。”(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
  以才学取官,当然就不能接着干警卫员了。要说宇文述也真是有一套,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炒鱿鱼”说的如此天花乱坠。
  而毕竟太年轻的李密听了之后,竟也完全猜不到宇文述的真实用意,得了这几句夸奖,他兴奋的简直都有点飘飘然了。

  没想到呀没想到,我李密也被宇文大人认为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于是,他马上就写了一封辞职信交给了上级领导。然后兴冲冲的收拾好包袱,屁颠屁颠的回家了。
  从此,他专以读书为业。
  日期:2017-12-01 11:13:45
  [14]
  当然了,以李密的性格,工作可以辞,书可以读,但却不能死读书。既然立志读书,他就一定要读出姿势水平,读的风生水起,读到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爱读书。
  或者,至少也要让那个人知道自己爱读书。
  不达到这个目的,他是不会罢休的。
  那一天,李密梳洗打扮之后出了门。
  巧合的拜访
  古人出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有马骑马,有轿坐轿,你就是穷的上不起牌照也可以走路嘛,这都是很正常的出行方式。
  但是李密不一样,他骑了一头牛。
  牛这种动物虽然长得不怎么漂亮、速度也不怎么快,但作为一种坐骑却是非常少见的,当然也是非常超凡脱俗的,要知道老子(不是我,是李耳),当年就是骑着一头青牛出了函谷关,在那里留下了一部《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字,说尽世间无限事,然后飘然而去,羽化登仙。
  李密骑着牛出来,瞬间就让人感觉逼格爆表,极大的拉高了回头率。
  这还不算完,李密还把一套同样很有逼格的书——《汉书》挂在了牛角上,从而更加突出了自己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

  造型就这样设计完毕了,接下来该去哪里呢?这个不用我们操心,李密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当朝谁的官儿最大?
  当然是越国公杨素了。
  好,就去你家。
  于是李密从容自若的骑在牛上,手捧精装版《汉书》,牛角上挂着其余部分,边走边作发奋苦读状,溜溜达达到了杨素的家门口。

  杨素也十分凑巧出了门,自然看见了这让人匪夷所思的一幕。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不由自主的跟上了这个骑牛的小孩。走出几步之后,他失去了耐心,一把拉住了牛缰绳。
  牛停下了,李密抬起了头。
  杨素没顾得上端详,没顾得上问候,只是连珠炮似的问了他三个问题。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那里去?”
  “我叫李密,是故蒲山郡公李弼的曾孙,就是在这随便走走。”
  “你读的什么书?”
  “《项羽传》。”李密仍然淡淡的回答道。
  他的回答简短、有力,毫不拖泥带水。
  这时杨素才停下了发问,定睛打量起了这个脸上带着稚气,又带着几分倔强的,皮肤还有些黑的小伙子。他的心瞬间就融化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奇特的孩子?
  杨素对李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和他攀谈了几句。
  不聊不知道,一聊下一跳,杨素居然马上就被征服了。因为他发现,这个骑牛读书的小伙子竟然是一个奇才,他对书中内容说的头头是道,对国家大事侃侃而谈,他展现出来的见识、才华不同凡响,远远超越了他的年龄,当然也远远超过了他的同龄人。
  那一刻,杨素不由得在心里感叹:这就是缘分呀!
  交谈过后,杨素热情的把他请到家里做客,顺便把牛牵到了后院的厨房。
  李密坐定之后。

  杨素悄悄把和李密年龄差不多大的儿子杨玄感拉到了一边,低声说道。
  “李密的气度比你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你要好好结交。”(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从此杨玄感就和李密成为了至交的好友。
  所以杨玄感若是造反,是绝对不会忘记告诉李密的。
  日期:2017-12-01 20:06:28

  []
  开始反
  李密收到消息后,马不停蹄的赶到了造反现场。
  一路上,他也对这个造反行动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于是一见面就干脆利落的向杨玄感献上了上、中、下三个计策:
  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
  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杨广对抗;
  下策是攻打洛阳,但成败未可知。
  杨玄感听后,长叹一声。
  “你的下策才是上策呀?”
  为什么呢?因为杨玄感觉得,隋朝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洛阳,只有抓住他们的家属,大臣们才会乖乖听话,就是不过来投降也足以扰乱人心,让他们无法有效反击,这在军事上是有利的。何况,洛阳这么大的城市就摆在眼前,如果不打下它起义军的脸面也实在没处搁。

  听完杨玄感的评论,李密没有说什么。
  毕竟事在人为,上策执行的差效果也未必好,下策执行的好也不一定差嘛。只要踏踏实实的干,别犯低级错误,成功都是大有可能的。
  六月初三,杨玄感开始了事实上的造反。
  为什么说事实上的造反呢?因为他并没说“我们要造反啦,同志们跟我上!”那不叫造反,那叫自杀。要知道那时隋军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此前此后都发生过不少叛乱起义,但是除了极个别的以外,隋朝正规军镇压个把叛军就像拍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因此,杨玄感只能暗暗的来。他们的策略是先诈称别人造反,然后宣称自己是奉朝廷的命令去平叛,最后再打着平叛的旗号矫诏发兵。这样一来就师出有名,名正言顺!而且可收瞒天过海,突然袭击之效。
  凭借自己朝廷大员的身份,杨玄感顺利的忽悠住了隋朝各级官员,调走了黎阳当地的隋军,并且大索男丁充军,然后带着他们渡过黄河,兵锋直指洛阳。
  但那个被诈称造反的人却愤怒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大将来护儿。来护儿可不是什么演义中的大反派窝囊废,而是东汉名将来歙之后,本人是参加过灭陈大战,剿杀过数支叛军的老革命。同时这位兄弟也是征讨高丽的干将,当时正奉命带兵驻扎在东莱(山东),准备渡海去攻击平壤。
  听到自己被强行背了黑锅以后,来护儿的反应非常不同凡响。一没有辩解喊冤,二没有请示汇报,而是直接越过组织程序,轮着膀子带着兵就找杨玄感拼命去了。
  “说我造反,看我不弄死你!”
  杨玄感惹谁不行,惹了这么个不要命的主。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失败跟惹毛了来护儿是有很大关系的。
  日期:2017-12-01 23:09:56

  [16]
  杨玄感带着大军一路进发,很快到达洛阳附近,跟随的义军几天之内就达到了十多万。
  看到队伍成了气候,他终于不失时机的扔掉了平叛的幌子,公开打出了反对隋朝的旗号。开始公然痛斥杨广为独夫民贼,声称要吊民伐罪、除暴安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