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古国后裔一一这群人为什么被误认为类猿人?》
第42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27 08:26:07
  我自知失言,倏地面红耳赤闭上了鸟嘴,石林影虽然年纪小,却善解人意,脸红能说明不是诓骗对方,相信我是个实诚人。她又微笑着说:"咱这块土地上,古时候还真有巴人生活过。"
  听她一套接一套讲起巴国的历史,还说云安镇川主庙里供祀的就是巴国太子石龙,可惜在1966年破"四旧"时砸了。
  朐忍有盐井,位于汤溪河畔的云安镇,离云阳县城二十多公里,巴国首创食盐,行销半个华夏,国人把盐冠以"盐巴"的雅称。

  听她闲聊,这斩龙渡在古代巴国叫新津口,从汉朝开始,磨刀河每隔几十年都要暴发一次泽被两岸的山洪,先民们在河口的小山上筑宝塔镇水妖,斩获颇丰,屡收成效。久而久之,这里也被叫成了斩龙渡。
  我问她信不信"巫"?她反问我是不是唯物主义者。在那个年代,凡与唯物论相悖的一律被叱为"封、资、修",是阶级敌人用来欺骗劳动人民的鬼把戏,谁敢公然相信这些,你无疑站在了敌人的阵营。我俩萍水相逢,她就算是相信"巫",也不会承认。
  见她对巴渝历史如数家珍,细问之下,才晓得她老爸是云阳中学的历史老师,从小耳熟能详,算是家传。
  她也有小小的不开心,娘亲生她时难产亡故,后妈不待见她,有了小弟弟和小妹妹后,老爸又疼弟弟妹妹多些,她本来可以上高中,率性不读了,期盼下乡满两年后,再去报考师范学校,将来当人民教师。
  我惋惜地叹了一口气,说多读几年书多好呀!又说自己是高中毕业,因为上大学必须下乡两年由贫下中农推荐,只得来落户。
  貌似白马露出蹄子,我窥见她脸色一寒,倏地又恢复了常态,笑哈哈地问道:"诓小妹我吧?宁哥刚才说只有十八岁,怎么会高中毕业,还下乡一年多了?"
  日期:2017-10-28 07:22:08
  我解释从六岁开始上小学,那时的中小学都是五年制,初中三年,高中两年。解开了她的疑问后,我俩又开始聊天。
  石林影说,到她这里来的云阳知青不少,她也时不时去串串门儿,南浦市的知青我是头一个,希望今后常来常往。
  这话我信,因为云阳不是南浦知青落户的行政区,紧邻云阳的南浦县地宝乡,南浦市下来的知青,我是独一份。
  需要说明一下,南浦市是地级市,地宝乡所属的南浦县是隔江相望的另一个县。石林影两年后要考的师范学校,是民国时期的省立第四师范,萧楚女、恽代英等老一辈革命家早年曾在学校活动过,是赫赫有名的巴蜀名校,亦是南浦地区唯一的正规师范学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当年的人们不象现在,尽管素昧平生,也不需要验证身份,知青群体是刚出校门的少男少女,多的是热情,少的是心机。她如果发觉你爱说谎,以后不理你就行了,交往就这么简单。

  夜深了,两天两夜没休息好的我毫无睡意,恰似登徒子遇到秀色可餐的大美女,兴奋得很。当然不会无知到色.狼般地盯着看她,而是尽展所学侃侃而谈,卖弄自己的本事。
  同性别的知青留宿,往往抵足而眠,可惜她是女知青,夜深了得到要好的社员家去借宿,孤男寡女在屋里聊天,还必须敞开大门,免得被别人猜疑。即便是热恋中的知青男女,滚床单后也得赶紧去借宿,谓之"避虎眼",免得别人嚼舌根子。
  在当年,不是同城的知青一般不会谈情说爱,因为今后安排工作都是回原籍,而且往往一个单位定终身。石林影如果心想事成上了师范,毕业后也是回云阳教书,很难安排在南浦市属的小学任教。
  我与她摆龙门阵,并没追求她的意思,实在是寂寞难耐,太需要有个人拉拉话了。她与石娲同姓同年,权当我在与娲娲聊天吧。
  前往南浦又停靠斩龙渡的小班轮只有早晚两班,在斩龙渡和龙角镇之间穿梭的平底小木船很多,而且可以客货混装,这次如果不是耽搁了时间,斩龙渡这里,不是我应该住一晚的地方。
  日期:2017-10-29 08:16:36
  第37章 另类传说
  我搭乘早上的小班轮,中午就回到了南浦家里,父母和兄长都是南浦日报印刷厂的工人,住的房屋也是报社的职工宿舍。我失踪的消息左邻右舍尽人皆知,刚一露面,就被熟悉的邻居围住了,七嘴八舌问长问短,正在不知所措,顺口打哇哇之际,被闻讯赶来的父母和兄长解了围。

  可能是代沟和自尊心作怪吧,我没把在龙缸的真实际遇告诉家里人,把搪塞队领导的假话重复了一遍,引得娘亲一阵摸捏,确信我身体棒棒的,才放下心来。
  我在船上眯了一会儿,精神稍有恢复,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心情很是兴奋,一想起石娲本来也是要到南浦来拜见公婆,更加黯然神伤,心情坏到了极点。
  俗话说"有癞子嫌癞子,没了癞子想癞子",这话虽然不好听,却活脱脱地形容了我此时的心情,我清楚记得她要与我到三生石前结永生永世姻缘的话,全然忘了自己要与她一拍两散的打算。
  吃过中饭,家里人都要去上班,我躺在床上准备好好睡一觉,岂料翻来覆去静不下心来,石娲的音容总是在脑海里翻腾,鬼使神差地出了家门,过大街窜小巷,朝有三生石的北郊走去。
  南浦有三生石,诚心祈祷能知三生三世。三生石在南浦大周溪与长江交汇处,载入古籍,世人皆知。
  盛夏的午后,大周溪流水潺潺,凉风习习,山岭连绵,起伏如龙。骄阳似火,斜挂在西岩上空,金辉映碧,疏密相间,宛若人在画中游。
  沿河而行看山听水,弯弯曲曲的溪水清澈见底,七彩卵石间鱼虾悠游,夹岸的茂林修竹,郁郁葱葱临流荡漾,更有一种潇洒出尘之慨。 
  我心情沮丧无意流连,匆匆沿溪走去,这条溪流的入江口是一挂高瀑,没有路通往三生石。我顺着缘壁石阶下到长江边,绕过一道江湾,顿觉豁然开朗,迎面千仞奇峰,耸然卓立,一座灌木碧草装点的峻峭石壁上,大周溪湍急的清流奔腾而下,注入下面的幽潭。
  山峰的俯流倒影,显得格外娇翠欲滴,水光山色之间,一尊独立的怪石在蒙蒙的水雾中时隐时现,那便是传说中的三生石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