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讲述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乱中有序的历史》
第60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28 17:47:35
  管仲的了不起还表现在善于运用经济手法获得巨大利益,比如“阴里之谋”,管仲与齐桓公密谋“欲率诸侯而朝先王之庙”,预先在“阴里”这个隐蔽的地方秘密制造大量石壁。临近朝拜之日,管仲派人觐见周天子,让天子下令,天下诸侯朝见先王之庙,必须进献红色的弯弓和石壁,否则不得入内。诸侯们仓促之下准备不及,只好到齐国高价购买石壁,齐国大发横财,一下子聚集了八年的财政收入,抵免减除了本国人民八年的赋税。后来管仲又故伎重演,用“青茅阴谋 ”让周王室一下子获得了七年的贺献。

  日期:2018-02-28 19:43:29
  可见所谓的“尊王攘夷”只是个幌子,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是真相,通过经济方法卷走他国财富是手段,迫使诸侯臣服于齐国才是目的。
  日期:2018-02-28 20:07:15
  经济手法用到极致可以影响甚至控制、颠覆他国。管仲多次通过有意的提高他国产品价格,让其发挥产业优势,诱使其放弃本国农业生产,造成单一经济,最终导致他国经济全面瘫痪、崩溃,进而实现齐国的政治目的。
  比如针对鲁国的“鲁缟之战”。

  齐纨和鲁缟是那个时代最为著名的两种丝织品,管仲先是让齐桓公穿鲁缟做的衣服,并命令齐国公卿大臣也穿鲁缟,齐国民众因此纷纷效仿,同时管仲又禁止齐国私自织缟,齐国所用的缟都由鲁国进口。这样做就导致鲁缟价格一路飞涨,鲁人见利润巨大,纷纷投入到织缟行业中,鲁庄公也因为贪图赋税对此放任。 一年后,管仲突然让齐桓公及大臣们穿纨,于是民众又纷纷效仿,齐纨开始流行,鲁缟却堆积如山,价格一路下跌,而且因为劳动力都投入了织缟,土地被荒废,鲁国于是闹了饥荒,鲁庄公因此被迫向齐国屈服。管仲还用同样的原理,高价收购楚国的生鹿、代国的狐皮、衡山的器械,重挫楚国,制服代国,吞并衡山。

  近代美国以“全球化”“一体化”为幌子,对他国实施“去工业化”,使其对于美国经济上严重依附,政治上仰人鼻息,真要算起来,还得尊管仲为开山鼻祖。
  日期:2018-02-28 20:35:39
  在管仲的经济理念里,有一条理念素来为人所诟病,那就是“奢靡”。管仲本人就是这一观念的忠实“践行者”,他担任齐相四十年,居所富丽堂皇,其豪华程度几乎可以与齐桓公相比拟,他还拥有高规格设置的三归台和国君配享的宴饮设备。
  如此看来,管仲与中国历代倡导节俭的“正统”治国思想是完全相悖的了。
  日期:2018-02-28 21:06:07
  其实并非如此。
  管仲在财政支出方面,仍旧是主张“用之有止”的,“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他认为不可轻易大兴土木。甚至在军事开支方面,他虽然主张增加军费支出,但是强调不轻易出兵,不盲目作战,以减少不必要的军事开支。外交费用也要量财而行,尽可能用拉拢的手段称雄天下,号令诸侯。
  日期:2018-02-28 21:33:20
  那么为什么他又要提倡“奢靡”呢?

  其实“奢靡”是管仲的“消费”观念,他鼓励消费,提倡消费,甚至提倡奢侈消费。他认为“俭则伤事”,“行时化若何?莫善于奢侈。”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进而妨碍生产盈利。如何推动消费?那就是多多消费,甚至奢侈地消费。只要人们不人为的堵塞利源,商贾就会不遗余力地从事营运,富裕的人不断地消费,穷人才有工作可做。如果收成不佳,人们没有本业可做,国家就应该进行宫阁台谢的建设工程,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佣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给与一定的酬劳。这时,宫阁台谢的建设就是一种经济刺激。提倡消费,富人才会高高兴兴的花钱,穷人才能快快乐乐的挣钱。这样就促进了就业,平衡了经济,稳定了国家。这不正是今天的我们常常提到“拉动内需”吗?

  所以,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这样说,尽管管仲富比国君,生活标准也超过了他的行政级别,齐国人民却不认为管仲奢侈。
  日期:2018-02-28 21:58:42
  管仲还有一个特殊的改革,开设“女闾”。
  所谓女闾,其实就是公娼,也就是官方Ji院。“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就是说开设女闾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创收,同时这也调和缓解了部分社会矛盾,另外可以借此招揽游士,网罗人才,繁盛商业。后来管仲在齐国的大改革获得成功,周边国家都来学习,结果强国富民的思想没学到手,这个女闾创收的政策却是一看就会,一点就通,回国后纷纷效仿,收效显著。
  因为首创“女闾”制度,管仲也成为这一行业的祖师爷,后世青楼女子将其视为神明,为他设立香火位供奉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