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所归——所谓真相背后的权谋盛宴》
第42节

作者: 映雪青松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天傍晚,高行周便在史弘肇与郭威的陪同下,来到皇城外请求觐见。他身份尊崇,因此纵使宫门已下钥,皇帝和太后也即刻传诏请入。
  高行周先到广德殿去向大行皇帝的梓宫凭吊,然后前往滋德殿向太后和皇帝请安。
  刘承祐在父亲还未做皇帝时多次见过高行周,因此并不陌生,尊称其为王叔,并且特命赐坐。
  高行周先向皇帝禀报了淮北局势,皇帝对自己刚即位高行周便赶来效忠一事感到十分高兴,笑着说道,有高王叔坐镇淮北,江南绝无异动,朕心甚安。
  太后也在一旁道,先帝在日便对高王信任有加,哀家与皇帝绝无南顾之忧了。
  高行周朝上拱一拱手表示谦谢,然后便提到了河中之事,质疑为何迟迟不肯发兵。刘承祐听他提到河中,本有些怀疑是受了史弘肇的唆使,串通了来阻拦的,后听高行周主张用兵,心中暗喜,但看到史弘肇站在一旁,于是故作沉吟道,“朕亦何尝不如王叔所想,只是…”
  高行周慨然道,京中禁军兵力如何,臣已略知大概,史指挥使职在护卫天子,的确不敢鲁莽孟浪。但我辈出身行伍,岂容金瓯有缺,倘容不即时诛除叛逆,恐地方藩镇纷起效尤。届时陛下政令不出京畿,先帝当年的辛苦经营又将付于流水了。
  刘承祐听了这话,有些不快,事事都拿先帝这顶大帽子压下来,现在朕才是你的主子,难道朕守不住这江山么?

  他脸色一沉,碍于高行周的身份,没有即时发作。殿内气氛顿时沉闷,太后开口道,高王所言有理,但不知有何良策可解此危急呢?
  高行周并未察觉到皇帝的心情,见太后发问,连忙答道,禁军齐出,肯定不行;但若分出部分禁军,应无大碍。
  史弘肇道,河中三镇叛军人数至少二十万,京中禁军目前也只有不到二十万,至少要留一半保护东京,余下一半恐不足以克敌。
  高行周道,淮北近来尚属平安,臣有部下十五万。已着部将武行德率三万人移师沂州,随时可供朝廷驱驰。若河中军情需要,臣还可以抽调数万兵力前往协助。臣之犬子高怀德此次亦随同来京,愿赴河中效力。
  太后又道,高王愿发兵相助,真是国家之幸。但史指挥使所言亦不无道理,京师若止留十万禁军,万一再有肘腋之变,或是契丹南侵,如何可保天子万全?
  高行周不假思索道,臣愿再分淮北之军四万,往驻澶州,澶州乃契丹南侵汴梁必经之地,澶州节度使李洪义又是国舅,手握重兵,必不致令京城有失。
  郭威见他说得慷慨,连忙阻止道,北境有符彦卿镇守,契丹未必敢于贸然南犯。而淮北之军一分再分,恐非上策。
  太后道,郭待中言之有理,哀家并不赞成草率发兵,此事恐怕还需思虑周全。

  高行周急道,关陇毗邻河洛,若任由三镇坐大,与中原成鼎足之势,他日将更无力将其克复。分兵之后,臣在淮北尚余人马八万,分驻于重镇合淝、濠泗,保境足矣。臣愿以身家性命力保淮北无忧,请太后与陛下勿再犹豫,即刻遣将往赴河中。
  刘承祐听了这话,十分欣慰,欢喜地望向太后,太后也微笑道,高王果然是擎天保驾之臣,一心为国全无私意,哀家以为应为高王加封,陛下,你意如何?
  列承祐急忙说道,母后所言甚是,高王叔应加九锡,可剑履入朝,赞拜不名。
  高行周正要推辞,太后又说道,高王得此殊荣乃实至名归,不得辞谢谦让。明日便诏告天下,以彰高王之忠义。
  顿了顿,太后又说道,高王乃国家柱石,淮北亦国之根基所在,此二者皆不容有半点闪失。高王手下大将如高怀德、武行德皆相继离去,万一淮北有事,帐下岂不乏人?史指挥使,你看这又当如何补救?

  史弘肇是追随刘知远多年的旧将,见过太多藩镇拥兵自重威胁中央的例子,而且刘知远本身便是以河东节度使的身份自太原起兵,直入汴梁而黄袍加身。因此他一贯对地方势力很是忌惮,同时把中央禁军看得很重,非常不情愿拿出去,刚才听高行周愿意分出淮北兵马,顿时十分高兴。觉得这是个削弱淮北兵力的好机会,现在太后又提出要派人去协助高行周,岂不顺便可以安插亲信以达到进一步控制淮北的目的。

  他朗声道,太后所虑极是,高王与淮北,二者俱不可有丝毫错失。臣意以为可在禁军中选派大将,往助高王。
  郭威心中总觉有什么不对,他一听史弘肇说话便明其心意,只是不知太后为何会有如此安排。若是太后想亲自掌握淮北,那应该是派李业的人去呀。怎么会让史弘肇来提出人选呢?
  史弘肇接着说道,臣举荐部下刘铢,此人智勇兼备、弓马娴熟,定可助高王固保南疆。
  郭威一听是刘铢,更觉不妥,刘铢是史弘肇的亲信,派他去,等于是史弘肇一只脚踏进了淮北。中央对地方加强控制是对的,但是削弱高行周,却加强了史弘肇的力量。兵权仍然不在皇帝手中啊,太后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太后想了想,“刘铢…是禁军副都指挥使吧,前段时间先帝刚驾崩的时候,护卫内廷很是周全。既然史大人极力推荐,想来应该不错。”
  她转向一旁的皇帝,“陛下的意思呢?”
  刘承祐的心思早飞往大军克敌、午门献俘的宏大场面去了,听都没听清楚便直点头,“好,好,就依母后之见。”
  出得宫来,郭威单独送高行周回府休息,在路上,郭威对高行周说道,高王用心良苦,郭某佩服不已。
  高行周笑道,郭兄何出此言?
  郭威道,高王携怀德来京,一为相助,二者也是作人质;将手下兵力一分再分,以示无拥兵自重之意;任由京中派人入驻淮北,是自明无私也。若论为国谋忠,世间少有人能及王兄之万一。

  高行周扬扬马鞭,指向郭威,“一年不见,你老小子变得话多起来了。回去吧,明天开始有得你忙了。”
  日期:2017-07-29 08:56:08
  第二天早朝时,高行周果然力主向河中用兵,并强烈推荐郭威为帅,他是两朝重臣,意见自然非同小可。刘承祐昨日受过母亲教诲,对大臣们和颜悦色,虚心问计,因此朝堂上又如往日刘知远在位时那样众议纷纭但并不箭拔弩张。
  史弘肇和杨邠乐见高行周把一部分淮北兵马交出来,而且昨夜他们密议过,为了防止李业等人乘机抢夺兵权,这次最好由郭威带兵,所以当然不会反对。皇帝遂了心愿,也不再与群臣争执。计议之后,决定由郭威领京中禁军出征。
  刘承祐道,郭卿此去,当速战速决,灭此朝食,望卿不负重任,早日凯旋,待大功告成,朕必定不吝封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