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44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8 17:47:24
  第二节:开展革新大计
  下半部分
  日本战国:改元
  日本元龟四年(1573年),织田信长放逐了足利义昭。同年,织田信长示意日本朝廷改元(改年号),织田家为此献上了一大笔钱财。放逐足利义昭的同月,日本天皇下令:改元为天正。元龟四年,也就成了天正元年,这次改元充分地展示了织田信长的革新时代的决心和信心。
  天正这个词语,出处是中国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意思是:运动可以抵御寒冷,安静可以克服炎热,清静无为可以做天下的主宰)。日本的改元,表明了天皇、朝廷和织田信长对天下安定、四海承平的向往。然而,即使是日本天皇和朝廷清静无为,也无法阻止日本各地诸侯之间的利益争端、杀伐征战。
  日本改元天正,是从中国的经典古籍之中找到合适的年号,能够看出日本对中国的效仿学习。并且,天正年号一用,就持续了二十年。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学习的国度,这个国度热衷(zhōng)于学习中国,不光是对中国的文化、建筑、音乐、美术、瓷器等方面进行学习,连政治体制和起年号也向中国学习。不过,日本也有不学习中国的某些领域,比如日本没有太监。
  日本改元天正,中国在同年也进行了改元(这一年改元为万历元年)。织田信长的革新大业,在张居正改革的同一历史时期里同时开展起来。
  天正年号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的历史舞台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织田信长命令织田军各支兵团到处攻城略地,还安排了村井贞胜(人名)担任“天下所司代”。“天下所司代”就是负责日本京都及其周边地区的内政、治安事务的职位。原先的“天下所司代”被称为“京都所司代”,织田信长改了这个职位的称谓,显示了他的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抱负。织田军的战略目标之一是京都一带,织田军在京都及其周边地区扫荡三好家势力。三好家势力在这次扫荡之中,元气大伤,而松永久秀这个大恶人,之前反叛了织田家,此时得知了旧主三好家被织田军扫荡的消息,他不但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援助三好家势力,反而趁乱率军攻打三好家势力的边缘领地。织田家在重创三好家势力之后,移兵包围了松永久秀的城池,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松永久秀,叫苦不迭(dié)地以割让城池和领地为条件向织田家再一次投降。织田家荡平京都一带,接着就把战略矛头指向了老对手浅井家和朝仓家。

  日期:2017-03-29 14:03:56
  残暴篇:残暴的织田信长
  日本战国乱世中,由于战争而死亡的人数不胜数,可以说是很多的人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但是,诸侯们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基本上不顾及百姓的死活,应该对其进行批判。
  针对乱世的战乱(也可以包括日本战国乱世的战乱),用中国先秦诸子之中的孟子的话说,就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引用《孟子·离娄章句上》)”,意思是:为了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布原野;为了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布满城邑(yì)。这就是所谓的为了争夺土地而率领土地吃人肉,(发动战乱的人的)罪行连被处死都不足以被宽恕(shù)。

  一将功成万骨枯,日本战国时代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称霸一方的诸侯们,每一方诸侯都是双手沾满淋漓鲜血、身上背负众多人命。这是百姓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里,唯有生存是第一要务。当时的诸侯们为了发展图强,还有的在夹缝中求生存,几乎不可避免地实施了率领土地来吃人肉的罪恶行径。
  织田信长在日本战国时代威震日本,同样是由己方和敌方都付出了巨大牺牲而换来的成果。日本天正元年(1573年)八月,也就是日本改元后的第二个月,织田信长率领大约三万人马杀奔近江国,进攻浅井家和朝仓家。朝仓家作为浅井家的同盟,集合了两万人马,但是大部分是残兵败将、乌合之众。织田军与朝仓军交战,朝仓军大败,毕竟乌合之众敌不过威武之师,甚至于朝仓军里面还有斋藤龙兴这样的落魄人物。从头读过本书的读者,会想起这个斋藤家的败家之主。在此战中,斋藤龙兴参加了朝仓军,结局却是随着朝仓军的大败而客死他乡,年仅26岁。

  织田军挟大胜之势,步步推进,连续攻取了朝仓家的城池。朝仓家走向绝路,年仅41岁的家主朝仓义景(人名)不得已而切腹自杀,历经五代、持续百年的名门望族朝仓家灭亡。
  同月月底,织田军进攻浅井家领地,包围了浅井家的主城——小谷城。事已至此,与朝仓家同盟的浅井家已经根本无力与织田军抗衡。不过,浅井家的家主浅井长政(人名)与其父浅井久政(人名)抱定了和织田军决一死战之心,有着困兽犹斗的信念。
  织田军包围小谷城,遇到了作战的特殊情况。因为浅井长政的妻子是织田信长的妹妹阿市,阿市和她所生的三位浅井氏的女儿都在小谷城里面,浅井家的将士们有可能会迫使阿市和她的孩子们与城池共存亡,所以事情复杂起来。如果逼杀了阿市和她的孩子们,所有人就会认为织田信长是不顾及手足之情的恶魔,每个人都会怀疑织田信长是一个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连自己的妹妹和妹妹的孩子也不肯放过的坏蛋。

  看准了织田信长难处的属下木下秀吉(人名,就是日后的丰臣秀吉),自告奋勇,接受了织田信长的命令,与浅井家交涉(shè),希望浅井家交出阿市及孩子们。在木下秀吉的成功调停下,浅井长政给了阿市及孩子们一条生路,派人把她们送出小谷城,交给了织田军,而浅井长政与浅井久政则据城顽抗。
  织田军攻打小谷城,将士们杀进城内。此刻,放下尘世的浅井长政和浅井久政已经了无牵挂,双双切腹自尽。时年,浅井长政年仅29岁,浅井久政49岁。
  攻灭了浅井家和朝仓家的织田信长,命令悬挂起三位宿敌的首级,以此示众。三位宿敌分别是浅井长政、浅井久政和朝仓义景,当然,在织田信长的眼里,他们的首级另有用途。
  到了第二年(1574年),织田家召开新年集会,织田军各路将领聚集一起,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过了一会,织田信长命人拿来了三盏金灿灿的酒杯。大家仔细观看之后,尽皆大惊失色:这三盏酒杯明明是三块人头上的头盖骨,涂上了金漆的头盖骨变成了酒杯!
  织田信长笑逐颜开地向大家说明:这三盏酒杯就是由浅井长政、浅井久政和朝仓义景的头盖骨做成的。原来,织田信长为了泄恨,命人把三位宿敌的头盖骨都挖下来,专门制作成涂上金漆的酒杯,以供织田家诸位将领饮酒作乐。
  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一阵寒意袭上身来。俗话说“杀人不过头点地”,而织田信长这种灭绝人性的残暴作派,把死后的敌人的头盖骨挖下来做酒杯,做的实在过火,这样的革新时代的做法里面,甚至于有些丧心病狂的意味。
  这场集会中,织田信长强行命令:诸位将领每人必须喝上一杯头盖骨盛满的酒,才算过关。轮到明智光秀(人名)喝酒了,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明智光秀曾经出仕于朝仓家,头盖骨的原归属者之一是朝仓义景,朝仓义景也就是明智光秀的旧主人,此时的明智光秀睹“物”思人、百感交集,他战战兢兢(jīng jīng)地接过头盖骨酒杯,哆嗦得怎么也喝不下去。

  “怎么回事?你要违抗我的命令?”织田信长一声暴喝,随即对明智光秀咆哮(páo xiào)起来。守着众人的面,织田信长飞起一脚,猛地一下把明智光秀踢到在地。
  集会不欢而散。
  经过这场集会,织田信长的行为让人感觉无比的残忍和暴虐(nüè),而残暴的织田信长自得其乐。过度的革新,其实就是一种残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