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第59节

作者: 南柯月初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个优势来源于魏国,秦出子元年(公元前386年),赵国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脱亚入欧挺进中原,把都城从易受魏国攻击的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北迁到便于防守的邯郸。邯郸西、南、东为漳河环绕,西边更是有太行山为防魏、韩的天然屏障。赵敬侯迁都邯郸后,主要的攻取对象是卫国的土地,而卫国又是魏国的小弟。而且赵国与离魏赴楚的吴起联系紧密,赵楚联合,就将对魏国占领的重要城市大梁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西面的秦国是魏国的死敌,最近与赵楚的联系也很紧密。如果秦赵楚联合进攻魏国,魏国就将处于南北西三面受敌的不利局面。 魏武侯揪心了,以前西河那边有吴起镇守,秦国不敢南下而偷菜,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现在为了提拔自己的亲戚公叔痤,逼走了吴起,固若金汤的河西铁壁也随之土崩瓦解。怎么办呢?糊涂一世的魏武侯决定聪明一时,他采用一个既省力又省事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公子连送回秦国,帮助公子连夺取政权,建立一个亲魏政府。而且,即使公子连夺权失败,秦国也必将陷入混乱,无暇东顾。魏武侯的这个办法可谓两全其美。

  怎么说呢?魏武侯是一个喜欢犯错误的人,他的继承人似乎也遗传了他的这个毛病,两代人一共犯了三个错误,送走了三个人,而正是这三个人,彻底的改变了魏国和秦国,甚至整个中国的命运,第一个人,不多说大家也知道,就是兵王吴起,第三个相信大家也猜到了,是法圣商鞅。而这第二个人嘛,没错,就是主角公子连,如果你说他的份量无足轻重,那我可得纠正你了,因为不得不承认,人家有个好儿子——嬴渠梁!什么?!没听说过?那我得说,从今往后一万年,你都会记住他的名字,因为他就是——秦孝公!

  日期:2017-04-19 21:15:44
  当然了,那是后话了,不管你多牛,你老爹还在异国他乡吃土呢,所以不好意思,渠梁大哥还得委屈你在后台再呆几天。说回公子连,一边出母乱政,一个魏国支持,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所以他必须扩大他的优势,于是他偷偷派人潜入秦国,联系各大报社,网站,电视台,以及所有自媒体主播,准备先打一场舆论战,说当初简公串位,之后懒政荒政,导致连年败仗丢失河西,现在出母乱政,重用宦官,内朝乌烟瘴气,外朝民不聊生,现在正统的公子连要回来了,大家抓紧时间入伙呀。本来秦国上到公族下到黎民对现在这个政权就怨声载道,现在知道这个政权还是谋朝篡位的来的,那矛盾就更大了。最主要,公子连打出的旗号实在是绝了——恢复穆公霸业!秦穆公是谁?那在秦国可是神一样的人物,秦国在之前一直被中原各国称为蛮夷,就是从穆公之后,他们才被改口称为——秦人,才有了人的尊严。所以,现在秦国衰落的不成样子,大家都希望能恢复穆公是的繁荣富强。每一个领导人都必须是一个造梦家,让人们有所向往,有奋斗的目标和希望,就像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什么时候实现不重要,谁来实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坚信一定能够实现。这种理想和追求,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叫做——信仰。正如巴尔扎克所言:“以利益为主的阵营总是会动摇的,但以信仰为主的却是绝不会被分化。”所以在国内,公子连算是有了民心。

  有了民心就能回去颠倒乾坤了吗?答案是否定了,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前提,枪杆子里出政权。出母虽然乱政但她还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没敢让乱到军队里去,也正是这个原因,公子连有点难办了,你总不能请求魏国出兵讨打吧,秦国与魏国本就是死敌,这样借虎驱狼的办法傻子才会用。正在公子连愁的吃不下饭的时候,正义的伙伴魏武侯出现了,虽然不能直接派兵,但是其他资源咱们还是有的是啊,比如说——钱。秦国的军队虽然未被内乱波及,但有一个重大漏洞可钻,那就是穷,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秦国任何一个地方都穷,连王宫的耗子都是饿死的,所以魏武侯抓住这一点,做了一笔政治投资,他赠予公子连大量金银珠宝,让他去收买秦国国内的将军。公子连感动的腰酸背痛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正所谓,大恩不言谢………”

  魏武侯懵逼了说:“然后呢?”
  “然后?没了呀…不是不言谢吗?”
  “哎呀,你小子还真准备空手套白狼啊,不言谢不是不用谢!ok?!”
  “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恩就不用你报了,我只需要你一个承诺”

  “什么承诺?”
  “我要你承诺,我在世的时候,你秦国永不与我魏国为敌!”
  “大争之世,利益面前,任何承诺都是狗屁,即使我说了,你会信吗?”
  “如果不信你,我就不会放你回去”
  公子连笑了,君信我,我自然以信报之。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魏武侯送走了公子连,获得了秦魏边境数年的安宁,却埋下了一个永世的祸根。当年的利变成了后来的弊,但谁又能猜到呢?唯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在变…也许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魅力。

  公子连踏上了回家的路,他思索着:“我得感谢这些年的漂泊,使我远离中心,脱离浮躁,让生命真正沉潜下来。在魏国的漫漫长夜,我一次次陷入绝望,默默祈祷,为了此刻也为了来生,为了战胜内心的软弱。漂泊是穿越虚无的没有终点的旅行。经历无边的虚无才知道存在有限的意义。 ”
  这个没有故乡的男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故乡的问候——出子母亲派来的讨伐大军。公子连一伙很快被发现,然后被包围,眼看这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就要被三鹿化肥烧死,公子连挥一挥衣袖,拨开云雾见青天,讨伐大军突然改旗易帜,变成了护送新君登基的警卫团。这是咋回事呢?其实前面就交代过了,回国前他就已经做好了完全准备,秦国的大部分将军都已经被他用珠宝收买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更何况护送新君登基,这可是让你一步登天的功劳,一不留神就成开国元勋了,所以大家都想抢这个头彩,这边一会师,那边各路兵马就积极响应炮打司令部,攻击王宫,加上百姓们的支持,公子连一路上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奔跑吧兄弟,一鼓作气冲到内宫,作为一个君主,心狠手辣是第一准则,所以他毫不留情的杀死了只有两岁的秦出子以及他的母亲。他拭去脸上澎溅的血迹,有种莫名的感伤,秦国多年内乱的场景再次浮现在眼前,他把剑从出母胸口拔出“秦剑是用来杀外敌的,我希望,这是它最后一次饮秦人血”

  公子连变成了秦献公,名字而已,无所谓了,最应该改变的是秦国的面貌,在魏国留学多年,深受李悝变法成果的影响,他看到了魏国究竟有多强大,也看到了秦国有多弱小,地小民少,工田不振,府库空空,甲兵老旧,私斗成风。想要恢复穆公霸业,谈何容易呀!容易,既然魏国强大,咱们就照猫画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就得了,公子连在魏国的时候可是没闲着,每天都走街串巷考察魏国民情了解魏法,当然了作为魏国重大机密的《法经》是肯定不会让他这个敌国公子接触到的,所以他只能从目不识丁的老百姓那了解到只言片语,学个皮毛。但对于已经衣不蔽体的秦国来说,皮毛也是营养。所以,商鞅变法前的预热,献公新政就要开始了。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 砺得梅花香,老秦这把剑可是磨了三十年,出手必是惊天动地。
  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献公废除了秦国自秦武公以来实行了三百多年的以人殉葬制度。不得不说厉害了,用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标志,奴隶主贵族会用陪葬人的数量和质量显示自己的高贵,这么变态的嗜好居然在当时形成了潮流,居然还形成了攀比,秦国本就缺乏劳动力和兵源,你一个人要死就死远点,还带走那么多活人,没了他们,谁种地?谁打仗?难不成但底下跟阎王爷打个欠条借点兵?过去是愚昧无知,以为一起陪葬的到下面去还能接着伺候你,后来大家都明白了,这是扯淡,有首歌不是这样唱嘛“过了几十年,我们来相会。来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统统送到农村做化肥”

  老秦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活着的人都因为没有劳动力种不了粮食饿肚子,谁还有心思管死人。
  作为殉葬制度的变通措施,秦国的奴隶主贵族开始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秦国地多人少,献公鼓励多生,尤其是奖励多生儿子的人(这该不会是重男轻女的源头吧)。于是当时秦人的生活就变成了三点一线——吃饭,种地,生儿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