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讲述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乱中有序的历史》
第59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27 17:56:12
  管仲因此被称为“盐宗”,他的盐政被后世各王朝所效仿,这个普罗大众所必须的小小调味品支持起了一个个的王朝,但演变到最后,往往因为国家垄断、官商勾结导致食盐价格昂贵,以至于民众无法承担,甚至酿成民变,食盐还因此有了这样一个代号—白金,并催生出了一个新的职业—私盐贩子,比较知名的有唐朝末年的山东盐贩黄巢和王仙芝,元末淮南盐贩张士诚和浙江盐贩方国珍,当然,在民间知名度最高的还数瓦岗寨的混世魔王程咬金。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揭竿而起,领导参与了推翻让人吃不起盐的王朝的战争。 

  管仲推行盐政制度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同时恩泽国人,而后世王朝有不少把盐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功用给抛到九霄云外了,只顾得大肆敛财,中饱私囊,或者政策地制定是一回事,推行实施又成了另一回事。只从这点上,管仲也是伟大的,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学大师。
  日期:2018-02-27 19:26:27
  同时,管仲并将这一政策普及到采矿业和冶铁业。
  初中政治课本有那个一句话:铁器时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在经历了原始粗糙的石器时代后,人类进入了青铜时代,先民们在自然界中发现了自然铜以及铜矿石,这种金属纯度高,熔点低(红铜的熔点为1083℃,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颜色青灰故被称为青铜,其熔点更低,在700~900℃之间),加工性能非常之好,先民们用这种金属铸造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日期:2018-02-27 20:15:46
  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的顶峰,但是青铜文明并没有带来农业工具的大发展,因为铜矿资源相对是稀缺的,人们更多地是把它用于礼乐之器或者兵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至于农具,人们一般是舍不得使用这种贵重的金属,而且青铜质脆、软,耗损严重,一些荒草杂木较多的的野地,也很难用青铜农具进行开垦的。所以人们仍然大多沿用了石器时代的配置,这种农具下的生产效率自然是极为低下,不过没关系,人们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和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来弥补。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拓展、扩张成为时代的主题,旧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材质革新这种生产方式,而铁器无疑是最佳选择。铁器质硬,更锋利也更耐用,而且铁矿的分布要比铜矿更广更多。但是有一个问题,在自然界中没有自然铁,自然界的铁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的,且熔点高(高达1538℃),要提炼这种金属需要更高的温度,更高的技艺,这也是青铜文明早于铁器文明的原因。

  日期:2018-02-27 21:05:26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冶炼铁器是甘肃省临潭县磨沟寺洼文化墓葬出土的两块铁条,据检测距今3510年~3310年之间。在河北荣成以及北京平谷也都曾出土过商代的铁刃铜钺,铁刃是由陨铁锻造。但是,限于冶炼技艺,炼铁炉的温度不够高,很多杂质和渣滓无法去除。所以彼时的铁器注定只能是小范围零星使用,铁器并未能有效取代青铜器。
  日期:2018-02-27 21:37:55
  铁器使用开始多起来是在西周末期春秋早期,冶炼师们广泛应用锻打技艺以挤出一部分冶铁的杂质,并推广使用鼓风技术,燃烧炉的温度提升了,铁就可以熔化,去除杂质后,可以用模具铸造成铁器。虽然这种炼炼技术所生产的铁的坚牢、锐利程度仍然不高,但已经足以用于农业生产了。铁质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技术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不那么依赖人力了,一些原本难以开垦的土地变得容易开垦了,部分奴隶得到解放成为佃农,一些劳动力也可以从农业中剥离出来专门从事工商业,经济也因此繁荣了,还打破了统治阶级垄断武器生产以防止动乱反叛的美梦。所以,人们又称铁器是“象征民主的金属”。

  而齐国正是比较早开采铁矿,冶炼、推广铁器和普及养牛及牛耕技艺的国家。管仲曾向齐桓公提议用美金(即青铜)铸造兵器,用恶金(即铁)铸造农具。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
  日期:2018-02-27 22:08:23
  齐国拥有丰富的采矿经验和成熟的技术,《管子地数》还这样记载的:“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荣”就是矿苗的露头。矿床露头,常因矿物种类不同,使岩石和土壤呈现各种特殊的颜色。比如地下有铁,上面呈现出赤褐色,即铁矿表层高氧化物呈红褐色。
  管仲规定,一旦发现矿产立刻封存和保护,主权归国家所有,但允许私人开矿,齐国人可以自愿申请开采,采得的铁矿石与国家按比例分配。国家得其三,而民得其七。铁器生产有国营也有私人制造,但买卖权控制在国家手中,私人也是不得参与的。
  可以想象,管仲的这一政策得到贯彻之后,齐国将产生多少大富翁,齐国的国库将得到怎样的充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