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43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6 15:53:49
  第一节:离奇
  下半部分
  日本战国:离奇的事件

  日本元龟四年(1573年)四月,也就是三方原会战结束后过了三个多月,离奇消息传到了武田家的敌对势力德川家、织田家:武田信玄死亡!
  武田信玄的死亡消息非常离奇,一代传奇人物武田信玄的生与死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武田信玄在此次上洛行动之前,已经是病魔缠身;三方原会战,是他的奋力一击:他战胜了德川家康,然而大限已至、寿命将尽,武田信玄于日本元龟四年(1573年)四月死亡,终年53岁。
  关于导致武田信玄死亡的直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主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病死说;第二种,被狙击(jū jī)致死说。下面来分别看看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病死说。根据诸多记载,武田信玄在实行此次上洛行动之前,已经患有重病(其中一种说法是患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很难治愈的疾病)。打败德川家康之时,也正是武田信玄油尽灯枯之日,患有重病的武田信玄,最终因病去世。
  第二种说法:被狙击致死说。这一说法指出:一天夜间,武田信玄正在德川家的城池(野田城)的城下听城内传出来的笛声时,遭到城内守军火绳枪狙击手的狙击,要害处中了枪弹的武田信玄就此意外死亡。

  不管是上述那一种说法是真实的,都指向了同一个信息:武田信玄死亡了!
  对于武田信玄离奇死亡的消息,有人欢喜有人忧。这个消息对武田家的敌对势力德川家、织田家是一种喜讯,而对于武田家,则是引起担忧的丧音。德川家康为了验证武田信玄是否真的死亡,就采用一批小股部队火力侦察的方式,四处袭扰武田军,这些小股袭扰部队并没有遭受到武田军强烈的抵抗。不久,武田军放弃了上洛行动,转而全面撤军了,探知到武田军撤军消息的德川家和织田家,确信武田信玄已死。

  从武田信玄的生与死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办成大事,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存活延续的生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要没有了存活延续的生命,其他一切就都是空谈。如果像武田信玄这样,还没等完成上洛行动就死亡了,雄心壮志归于尘土,肯定是完不成规划好的所有计划。
  同年,在武田军与德川军互相抗衡的时候,信长包围网的主谋、足利幕府将军足利义昭大肆联络了各处的反织田势力,想要四面出击,一举消灭织田家。其结果,武田家之外的其他所有反织田势力均被织田军击败,武田家的家主武田信玄死亡,武田家退兵。
  足利义昭接到了各路友军作战失败、武田信玄死亡的情报,还是贼心不死,继续谋划征讨织田家。同年七月,足利义昭亲自举兵,抗击织田家。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织田军就平定了这场举兵行动,还俘虏了足利义昭。
  织田信长没有杀死足利义昭,而是将后者放逐了。织田信长的革新,武田信玄的死亡,加上足利义昭的倒台,宣告了统治日本武士长达二百三十多年的足利幕府(也称作室町(tīng)幕府)的灭亡,也宣告了信长包围网被织田家打破。织田信长的革新大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日期:2017-03-27 22:09:14
  第二节:开展革新大计
  上半部分
  中国明朝:考成法
  考成法,是中国明朝张居正改革的第一项改革措施。
  何谓考成法?考,就是考核、考查的意思;成,就是成效、政绩的意思;法,就是法则、制度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考核官吏们的理政成效的制度的意思。考成法就是张居正提出并推行的一种对当时的官吏们的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对原有的考核制度的修正与完善。
  明朝在推行考成法之前,有对官吏们进行考核的旧制度。依据明朝旧制,京城的官员每六年被考查一次(称作京察),地方上的官员每三年被考查一次(称作大计)。不过,随着明朝吏治逐渐腐败,这些原有的考核制度或者流于形式,或者成为不法官员们争权夺利的手段。

  张居正看透了明朝官场上的混乱和腐败,清楚旧有的考查制度的弊端,深切认识到需要对官吏们进行考查制度的变革。于是,他于万历元年(1573年)向万历皇帝提出了内政方面的新的考核制度——考成法。很快,得到了万历皇帝的许可后,张居正在明朝全国范围内推行了考成法。
  考成法的为政目标和方针为:尊奉皇帝主权,考核官吏职守,进行明确赏罚,统一天下号令;考成法的具体操作为:六部(明朝中央行政各个大部门)和都察院(明朝中央监察、谏议大部门)把官员们应该办理的事情定下期限,并把每一位官员的办理政事都记录在案,记录材料一式三份,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为底本,一本交送六科(具体的监察机构),一本交给内阁(明朝的行政中枢)。六部和都察院按照账簿登记各个官员承办的政事,每完成一件就记一件,反之就必须如实申报,否则加以处罚;而六科也可以根据账簿登记,要求按时间给六科上报一次官员们的执行情况,违反者进行处分;内阁同样依据这些账簿登记,对相关官员进行查实。考成法按照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对各级官吏进行持续有效的考核。

  在张居正当政期间,考成法全面推行,成效显著:三本账簿严格控制起明朝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张居正要求将秉(bǐng)公办事、恪(kè)尽职守的官员列为上等,而把那些损公肥私、花言巧语的官吏们列为下等,并且把办事效率低下、办事时常错误的冗官(rǒng guān,指玩忽职守、办事不力、闲散无事的官员)尽行裁撤。有统计显示,张居正裁掉的冗官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二三,解决了人浮于事的明朝官场状况。同时,张居正广泛收揽人才,因为有考成法,可以明确时限、考核成效,所以打破了传统的论资排辈的偏见,大胆地起用了办实事、办好事的官员。

  用现代的话说,考成法就是用一式三份的记事本的记录来看待人的努力成果。直至现今,还有人把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先记在防备遗忘的记事本上,之后,逐项完成,这种做法的发明者就是张居正。张居正的考成法,被后人常常用作考核自己的行事效率和办事力度上,是值得提倡的。
  张居正推行了考成法,总体上很好地整顿了明朝吏治,在推行考成法的同时,他还着手推行起了与考成法相配套的国家理财的大计,留待后文讲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