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古国后裔一一这群人为什么被误认为类猿人?》
第29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19 18:08:17
  说句老实话,石宕当年给我说中医就是巫门祝由术,我压根儿不相信。下面写的这些,是我罹患怪病后,为了治病搜罗有关的良方,才晓得的。
  巫觋一脉,始于<黄帝阴符经>,国人自古相信人死后有灵魂,所以要"昭孝事祖",用祀礼以通神明。<易经>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是巫觋早期的正统说法。
  "及少昊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家为巫史,享祀无度,黩齐明而神费蠲,嘉生不祥,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亡相侵黩"。这是孔子主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的根源。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是不相信,而是采用了中庸之道。
  孔子主张:先把有限的财富用于尊老爱幼,让活着的人吃饱穿暖,料理好家事后,用富裕的财富再去祭祀鬼神。
  客观地说,这话有道理。随着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政、巫逐渐分离后,由"巫"主宰的世界,被拍倒在了历史长河的沙滩上。
  主观上讲,巫术能在神秘的环境中预卜未知的事情,从而采取有效的方式禳治,譬如治愈疾病,给人以健康。古人认为疾病是"厉鬼邪魔"附体,巫能判别是什么厉鬼邪魔附体,也能用奏效的法术降鬼驱魔。
  卜筮术应该算是最早的祝由术,是商周时期经常用于诊疗活动的巫术,从出土的甲骨文中,不难找到佐证。
  除此之外,还有用禁咒治病的。即施行一些巫术前,要配合以语言,如咒枣治疟之术,其方式与敬重鬼神恰恰相反,而是以语言配以"模仿巫术"活动进行,禁咒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对鼓舞病人的勇气,增长信心有一定作用。
  这种巫术在现代有一个时髦的名字,叫<医学心理学>,其许多理论与<黄帝内经>如出一辙。黄帝是咱华夏的人文始祖,在氏族部落时期,是理所当然的巫魁,据说什么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祭坛、祭祀、祠庙、占卜,都是他老人家发明的。我揣度:在那个时期,"科学"这个名词,貌似就是每一个人所崇信的"巫术"。
  还有一些属于行为巫术,如祓除、傩舞及竹茢。<周礼 · 女巫>:"掌岁时拔除衅浴"。这种洗浴,在巫术的观念中,认为可除灾灭病,特别是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涤妇女身上的不洁,名曰洁身洗垢,其目的为驱鬼求育。
  日期:2017-09-20 19:20:13
  傩舞之风,在周代颇盛,大傩是在腊月前驱逐疫鬼的一种巫术活动,用以驱除疫鬼,故名"打傩",或"驱傩"。
  竹茢是用芭茅花(芦苇)绑在竹竿上的扫帚,古人认为它有驱赶厉鬼邪魔及疫病的作用。
  源于巫门的祝由术,很早以前就建立了学术体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出许多有名的祝由术士,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只要不带着墨镜看,貌似"巫"也科学 一一
  华夏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巫者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
  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药酒及汤液。西周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古老的<黄帝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的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而<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由众多祝由术士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的药学资料而成书。书中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

  只不过那时候叫"祝说病由",对祝由术能救死扶伤,"巫"有一套自己的解释。现在的科学在摈弃了"巫"后,至今没捋清其神秘的原理,许多西方国家不允许中医入境,其理由概莫能外-"巫"呗!
  日期:2017-09-23 22:36:59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汉代外科医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可以全身麻丨醉丨的"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发展到近代,又有了立竿见影的"针刺麻丨醉丨",只不过穴位一说,因为拿不出物证,受到一些人的质疑。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
  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和<抱朴子>以及<肘后方>。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这也是源于道家炼丹的代表著作,脱不了一个"巫"字。
  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据说是晋代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所得,又叫<神仙遗论>,对痈疽、毒疮、妇女乳腺疾病等外科疾患,都有神奇的疗效。
  <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这里说的方书,指的是方术士写的书。方术源于巫,衍于道,孙思邈本人是道士,这是有史可查的。
  王焘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当过宰相,父亲是驸马,本人当过司马、太守。因自幼多病,潜心钻研各种医书,他的<外台秘要>,实是集医家之大成,合众"巫"之精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