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古国后裔一一这群人为什么被误认为类猿人?》
第43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30 09:20:20
  此前曾随老爸来过一次,那是五年前去钓鱼路过这里,大自然的绮丽山水让我陶醉,心旷神怡中,曾不识愁滋味地缠着老爸问东问西。
  此时的我失魂落魄,呆呆地遥望着三生石,脑袋瓜子里迷迷糊糊,恰似顶着一盆浆糊。忽觉石上金光一闪,青白相间的石头变成了金红色,显得斑斓多姿,神秘莫测。 
  看见三生石上金碧辉煌,惊讶中抬头四顾,原来是一轮斜阳西移,瀑布一侧尚在阴处,三生石位置靠前,一缕阳光透过树林缝隙,映照在石头上,独显得熠熠生辉。
  我紧赶一程,趋步上前,仔细观赏着灵石,这石头你从正面看,貌似男女相拥,后面看,宛若龙凤交合,左如祥云托升,右似麒麟送子,还有钟鼎文的石刻,虽然斑驳模糊,仔细辨别,能认出是"三生石"几个字。
  我围着石头转了一圈,发现这石头只怕不下十万斤,也没有人为的刀斧痕迹,这石头是金点质地的大理石,周围都是石灰岩,这石头的材质与周围不搭界,据说是女娲娘娘的补天石落下凡间化成。

  石娲殁了,我只身一人到这里来干嘛?醒豁过来后,我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在了三生石前,真希望世上有起死回生,预知未来的巫术,让我与石娲从头再来!
  昏昏沉沉中,日头早已掉到山后,"轰轰隆隆"地瀑布倾泄声把我从沮丧中唤醒,强撑着起身往回走,这才忆起老同学旷一兵在大周乡落户。
  我没来过他落户的知青屋,曾听他说过离三生石不远,沿乡间小路向村民打听,总算见到了刚刚收工回来的旷一兵。
  亲如兄弟般的老同学经年未见,自是无话不谈,我把龙缸里的一切,毫无保留地都告诉了他,含泪说到蚂蚁葬石娲,更是号啕大哭,把压抑在心中的块垒,尽情宣泄出来。
  日期:2017-10-31 10:23:44
  旷一兵与他老爸一样,都带着厚墩墩的黑框眼镜,我们这一届高中生里,他算是学究似的人物,请别误会,决不是书呆子一枚。
  他一声不吭,静静地听我泣诉着,直到我闭上嘴后,才轻言细语地说:"你这不叫爱,只是负罪心理在作怪。相信你很快会振作起来,不然算不得男子汉!"

  他会拉小提琴,1977年下半年,各种禁忌正在冰消雪融般解冻,他自顾自地拉起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如诉如泣地爱情悲剧刚勾起我对石娲的追悔莫及,他曾经讲过的另类梁祝故事又涌上心头_
  梁山伯与祝英台确实同过窗,十八相送,祝英台盼结连理的暗示,梁山伯那呆鸟过了半年才醒悟过来,等到他央媒人去提亲,祝英台早已嫁入马家为妇了。
  梁山伯在跺脚失悔之余,发出"男儿当自强,闯荡出一番事业来,何愁无红颜知己相伴!"的誓言。从此心无傍骛,精血诚聚,学业有成后,简任一县之令。
  三年后,由于辛勤为民,积劳成疾,梁山伯不幸病故于任上,他终身未娶,身无长物。治下民众感其厚德,筹钱葬他于翠屏山之怀,苎溪河之畔。
  这一年孟春时节,已为马家妇的祝英台,在夫君马文才陪伴下回娘家省亲,船行苎溪河白马峡突遇狂风巨浪,船老大焚香遥拜翠屏山,祷告之后,俄而之间便风平浪静。
  祝英台有五年没回娘家了,往常遇到这种狂风巨浪,航船都是下锚停泊,往往一等大半天,惊喜之下不免相问。同船的其他乘客争相回答:
  "半年前,此县山伯梁县令葬于此,船过白马峡每遇水怪作祟,祷告梁县令后,都会施以援手,保一船人平安过峡."
  梁山伯是祝英台暗恋的心上人,闻听他英年早逝,说什么也要去祭祀一番。从娘家返回婆家前,她准备了素裙和香烛,船到翠屏山下了船,要去祭拜山伯墓,了却一段尘缘。

  其夫马文才无可无不可,反正情敌已经死了,乐得送个顺水人情悦妻,远远地站在一旁,背对着墓碑看山观水,悠哉游哉。
  三柱香燃起,也不知她在心里祈祷了些什么,刚刚叩完头,晴天一声霹雳炸响,山伯墓裂开一道口子,一身白色素裙的祝英台赓即起身,毫不犹豫地扑进了墓中,而山伯墓也在又一声霹雳中合上了。
  旷一兵在这时候拉起<梁祝>,言下之意是希望我振作起来,如果我真忘不了石娲,安知不会在另一个世界里,有石娲相伴。
  我略一琢磨,晓得他已经明白,我倏然出现在这里,一定是到过三生石。所谓专程来看他,只是顺口打哇哇,无伤大雅说说而已。
  后来,我问他相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巫术存在?他大摇其头,说道:"我们大周镇前几年曾在大周溪上修过水库,一场猝不及防的山洪爆发,死了几十个修水库的村民."
  据他说,虽然水库没再修了,可那工地上经常闹鬼,有相信巫、道法术的村民,暗地里多次请有法术的神汉、道士驱鬼,不灵。
  旷一兵说他亲眼目睹了几件事,现在相信世上有鬼,但不相信有巫。在我的追问下,他讲了这事的原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