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所归——所谓真相背后的权谋盛宴》
第44节

作者: 映雪青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29 08:57:26
  高行周是一个脾气急性子直的人,一闻边警,食不甘味、寝不安枕,当天下午便向皇帝辞行,不顾太后与皇帝要他暂息一日明朝出发的慰留,草草和郭威等人吃了顿晚饭,用了两杯水酒便与刘铢率领随同入京的三千名亲卫星夜驰返。
  苏逢吉奉皇命亦前来送行,但赶到西城爱景门外,已只能见到夜色朦胧中远去的滚滚烟尘,不禁叹道,朝受夕赴,高王真有古大臣之风也。国家有此柱石,真乃我大汉之幸。
  转过头见史弘肇等人在旁边,连忙拱手作揖,笑容满面地问好,史弘肇面色铁青地瞪过来一眼,也不还礼,转身偕了杨邠扬长而去。郭威恐其尴尬,上前温言寒喧,苏逢吉却并无丝毫不自在神色,笑意晏然与郭威并辔回城。 
  高行周一行人夙夜兼程,马不停蹄,连日赶路,第三天黄昏时分便到了沂州。此处距汴梁已隔千里,离淮北诸重镇合淝、濠泗等地亦不过三百余里。驻节沂州的武行德已被保荐为沂州节度使,他是高行周旧部,率众出迎问安,请高行周入城休息。高行周挂念淮北军事,坚拒美意,武行德只得在城外略备酒食,以飨众人。高行周问起前线战况,武行德连忙将近日所得战报详细叙说。
  原来长江以南向称吴地,自隋文帝夺北周而自立,便一统南北,江南自此与中原皆为一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江浙之地与河洛中原及西北关陇联系更为紧密。苏杭等处水陆纵横、物产丰富,向称“渔米之乡”,江南各州如苏州、扬州、金陵等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时繁盛,天下莫及。唐末,皇权式微,诸藩割据。原扬州节度使杨行密遂在金陵自立为吴王,后传位其子杨渥,再传至杨溥,朝政权柄渐归于权臣徐温。徐温死后,养子徐知诰夺杨氏位而自为,复己之本姓李,改名李昇,又追其先祖为前唐高祖李渊,故建国号唐。李昇在位十年,传于其子李璟,也就是目前在位的唐帝。李璟趁唐亡后中原各路军阀对权力真空的忙于争夺,利用江南的富庶,休养生息,修缮甲兵,大肆扩充实力,前不久刚吞并了在福建的闽国,又打得旁边浙江的吴越王国抬不起头来,一时国力强盛,再加之长江天险成为一道保护性的天然屏障。因此,李氏在江南已隐隐然有与中原分庭抗礼之势。

  这一次过江侵犯淮北的唐军有十二万人,由唐淮南节度使李金全率领。李金全是江南有名的统帅,多年征战,立功无数,深得唐帝李璟信任。日前大军已过长江,经淮南而至淮水,不日即将渡淮北上。因此武行德颇为担忧地说道,我军在淮北虽有驻军十万,但分散于各州,若敌绕开大城,直趋中原,开封空虚,恐有不虞之祸。
  高行周不以为意,笑道,悬军远征,岂敢深入我腹地?就当真让他们到了东京城下又如何?不怕前有坚城,后有我淮北诸路堵截么?我倒巴不得他们作此打算,我好瓮中捉鳖,将其一网成摛。
  武行德见高行周过于轻敌,提醒道,李金全素来号称善战,他既敢公然来犯,必已有成算在胸,王爷万万不可小看于他。
  高行周朗声长笑,“李金全不过一乳臭未干的小儿罢了,本王征战天下时,他连刀剑都还不认识,江南之辈,读书认字、蚕桑纺织恐怕还行。要论舞刀弄枪,决胜沙场,只怕差得远了。你不必忧疑,此乃天送我朝之一份大礼,我若拒之,岂不拂人美意?”
  说完又是一阵大笑,武行德还想再次进言劝高行周小心,高行周却用手势打断,敛了笑容,沉声道,你可知我为何将你这三万人置于沂州?

  武行德拱手,“末将不知,请王爷示下。”
  “沂州居通衢要冲,东控淮北,西扼中原,有你这支军在此,别说十二万人,便有五十万人也轻易过去不得。”
  顿了顿,高行周以更低沉的声音吩咐道,“你安心扎军在此,我便无后顾之忧。若敌过城而驱河南,你当自后扰之;若其用兵准北,你可出师夹击。故沂州安,则淮北安,切记,切记。”
  武行德至此方明白为何高行周始终胸有成竹,心悦诚服道,“王爷深谋远虑,末将明白,一定谨遵钧令,不负所托。”
  高行周满意的点点头,拍拍武行德肩膀,一跃上马,双腿用力一夹马腹,胯下坐骑“乌云追”便腾开四蹄,疾奔往前,身后三千近卫在刘铢带领下也纷纷上马,奔驰而去。城外旷野间顿时响起一阵如雷般的隆隆马蹄声。
  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逐渐远去,武行德已看不见高行周一行的身影,正待回城,一名中军校尉飞驰而来,禀道,枢密院有书札要呈递给高王。

  武行德接过看是郭威给高行周的信札,他怕内涉机密,不敢拆看,只问道,“郭枢密可还有什么吩咐?”
  校尉答道,郭大人只交待了两句话,一是听闻李金全擅用埋伏,要高王小心提防;二是要节度使大人就驻兵沂州,不必往赴汴梁。
  武行德急命手下前往追赶高行周,希望高行周能够多听一些劝告,不要太大意。
  日期:2017-07-29 09:07:50
  高行周离开沂州,夜半时分来到沂水,高行周传令人马不作休息,星夜渡河,刘铢便指挥众人择水浅处涉河而过。此时临近冬月,正值枯水季节,大部分地方的河水深不满三尺,高行周的随从全是骑兵,策马可过,水不及马腹。刘铢命人寻了些木板石块,随身携带,到了个别深处便加以垫高以便通行。高行周见他行事妥当细心,颇为赞许。就这样过了沂水,离淮北重镇合淝已不到两百里,这时正是晌午,天色却突然昏暗,天空乌云密布,不移时便下起雨来,刘铢上前请示是否暂避,高行周见雨势甚猛,表示同意。旷野之中一时却难寻蔽身之所,刘铢见左近有一处高山,山高林密,人马应可栖息,便在高行周许可后,指挥众军移驻。来到山前,见山势陡峭,兼之雨泻如注,一时竟无从寻览偌大山洞可安顿众军。大家只能坐于泥泞之上,各靠大树稍稍遮蔽。高行周见将士们袍铠俱已湿透, 而这场雨尚不见有停歇之势,他牵挂着淮北军事,急于回到合淝布置机务,心中十分焦急。想了想,站起身来对身旁的刘铢说道,“你带大家稍息于此,我冒雨先行。”

  刘铢急忙劝阻,高行周哪里肯听,声称此乃军令,谁若不从当以军法从事。说罢便翻身上马,刘铢只得跪在泥地上,恳求高行周不要单独前行,一定要由众人护卫。高行周的侄儿高怀义是随行亲卫军指挥使,也跪下苦劝。高行周严厉地骂道,你们可知敌人就在附近,甚至已经到了合淝城下亦未可知,若是因这场雨而误了军国大事,你们如何担当得起。
  说罢扬起马鞭便抽向高怀义,怀义哭道,正因敌人不远,末将才不敢放心王爷独行,请允许众军相随,以防万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