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第58节

作者: 南柯月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19 21:13:32
  第五章 大秦帝国
  “立法者的三句话话,所有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 �6�7

  这一天,平常的像平常一样平常,但咸阳市南门外,却人山人海,大家在非上班高峰期聚集在一起,其实只是为了看一个人的处刑,按理说,在那个轻罪重罚,严刑峻法的年代,处刑现场其实没什么新鲜的,一上午见到数百脑袋变成灯笼都没什么奇怪的,但今天要被处刑的人有所不同,因为他恰恰是一切酷刑的始作俑者——商鞅。人们的心情其实很复杂,他们敬重着深爱着但又憎恨着这位立法者,他们挽留着但又期盼着他的死去,其实他们大可不必纠结,因为他早已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心血,躺在刑场上的只是一具尸体,当人亡物丧,往日的一切荡然无存之时,只有气味和滋味还会长存,它们如同灵魂,虽然比较脆弱,却更有活力,更为虚幻,却更能持久,更为忠实,它们在其他一切事物的废墟上回忆、等待和期望,在它们几乎不可触知的小滴上坚韧不拔地负载着回忆的宏伟大厦。商鞅虽死,秦法尤存,既然只剩下骸骨,我们也依然敬畏。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终于到了我最想讲的一个章节,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长到我不知道该如何讲起,我觉得应该从他讲起,一切铁与血的回忆都要从他讲起——赢师隰(秦献公)

  1.不死的战马
  前221年,秦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结束了中华大地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能够清晰准确又无关痛痒的背诵出这段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但要是在公元前四百多年,你说出这样的话,一定会让听到的人笑破肚皮,因为此时的秦国实在是被欺负的实在没话说,那些年还是魏国的天下,魏文侯即位后就励精图治,任人唯贤,看看他手下的班底,你就该知道他这个战国霸主绝对不是徒有虚名的,战无败绩的吴起,变法先驱李悝,大义灭亲的乐羊,治水能臣西门豹,还有一代名相翟璜。这些人无论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可能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是这群人却不约而同的聚集到魏文侯的麾下,不得不佩服文侯的御人之术啊。但是这东边日出西边雨,几家欢喜几家忧啊,魏国强了,他的老邻居秦国可就遭殃了,别的先不说,单说这吴起,他在魏国时的战绩多是拿的秦国的人头,前408年,吴起连连击败秦军,完全夺取了秦国早在秦穆公时期就占有的河西之地(在今天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大片土地)。此时的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秦国几有灭亡的危险。

  秦国虽然外患不断但似乎并没有居危思危,而是发挥了中国人千年的一贯传统——“外斗外行,内斗内行!”自春秋中期,穆公称霸之后,秦国陷入了长期的内乱,这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战国中期。这不,这篇的主角刚好赶上新一波的白色恐怖。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都会有一段白天男子汉,晚上汉子难的难以启齿的柔弱,我们的主角也不例外,秦灵公死后,因为当时他的儿子公子连(秦献公)才只有十岁,他的叔祖父(秦简公)以辅政为名,把君位给偷梁换柱了,十岁的公子连昨天还是国家的准一把手,一转眼就变成了前朝余孽了。亲戚归亲戚,钢刀归钢刀……为了防止灵公的血脉被包了饺子,公子连不得不在一批忠臣的帮助下逃亡魏国。坐在逃亡的马车上,公子连眺望着故土,没人生中总有一些事让我们瞬间长大,这一刻十岁的男孩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男人!

  公子连跑到了魏国,幸运的是还是得到了不错的待遇,吃大餐住洋房,说实话还真有点乐不思蜀呢,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以为是魏国胸怀坦荡博爱众生?别逗了他们什么时候做过赔本的买卖,他们之所以善待公子连,其实是看重了他的身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千钉呢,公子连再不及济也是一个公子,有朝一日再把他安插回秦国,培养一个亲魏的秦君总胜过自己后院被虎狼之狮日夜惦记的强。公子连也是看中了这一点,这才选择的投奔魏国,反正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互相利用嘛。

  东坡肉先生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两样,公子连一个都没有,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抢走他君位的秦简公怎么说当时也几十岁了,估计过不了几年就得回孟婆那重新登记了,所以公子连本着年轻就是资本的原则静静的蛰伏下来,等待着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一天。可惜……秦简公这个捡漏王又偏偏是个身体相当不错的人,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简公也的确是个简单的人,人家根本没打算赢钱,就抱着本钱颐养天年了,在位期间荒政懒政,吃吃山参喝喝药酒,跑跑步健健身,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除了正事儿其他该干的都干了。简公在位十六年,简公的儿子惠公接着干,这孩子身体也不错,好,干了十三年,这可坑哭公子连,他这一等就长达二十九年。十岁流亡海外,一眨眼,都到了不惑之年了,都不敢随便眨眼了……公子连都快绝望了,还好还好,惠公的生理机能不如简公,他临死前才有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秦出公,话说为啥取这么个谥号,这还不简单,“出”就是被人赶跑了的意思呗。

  公元前385年,秦简公的孙子秦出子即位。出子即位时才两岁,这算是抢走了公子连唯一的优势——年轻,公子连等死了秦简公,耗死了秦惠公,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这回终于轮到他被比他更年轻的堂弟等死了,所不能再坐以待毙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亦或是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这二者究竟哪个更为崇高。
  幸运的是,分析完整个局面后,公子连意外的发现自己居然有两个足以力挽狂澜的巨大优势。第一个是秦国内部,秦出子才两岁,两岁能干什么?实在没有比吃奶更大的事了吧,于是他的娘亲就挟奶源以令诸侯,不得不说,其实女性真不适合从政(当然除了极少数,武则天,孝庄太后,女人是水做的,她们是王水做的),女人太过于感性,而政治家最不需要的就是感性,女人突然获得权力一般会缺乏安全感,所以在任用官员她一般会任用自己的亲戚,在她们看来血缘远比能臣要靠得住的多,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女人,天生就是软弱的”(注意哈,我可没有性别歧视哈,这是老莎说的,要评理去流沙河找他去),出子母亲和大多数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为了所谓了安全感一样大量任用外戚和宦官,当然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宠信了外戚,秦国的公室成员又不满了。出子母亲为笼络人心,又开始拿钱补天填坑,赏赐过多,使秦国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引起了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而且破鼓众人捶,周边各国蠢蠢欲动大有生吞活剥秦国的意思,总结起来这时候秦国的形势就是:刑事犯罪高发、对外斗争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尖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