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30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剃发易服的历史,想必大多数的读者都是知道的,笔者在前面也有所论述,笔者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谚,此举是所以摧挫中国民族气节,其用意极为深刻酷毒。缘中国地大而人总,政治上统治宽松,人民和当地的政府关系已浅,和中央政府则几乎毫无直接关系,所以朝代的移易,往往刺激不动人民的感情。
  (剃发易服是中华永久的痛。)
  对中国人民来说,朝廷可以换,只要轻薄赋税、减免徭役,让百姓有个安生日子,至于你皇帝姓张姓李还是姓爱新觉罗,哪怕是外星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并不会因为改朝换代而有所改变。起初江阴百姓降清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但“剃发令”和“易服令”分别一下,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至于汉家服饰和衣冠,看似无关紧要,然而民族相沿就是一种文化的表征,用兵力侵略的异族,强使故有的民族放弃其民族的服饰而仿效自己,就不啻摧毁其文化,而且强替加上一种屈服的标识,是想要摧毁我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真真正正在沦为猪狗不如的奴隶。那就不是普通的“改朝换代”了,而是地地道道的“亡天下”了!

  关于“亡国”和“亡天下”,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说: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先生实际上是在说,明朝亡于李自成,易性改号,是亡国,只关乎肉食者的利益;而满清入主,剃头改制,率兽食人,是亡天下,即使卑贱的匹夫也要奋起反抗。亭林先生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是要号召全天下的所有人奋起反抗满清的异族侵略,恢复中华大好河山。
  (顾炎武先生像。顾炎武先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
  1667(康熙六年)年到北京的朝鲜使者回国之后,在其向朝鲜国王的报告中感叹道“汉仪不复见,何日变中华?”他并且说,当时的北京居民,见到他的衣服,低头哭泣,神情悲惨。“见臣等着冠耳,指示其儿曰,此乃明朝旧制,垂头而泣,见来惨然矣。”(《李朝实录》)从这个事例也可以看出,“剃发易服”对我民族的感情伤害之深之大!
  (满洲人发型丑陋不堪)
  由于我民族对“剃发易服”反抗实在过于激烈,满清统治者为了收买人心,稍减反抗,颁布了所谓的“十从十不从”的法令。
  一、“男从女不从”:男子剃头梳辫子,女子仍旧梳原来的发髻,不跟满族妇女学梳“两把儿头”或者“燕尾”。
  二、 “生从死不从”:活人必须剃发易服,死人可以身着汉家衣冠下葬,以至于流传了数千年的汉服成了“寿衣“!
  三、 “阳从阴不从”: 既然“生从死不从”,那么阴世的事,象做佛事超度等,都仍按汉族传统佛道教习俗办理,不从旗人习俗,所以叫做“阳从阴不从”。
  四、 “官从隶不从”:做官老爷的,吃皇粮办公事,观瞻所系,自然须顶戴花翎,身穿朝珠补褂马蹄袖的清朝官服。但隶役依旧是明朝“红黑帽”的打扮,这就是“官从隶不从”。

  五、“老从少不从”:孩子百无禁忌,穿什么都可以,但一旦长成,还是要按满人的规矩办。
  六、 “儒从而释道不从”,出家之人比如和尚和道士可以不从,这个规定也造成了许多不愿剃发易服的士大夫们纷纷出家做了和尚或者道士。
  七、 “娼从而优伶不从”:娼妓从,唱戏演员不从。戏台上既然扮演的是前朝的故事,不穿前朝的服饰怎么演?简直就是废话!
  八、 “仕宦从婚姻不从”:这条可参照前面讲的“男降女不降”。
  九、“国号从官号不从”:改朝换代了,国号大清,叫大明当然不行。但官号就不必再另起炉灶,照抄大明的六部九卿,总督巡抚等,省却许多麻烦。

  十、“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满人有满人的语言文字,跟汉语言当然不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谓的“十从十不从”,根本就是清廷糊弄我们民族的一个把戏。最核心的还是这个“男从女不从”,也正因为如此,男子的发型成为令人作呕“金钱鼠尾”,而满服则被当时的汉人称为“衣冠禽兽”。
  (金钱鼠尾,实在是不堪入目。)
  大家想想这样的一个场景,男子身着满服——长袍、马褂、瓜皮帽,而女子依然身着汉家衣裳,保存故国衣冠髮髻的女子,这是多么尊贵!多么清净!剃去头顶四周毛发,托着一条豚尾的男子,这是多么浊臭逼人!
  由此看来,《红楼梦》的女子至上主义,原来就是民族主义!也是汉民族的屈辱史和辛酸血泪史!
  (汉服美女,何等飘逸,何等清爽)

  贾宝玉更认为女儿和出嫁了的女人有绝大的分别:
  春燕笑道:“他是我的姨妈,也不好向着外人反说他的。怨不得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
  宝玉又恐他们去告舌,恨的只瞪着他们,看已去远,方指着恨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由于男人的“剃发易服”,完全的满人装扮,在书中暗指满洲人;而女子仍旧一副汉家装扮,应该是指清爽的汉人。女子出嫁后,便是投顺了男子,即影射着投顺了满清,自然也就一钱不值了。
  这样说来,宝玉的“褒女轻男”并非是什么先进思想,而是我们民族的血泪史和屈辱史,是那些遗民从心底里发出的无奈的哀号!
  (汉服男子像。这才是我华夏衣冠,何等潇洒、飘逸、从容!)
  日期:2017-03-26 21:47:02
  吴本这回厉害了!
  (2017-03-26 19:02:44)转载▼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塔主原创
  吴本这回厉害了!
  沉寂了几个月,《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终于有了新进展,这一回厉害了!
  2017年3月25日晚,《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简称吴本)最初发布人何莉莉,在二哥赵福山的陪同下,一起前往北京。原来,这一回是北京某权威红学机构,以秘密方式邀请何莉莉去详细交流。
  2008年,化名何莉莉的藏家,通过网络,公布了家藏名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后28回内容,引发了社会极大争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