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全新解——传世文献+出土资料重述那段奠定中华走向的朦胧上古史》
第29节作者:
唐封叶 日期:2017-10-21 09:52:37
至于吕尚得遇西伯昌时的年龄,春秋以前的史料,如《尚书》、《易经》、《诗经》、甲骨文、金文等,都没有明确提及。战国到两汉的古籍,则开始把初见周文王时的姜太公,说成是一位白胡子老头。如《荀子》和《韩诗外传》、《尉缭子》、《说苑》里说,吕尚遇到周文王时是70多岁了;《楚辞》说得更邪乎,说吕尚遇周文王时已经90多岁了。
一介布衣甚至贱民,前半生怀才不遇,潦倒不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到了须发花白的70多岁或90多岁高龄,他遇到文王识人,居然一下子发达起来,成为帝王师。后世因此就把吕尚当做大器晚成的典型。这故事,简直太励志了!难怪很早以来,吕尚(姜子牙)就被塑造成神仙形象。
不过吕尚的这些故事显然过于传奇了些,不由得让人想起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的那句名言—“壮诸葛之智而近妖”。想必很多人会怀疑,历史上真实的吕尚,难道真的像上面那些古书中描述的这样吗?我们下节,就要来详细探讨一番。
日期:2017-10-21 10:21:08
18,吕尚的两副面孔(下)
上节说的吕尚(姜子牙)的这第一个面孔,自古以来深入人心,几乎无人怀疑。但是进入近现代,很多人却开始质疑起来:历史上真实的吕尚确实是上面这样的吗?人们的怀疑,首先是从吕尚的年龄开始的。
前面说过,春秋以前的史料并未对吕尚的年龄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战国和汉代古籍里说吕尚见文王时都70多岁了,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说是90多岁了,这真的可能吗?在《诗经》和《逸周书》里,却记载了两件事,可以证明,吕尚在文王去世多年后的武王伐纣之时,也绝非八九十岁以上的耄耋老人!
日期:2017-10-21 11:08:19
《诗经·大雅·大明》有诗句云:“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原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中描写的是,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时(此时距离文王得吕尚已经有十余年了),吕尚乘着战车,像盘旋而起的雄鹰一样猛冲敌阵的情景。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按战国和汉代古籍描写,吕尚遇文王时已经70多岁或90多岁,那十多年后牧野之战时,就该80多岁或100多岁了。一个那么大年纪的老人,乘坐在古代那种没有减震系统、没有橡胶充气轮胎的木轮战车中,飞驰于坑坑洼洼的纯天然原野上,不把一把老骨头颠散架就算不错了,还能像雄鹰一样迅猛冲击敌阵吗?
有人可能会辩解,诗歌都是喜欢夸张的嘛,你较什么真?人家艺术加工难道不行?李白还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你也去量去?80多岁或100多岁的老吕尚,像雄鹰一样冲锋敌阵肯定不可能,但是打仗时坐在战车里,在军阵之中出谋划策做做指挥工作,总可以的嘛!写《大雅·大明》的诗人把吕尚在阵中指挥,吹成如雄鹰般冲锋,吹牛程度还比不上李白呢。确实,如果仅仅只《诗经》说吕尚“时维鹰扬”,那可能真的是诗人夸张。不过很可惜,先秦《逸周书·克殷解》也记载,吕尚在牧野之战中确确实实是带头冲锋陷阵的“先锋官”,起到冲破商军军阵的“开罐器”的作用,而并不是坐在战车里轻摇羽扇,仅仅指指挥、出出主意而已。
日期:2017-10-21 11:42:12
这《逸周书》,是由《尚书》编余的篇章缀合而成的古书,内容庞杂、成篇年代不一,其中很多篇章被近现代史学家公认是西周早期的文献,《克殷解》这篇就是其中之一。《逸周书·克殷解》云:“周车三百五十乘,阵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以尚父与伯夫致师。”这“致师”是什么意思?汉代大儒郑玄注释说:“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这文言文极其简单,谁都看得懂。说白了,所谓“致师”,就是像一些古典小说、演义里描写的那样,两军对垒时,派出猛将出阵挑战,或者是派猛将率少数精锐直接冲击敌阵,来挫败敌人锋芒,鼓舞本方士气。既然《逸周书》里明确写牧野之战中吕尚的任务是“致师”,那《诗经》里描写的吕尚如雄鹰般猛冲敌阵,就不是文学夸张,而是写实了。换句话说,《逸周书·克殷解》是用简单的纪实语言描写吕尚在牧野之战的任务(致师),而《诗经·大雅·大明》则是用诗歌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吕尚在履行这个任务时的战斗雄姿。两者完全可以互相印证。
吕尚在牧野之战中的一项任务我们已经证明,那么问题来了:如前所述,如果吕尚真的是80多岁乃至100多岁的白胡子老头,他怎么可能被周武王赋予“致师”的任务?要知道,“致师”的成败,对对阵双方的士气影响极大。自古以来“致师”,都是选择本方最勇猛的武士。尤其我们后面还会说到,牧野之战的时候其实周武王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他斟酌“致师”的人选时,必定非常谨慎,因为这事关灭商成败,甚至周国存亡。如果周武王派80多岁乃至100多岁老头子去“致师”,那岂不是拿本方士气开玩笑,拿三军将士的性命和国运开玩笑?显然周武王是绝对不会那么干的!历史上真实的吕尚,当然不会像《封神演义》里描写的那样,是大神元始天尊的弟子,拥有神威无比的打神鞭等神器!反过来说,既然历史上周武王确实是派吕尚担任致师任务的,那我们可以认定,当时的吕尚,绝对是周阵营中最厉害的猛将!而按生理学的常识,人的体力是随年龄的增长逐步衰竭的,那种越是白胡子老头、越是残疾人越厉害的桥段,只可能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出现。所以牧野之战时的吕尚,绝对是正值壮年。不说三四十岁,至少应该不超过五六十岁才合乎生理规律。
日期:2017-10-21 14:19:21
其实,还有一处资料,能大概算出吕尚在牧野之战时的年龄。西晋时期碑刻《齐太公吕望表》(原碑已失现存拓片),引述当时刚从汲冢挖出不久的战国史书《竹书纪年》,指出齐太公吕尚死于周康王六年。该表还推测吕尚享年大约110岁。《史记》也说,“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岁”,就是说太公死时大概100岁还多一些。结合《齐太公吕望表》和《史记》的记载,吕尚的享年应该是超过100岁、不到110岁。从牧野之战到周康王六年间隔大约47年(武王克商后在位约4年,成王在位37年,再加康王6年)。按吕尚享年105岁算,吕尚在牧野之战时应该是50大几接近60岁。如果当时太公年纪比这再大,很难想象能作为周方猛将去致师了。既然牧野之战时吕尚才50大几接近60岁,那他十几年前遇到文王时,应该只有40多岁而已,自然还算壮年,而不是什么白须白发的老头子(除非他是个“少白头”)。
日期:2017-10-21 20:04:11
除了吕尚的年龄外,他的身份地位,也很值得怀疑。
前面我们讲过:纣王不重用贵族勋旧,用人多用地位低下的“小人”,且喜欢收罗各方犯法之人和逃奴;而西伯昌则反其道行之,保持贵族的世卿世禄(仕者世禄),一抓到逃奴和“流窜犯”,就遣返他们回本国、本地。如果真的如战国古籍所说,吕尚当过上门赘婿、蹩脚屠夫、无用仆人、水滨钓翁等,那他即便不算逃奴和流窜犯,也属于贱民无疑了。标榜自己恪守贵族时代的“政治正确”、自诩坚决维护贵族利益、还抨击纣王用“小人”的西伯昌,怎么会用这种“小人中的小人”呢?(上古时“小人”指地位而非德行。)这不是在诸侯面前抽自己嘴巴子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