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古国后裔一一这群人为什么被误认为类猿人?》
第7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我的知青屋只有一间房,毕竟有十多个平米,吴晓君家相当小,还没我的知青屋大。他的茅草棚以竹篱为胎,内外用稀泥胡乱抹上,遮风挡雨还起一点作用,在这高寒山区,保暖就成问题了。

  一张污黑的木床放在靠里的墙角,竹编凉席下垫着厚厚一层干草,床上堆着黑乎乎的污疙瘩,仔细一看才发现,全是脏兮兮的棉花球。
  吴晓君显然是一放工就来探望我,此时正在煮晚饭,他没盘灶,在屋中间挖了一眼地火炉,一个大瓦盆坐在火膛上,他把淘干净的红苕倒进瓦盆中,正刨开埋在火膛灰烬中的余火,架上柴禾煮红苕。
  日期:2017-07-23 19:32:43
  我是兄弟两个,哥哥脑子笨读书不行,小学毕业后干了几年家务,现在进厂当了工人,我家在城里算中等偏上家庭。城里也有不少贫困户,但有口粮和肉、油供应,虽然是吃定量,毕竟见米见油啊。象他这种穷得精光的情况,我是第一次看到。按劳分配的制度年年宣传,只有懒汉才吃不饱,我又一次犯了傻,开起黄腔来:
  "你经常不出工吧?"
  那异类抬起头来,用一种打量外星人的眼神瞅了瞅我,苦笑着说:"别人出工我出工,一天也没耽搁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当年全国人民都知道的领袖语录,听他如此一说,我顿口无言。主动转圈子,扬了扬手中的字典,就着炉火的光亮,说道:"这样吧,咱俩打顿平伙,吃过晚饭,我教你认拼音。"
  他乍喜还忧,犹豫了一阵才说:"平伙就不打了,你......你的盐可以借我一勺不?" 见我没回答,跟着又解释,"我断盐好几天了,等下雨天不出工,我到林子里寻兔子洞,抓到兔子我请你打牙祭,一张兔皮,供销社给三毛钱呢!买了盐我会还的。"
  我哪里是不愿给他盐呀,实在是没料到他有这一借,毛多钱一斤的盐还兴借?过了月余我才搞清楚,不但是他,其他农户比他强不了多少,绝大多数人家,连二分钱一盒的火柴都不舍得买,火种留在灶膛里,不小心熄了,便到邻居家去铲火灰。
  顺便说一下,那年头也有汽油打火机,每个要卖一块多钱,眼屎大的火石,二分钱一粒,而且汽油没地方买,这奢侈品一般人用不起。
  日期:2017-07-24 17:42:12
  吴晓君的窘况是父债子还,吃了不少亏,他一个干重活的壮劳力,拿的是妇女工分,所得少了五分之一。别人家多少有几个泡菜坛子,短时缺盐,还可以用泡菜将就。喂猪养鸡才有肉吃,他是啥都没养。被褥早烂掉了,棉絮没有包单布,几蹬几滚成了棉团,睡觉时躺在床上,把棉团撒在身上便是保暖。
  他不愿打平伙,是不愿占便宜。心酸的我一声不吭,回到家里倒了半碗盐,提着煤油瓶回来,他盯着油瓶苦笑,说自打记事起,家里都没用过煤油灯。
  盐他收下了,一再说要还我。
  知青下乡后,半年内不参加队上分配,粮、油、肉由政府定量供应,生活费也由政府发,刚下乡的我在吴晓君面前,如同一个土老肥。
  教他识字只能在晚上,而且只能在我的知青屋。盐他后来还了,因为他真的刨到了一个野兔洞。狡兔三窟,他更聪明,找到兔窟后,用泥封住一个洞口,在旁边的洞口燃起湿草,守在另一个洞口,烟熏思兔窜,幼崽放了,只抓大的。
  一来二去,瞒着队上,我俩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我的活儿是独自一人巡山护林,与同队的山民都不太熟悉,吴晓君是异类,这山坳的竹林几乎绝了其他山民的足迹。我时不时给李队长的幺儿买颗糖,给他敬支烟送盒火柴,汇报一下无关痛痒的事,哄得他一家人笑呵呵的,我俩的关系天知地知,其他人不知。
  不信神不信鬼的我,对所谓的"巫",自然充满了好奇心。
  日期:2017-07-25 18:55:02
  吴晓君对识字很狂热,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两个月下来,参照字典,竟然认识了许多字。在那"读书无用"盛行的年代,不知道动力从何而来?
  这个疑问很快有了答案。
  打小遭人鄙视的他,突然有一个城里来的知青为邻,还愿意教他学文化,与他无话不谈,待他亲如兄长,他岂能不掏心掏肺?

  惭愧!面对他,我是打翻了五味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我不敢逆潮流而行。这不是胆小,而是从小受的教育使然。他是"四类分子"的儿子,我是工人的后代,我们分属两个敌对阶级,不可以产生兄弟般的友谊,否则,算是背叛本阶级。
  人都是有感情的,每次触碰到他真诚的笑脸和善良的目光,我都不敢正视,听他聊起过往,我更是心酸,没有丝毫敌意。
  "革命意志薄弱,站不稳阶级立场!" 我常常用这句话来反省。
  "他是可以教育好的人!"这是我为自己找到的辩解。我常常想:我如果生在抗日战争中,会不会成为汉奸?
  到了那年腊月初,我下乡已经两个多月了。今年天公不作美,个多月了,愣没下过一颗雨,蔫巴巴的庄稼,在龟裂的田地里奄奄一息。
  这天中午,吴晓君端着一碗包谷面煮红苕的稀粥,倚在我门前往嘴里刨,他抹抹嘴,用筷子指着天上的乌云,说道:"我老爸在世时,龙河这块土地从来都是风调雨顺,不旱不涝。象今天起的这种云,早就祈成雨水来滋润庄稼了。"
  这是在炫耀巫术!抓住这难得机会,我问他能不能用巫术祈来一场雨?
  他不置可否,撇着嘴说:"庄稼保住了,我也该倒霉了!"

  "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这是功德无量的善事啊!"看来这异类会祈雨,我怂恿他试试看,希图用我的科学知识找出破绽。当然了,心灵深处也藏着强烈的好奇。
  "为善没好报的,李队长如果晓得是我做的手脚,肯定会召开社员大会,给我戴个坏人的大帽子。"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明年也要在队里分口粮,你想饿死我呀?"
  话音一落,他闻之一颤,随即露出一付豁出去的样子,吩咐我赶紧到李队长家去,把他老婆用过的涮锅竹刷偷来。
  "偷什么偷,用我的就行了!"

  他摇头说道:"对了,可以拿你的去换。小心一点,做这事千万不能让任何人发现。"见我又要张嘴发问,他摆动着手上的碗筷,又说,"等这片乌云飘走了,还祈个逑!"
  日期:2017-07-25 19:03:05
  我从后门溜进队长家空无一人的厨房,偷换涮锅刷很顺利。等我回来时,吴晓君已经用锅灰和白垩土抹成了大花脸,赤裸的身上一丝不挂,一串桐叶围在腰间遮掩着私处,正迈着小碎步,围着熊熊燃烧的地火炉转圈取暖。
  他接过竹刷,叮嘱我不要跟着他,如果要去,必须抹成花脸,躲在竹林中不可靠拢。我岂肯放过这一探究竟的良机,边抹边问,要不要脱去衣服?
  他没吭声,望着我呲牙一笑,摆了摆手中的竹刷,转身冲出了门。我下意识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紧随其后出了门。见他朝竹林中的水井奔去,不明白搞什么东东的我,听到他在小声叮咛:"宁知青只可以躲在竹林中,不可露面,也不可以发出声音,不然就不灵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