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56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8-30 10:59:43
  第三招,拐。自从内务府与太监强强联手后,强大的气场已经震慑到了所有人,没有人敢不帮着他们一起蒙皇帝的。还是回到上面被坑的道光,皇帝躬行节俭,在龙袍的明显位置打了个补丁,向全社会宣传艰苦朴素,大家也都赶紧上行下效,顿时朝堂之上补丁横行,猛一看,跟丐帮开会似的。
  道光因为补丁被内务府坑了一次之后,一直怀恨在心,一次开会,道光发现首席军机大臣曹振镛朝服的膝盖上打着块醒目的补丁,趁机搞了个突然袭击,问曹振镛:“外面给破衣服打个补丁多少钱?”谈话主题从国家大事变成了生活小百科,曹振镛一愣,突然发现从周围太监处传来了一股强烈的杀气,这个气场直接hold住了曹振镛。在电光火石间,曹文正决定把价格添个零,回答:“三钱银子。”很可惜,还是少了个零(我叫曹振镛,万万没想到),道光叹道:“外面就是比皇宫里便宜,我打个补丁需要五两银子呢。”

  此时的道光已经是刨根问底拦不住了,继续发问:“外面的鸡蛋多少钱一个啊?”曹振镛一下子蒙了,一瞬间从小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彻底崩塌了,智商直接少了个零,还好多年的经验挽救了他,曹振镛回答:“臣从小有病,不能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的价钱。”面对内务府的势力,连谥号文正的曹振镛都怂了,乖乖的被拐上道。
  第四招,骗。指鹿为马,这个最能展现内务府的实力。倒霉的道光再次登场,道光在做亲王时也逛过街,虽然没买过鸡蛋,但吃过风味小吃“粉汤”。做皇帝后,有感于皇宫内物价水平太高,道光要求内务府去做地摊货“粉汤”。很快,内务府拟了一个周密的计划,成立粉汤领导小组,增加办公场所一处,增加内务府编制若干,经过众人的讨价还价,精打细算,需要经费六万两,日后每年还需追加投资1.5万两。

  道光冷笑一声,当场点破:我以前在前门大街某个胡同的某个百年老店里吃过,一碗两个铜板,只需要安排一个小太监专门送外卖就行了。很快,道光得到回复,此店已搬。道光叹了口气,此生跟粉汤无缘了。
  日期:2016-08-30 20:58:32
  就逮着皇帝一个人坑,整个朝廷就没人救驾,就没人不服内务府吗?有,真性情的陕西汉子,清政府的理财专家,云南报销案专案组的首席刑侦专家阎敬铭不服。在此之前,凭借云南报销案,阎敬铭已经处理了几十位官员,连当时的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都没放过。阎敬铭发现,清廷财政最大的漏洞就在于内务府,并发现铁证一处:内务府买皮箱的采购价是60两,而市场价最贵不过6两。
  当阎敬铭兴冲冲的向慈禧报告:又能为国家创收了,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慈禧的反应却很平淡:“给你半个月时间,给你六百两银子,你去买100个的皮箱给我看看。”感觉手到擒来的阎敬铭赶到市场上一看,惊奇的发现全城的皮箱商铺都歇业了,好不容易通过内线联系到一个皮箱商,他也战战兢兢的表示:上峰有指示,谁敢卖就办了谁。
  阎敬铭毕竟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不是那么容易服的。阎敬铭派亲信特工一名,秘密去天津联系好友买皮箱,结果半个月过去了,杳无音信。后经阎敬铭调查,发现这名亲信特工还是泄露了身份,被人半路截住,给了他1000两银子,让他有多远滚多远,再敢回来,小命不保。
  虽然开始的时候阎敬铭不服,但内务府专治各种不服。现在阎敬铭真的服了,上至整个北京城,下至自己的亲信,不管是来明的还是来暗的,没有内务府搞不定的。阎敬铭掂了掂量下自己的分量,还是不够格。阎敬铭能搞的定一品的尚书和军机大臣,但却搞不定二品的内务府。内务府这3000特种兵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日期:2016-08-31 11:00:19
  上面从李鸿章、翁同龢一路扯到内务府,也是为了说明整个国家的后勤工作是怎么运转的,袁世凯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体系。在当年,想办点事就这么难,利益越小,难度越小,利益越大,难度越大,光有一腔热血的理想主义者是做不成事的。而袁世凯想练兵这件事,就非常的难,当然比整顿内务府要容易点。
  甲午战争后,袁世凯的老上级李鸿章成了全民心中的臭大粪,袁世凯也很艰难,因为谁都知道他跟李鸿章是什么关系。在官场上,抱大腿的确比较容易受到提拔,但缺点就是个人的前途要跟领导的前途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想在官场上有一番大的作为,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风格。
  就在讨论李木偶与翁木偶谁该背甲午失败的黑锅的时候,袁世凯这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不过,袁世凯这颗新星也有差点被一巴掌呼死的危险。马关条约签订后,恭亲王曾问李鸿章:“吾闻此次兵衅,悉由袁世凯鼓荡而成,此言信否?”李鸿章说:“事已过去,请王爷不必追究,横竖皆鸿章之过耳。”最终恭亲王嘿然而罢。李鸿章此时已是万夫所指,全民公敌,只能暗自伤心:“年轻人,我只能送你到这了,剩下的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一个好汉三个帮,让我们先了解下袁世凯的朋友圈。袁世凯在朝鲜虽然一直被国内的言官喷的狗血淋头,但也结交了两个大有来头的人。
  日期:2016-08-31 20:58:23
  第一个就是吴大澂。1884年甲申政变后,吴大澂第一次见到袁世凯,就如获至宝,当场认定,那个远在河南乡下, 6岁的小屁孩袁克定就是我未来的乘龙快婿了。不得不说,吴大澂同志的投资眼光真是让人望尘莫及,跟把女儿强行嫁给刘邦的吕公有一拼(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面对这飞来横福,袁世凯也做出了他的第一反应:不敢当。但吴大澂却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跟袁世凯做亲家,他先是写信给袁世凯的堂叔袁保龄,后面又请李鸿章的高级幕僚周馥、罗丰禄做媒人,赶着要跟袁世凯做亲家。这几位重量级人物一上场,袁世凯也明白,这不是在做梦,自己真的是攀上高枝了。袁世凯的这位未来儿媳妇吴本娴小姐是吴大澂的六女儿,论年龄就是她了,论八字,她属龙,袁克定属虎,标准的龙虎斗。不过双方家长都心意已决,还管这劳什子的细节干什么。

  辈分很重要,在武侠小说里,主人公有一大特点就是辈分高。郭靖要跟周伯通拜个把子,杨过要跟黄药师拜个把子,张无忌不拜把子,直接当个教主。不光是武功,就连辈分都得整到小说里的最高水平。而袁世凯成为吴大澂的亲家后,地位和辈分也直线上升。
  这个亲家也直接抬高了袁克定在袁世凯心目中的地位。高攀了这个亲家后,袁世凯也把袁克定的学习问题当成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须十分下功夫读书,方可见岳翁,不至遗笑。”后面一有机会,袁世凯就把袁克定从河南乡下带到自己身边,专门开私塾、请家教,对袁克定严加管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