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42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5 13:11:00
  第一节:离奇
  上半部分
  中国明朝:离奇的案件
  网上流传过一句话:“所谓传奇,就是传闻的离奇;所谓离奇,就是离谱的传奇。”不少情况下,传奇和离奇就是如此。本节就来看一看中国明朝的离奇案件和日本战国的离奇事件。
  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万历皇帝经过紫禁城(即现今的故宫)的乾清宫附近,见到了一个神色慌张的男子。万历皇帝的身边侍卫问这个男子来此何干,这个男子闷着头不回答,就要逃跑。侍卫们一拥而上,捉住了这个形迹可疑的男子。经过搜查,这个男子身上带着短刀(也有说法是带着匕首,还有的说法是刀剑都带着),不管怎么看,这个男子都是来行刺万历皇帝的刺客。
  捉住了行刺皇帝的刺客,立马移交给冯保掌管的东厂(东厂是明朝的特务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丨警丨察机关,东厂能够不经过司法机关的批准,随意捉拿臣民并审理)来审理此案。身为太监首领的冯保不敢大意,因为紫禁城属于内廷之地,属于自己掌控的地盘,自己的地盘进来了刺客,与自己多少有点关系,所以冯保命令东厂对刺客严加审讯。

  东厂初审完成了,得出来的案件审理结果是:这个形迹可疑的男子,名字叫做王大臣,他不是朝廷大臣,而是叫做王大臣。王大臣是北部边防大帅戚继光手下的一个逃兵,这次来宫中,惊扰了万历皇帝。
  冯保见到初审完成,就准备公布审理结果。张居正了解了一下王大臣案件的情况,立即止住了冯保公布审理结果。张居正认为:王大臣案件牵连出戚继光,就是冯保的政治头脑不灵光的表现。戚继光是什么人物?戚继光是抗倭英雄,还是此时的北部边防握有重兵的大帅,更重要的是,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心腹之人。要是冯保把审理结果公布,由王大臣牵连出戚继光,就会影响军心,还会影响舆(yú)论,更会影响自己与戚继光的合作关系。

  事实上,王大臣的本意就是要牵连出戚继光,事情是这样:王大臣因为犯了军法,被戚继光下令处以军法,被惩处的王大臣很怨恨戚继光,所以王大臣想了一个以身试法的招数:自己带着凶器潜伏进紫禁城,故意去惊扰皇帝,被捉住后,一口咬定是戚继光的主使,要把戚继光拉下水,到时候,王大臣报复了戚继光,死也瞑(míng)目。
  张居正考虑到不能让王大臣案件牵连到戚继光,就和冯保打好招呼,让冯保继续审理王大臣案件。二审的结果是在冯保的授意下完成的,二审结果是:王大臣是受到高拱的主使,前来行刺万历皇帝。
  由于冯保是高拱的对头,互相之间充满恨意,所以有关二审的结果,冯保是必定授意了的。当时还有一些人认为:张居正也授意了,让王大臣承认是受到高拱的主使。还有的记载说是有的高级官员来找张居正,向张居正指出:不能这样陷害高拱,高拱毕竟是一名忠臣,不如让刑部、都察院和东厂等机构一起审理王大臣案件。
  张居正经过思考,觉得不能把案件陷害到高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针对高拱的倒台,很多人已经认定是张居正在其中使坏,人情汹汹(xiōng xiōng)。如果此次陷害了高拱,人们会更加认为是张居正在迫害高拱。一旦张居正的名声坏了,不少事情就难以办理了。
  张居正向万历皇帝和太后提出:让刑部、都察院和东厂一起审理此案,得到同意后,张居正又安排了两位老成持重的大臣和冯保一起审理案件。这次会审,一开始是王大臣翻供,咬住冯保,说是冯保授意自己这样说的,现场气氛很紧张。会审不止一天,王大臣被压下去后,张居正和冯保认为王大臣是一个不受己方控制的家伙,需要对王大臣施加影响。于是,张居正和冯保派人到监狱里送给王大臣酒喝,王大臣不知是计,就把特意准备好的生漆酒喝了下去,哑巴了。生漆酒就是用生漆(俗称土漆,是一种液体涂料)调制的酒水,是一种哑药(喝了之后,说不出话来)。

  等到会审继续审问,张居正已经安排好了审问过程。主审官做好了问讯准备,而王大臣说不出话来,问他一句,就认定王大臣默认一句。审理过程很快就完成,案件定性为:此案是王大臣一人所为,没有主使者,属于偶然事件。审理完成并公布结果后,王大臣随即被斩首。
  王大臣案件结束了,高拱的一家老小的性命从鬼门关的边上转了一圈。后来,高拱知道了张居正在其中帮了高拱的忙,高拱认为这是应该的,就没有感谢张居正。万历六年(1578年),66岁的高拱在家中正常去世。有一种说法是高拱在去世前写了一部书《病榻遗言》,这部书记述了张居正勾结冯保,阴谋夺取内阁首辅之位的经过,书中还把张居正描述为阴险刻毒的人物。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是《病榻遗言》并不是高拱所写,是别人托名高拱的伪作。

  王大臣案件过后,张居正着手于制定和实行改革大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