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所归——所谓真相背后的权谋盛宴》
第43节

作者: 映雪青松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郭威恭敬地叩头道,臣定当谨记陛下训诲,以解国家之忧。但李守贞乃前朝宿将,雄踞河中,又有王景崇、赵思绾等为其羽翼,声气相通,互为呼应。臣当审时度势,以策万全。还望陛下稍有耐心,假以时日,臣定会不负重托,平定西陲。
  刘承祐听了这话,有些不开心了,心想朝廷大兵一到,还不是叛将授首,土崩瓦解,你郭威怎么说出如此令人泄气的话来。
  他压下了想驳斥郭威的冲动,努力以一种和蔼的态度说道,那依卿之见,几日可平河中?

  郭威道,阵前之事,瞬息万变,谁又可料敌机先?臣唯有据实应变,稳扎稳打…。
  刘承祐忍不住了,冷笑道,古之良将可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卿亦号称善战,难道竟无此能么?
  郭威见皇帝有些不高兴了,不敢再作逆耳之言,只得保持沉默。
  高行周从旁道,自古将在外君命亦有所不受,两军对战,形势变化万千,郭枢相沉稳持重,故有此言。臣敢以身家性命担保此行必克全功,请陛下放心。

  刘承祐道,既是高王作保,朕复有何虑,好吧,郭卿此行,需带多少人马?
  郭威答道,京中禁军本为拱卫京师、护驾帝侧之用,故臣不敢多带,但得十万人足矣。
  刘承祐惊道,河中三镇相加便有二十余万人,你只带兵十万,如何破敌。
  郭威昨夜与魏仁浦反复商议过,觉得十万人已是极限,再多带人马,京中便空虚了。因此答道,“兵贵精而不在多,臣此去当徐徐图之,各个击破。且守贞和景崇麾下多为京中禁军旧部,未必俱肯附逆。臣当乘机使间,因而用之,令其内生哗变,贼势虽众,不足惧矣。”
  刘承祐听他这一说,放下心来,笑道,卿既有成算,朕心甚慰。
  郭威见皇帝心情好了起来,忙又奏道,臣以为还有一事,亟须解决,故欲冒昧再言。
  刘承祐道,卿有何事?但言无妨。

  郭威道,逆贼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应如何处置,臣等不敢自专,伏请陛下圣裁。
  刘承祐问道,这李崇训是什么人?现在何处?
  侍卫司都指挥使史弘肇趋前跪下,奏道,李崇训原为侍卫司辖下右翊卫中郎将,自河中事发,臣已将其拘禁,现押于侍卫司大牢之中。
  刘承祐不耐烦道,既是逆臣之子,何须再议,杀之即可。
  宰相苏逢吉忙道,陛下莫急,臣有一言,陛下听后,再作决断不迟。
  刘承祐道,苏卿又有何事?
  苏逢吉奏道,河中距汴梁远隔千里,李守贞虽反,但内里情势不明。陛下若杀其子,必坚其反志,决意与我为敌。故臣以为对李崇训还是不杀为好。
  刘承祐点点头道,苏卿所言甚是,那就还将他拘押牢中罢。

  苏逢吉进一步奏道,依臣愚见,杀之无益,拘之无用。不若放其回去,以彰我大国气度,令贼众心生畏惧、自乱阵脚。
  史弘肇闻言大惊,他本出自行伍,言行粗率,张口骂道,去你娘的,放了李崇训,龟儿子还以为咱们怕了他,什么心生畏惧自乱阵脚,全属大放狗屁。
  刘承祐也迟疑道,就这样放回去,岂不太便宜他了?
  苏逢吉虽遭了史弘肇一通辱骂,却面不改色,继续道,河中兵众,得一李崇训不足添其势,失之亦不见减其盛。我若杀之,反贻笑中外,说我天朝大国胸襟不广、有失风度。故臣冒死进言,还望陛下三思。
  李业这时也站出来,向皇帝奏道,“臣意与苏大人相近,李守贞要是真的造反,十头牛又牵不回来,陛下杀了他儿子,反而显得没有气量,好象怕了他似的。”

  郭威对杀不杀李崇训本无所谓,今天提出这件事,只是想大家商议一下,顺便也给皇帝一个面子,免得说他们事事自专。现在见苏逢吉如此热心,且一反常态地敢于与史弘肇争论,而且李业也在帮腔,心中不禁有些奇怪。
  他想了想,已有了个主意,开口道,臣亦赞同苏相之言,请陛下怀人君之量,放其回归河中,李守贞本忖其子必死,乍见其还,必心生愧疚,到时臣再设计招降,或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功。
  史弘肇和杨邠听他这一说,大吃一惊道,你…
  郭威不着他们,心想下来再跟你们解释,只是望着皇帝。
  刘承祐想了一下,拿不定主意,开口问高行周的意见,高行周回道,臣意与郭枢相相同,枢相此举,大有深意,请陛下不必疑虑,速速施行便是。
  郭威望了一眼高行周,见他脸上似笑非笑,心想还是你这老小子明白我。
  刘承祐见高行周也赞同,便道,好吧,就依你们之见。
  日期:2017-07-29 08:56:28
  散朝后杨邠郭威高行周等人来到枢密院商议军情,计议一番之后,郭威便劝高行周速回淮北。高行周笑称想在京城多待几天都不行,自己就这么招人嫌。
  郭威解释说若是太平时节,随你住多久也无妨,但目下西面用兵,若东南再有事就更麻烦了。
  杨邠也在一旁帮腔道高王威高望重,坐镇淮北,江南自不敢稍有异动,但若其侦知高王不在,说不定有了侥幸非份之想亦未可知。

  高行周笑道,你们把本王捧上了天,其实是想赶我走,好吧,等为你郭威送了行,我便疾返淮北,就三五日的耽搁,不妨事吧。
  众人连称不妨,这时侍卫司副都指挥使刘铢匆匆进中堂来,手持紧急文书,呈递给史弘肇。史弘肇拆阅后,面色大变,交与高行周杨邠郭威及枢密副使郭允明传看。
  高行周手指点向郭威,“真让你这老小子给说中了,想多待都不行。李璟的胆子还真大,咱前脚离开,他后脚就派了十二万人过江占了淮南。”
  郭威起身一揖,“军情紧急,请高王亟返淮北,待国家边境安定,我们再行叙旧不迟。”
  高行周将紫色披风从椅上一揭而起,长身而立,拱手告辞。史弘肇用手指向刘铢,大声道,你即刻收拾行装,随高王赶赴淮北。
  刘铢一阵错谔,但马上躬身受命,转身匆匆离去。
  高行周点点头,刘铢不错,打仗颇不要命的一个人,本王是知道的,就他了。
  郭允明反对道,刘铢职在禁卫,关系天子旦夕安危,岂可擅调外藩。

  史弘肇心里暗笑,“你找太后说理去吧。”,哪里管他的意见,即刻陈奏皇帝,授刘铢淮北行营副总管,即日归高行周差遣。
  等郭允明不在的时候,郭威提醒高行周为防唐军已至淮北,此去途中要千万小心、,只要能平安抵达合淝,淮北局势便可稳定。
  史弘肇也说,尽量不要走大路,淮北的地形你比唐军熟悉,抄小道、赶近路,才能避免遭到伏击。
  高行周笑道,这话有道理,敌人就算已经过了江,也想不到老子现在就赶回去调兵遣将,正好把他们歼灭于合淝城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