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55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8-26 16:21:46
  上面体现出了慈禧高超的政治手腕,但下一幕就体现出了慈禧糟糕的政治水平:甲午战争输了,并且赔偿金额超过有史以来所有赔款之和。慈禧突然发现:玩过了。
  归根结底,慈禧费尽心机培养的这些清流党富含动口能力,缺乏动手能力。李鸿章的专业是干活,副业是吵架,而清流党的专业是吵架,副业是干活。
  虽然清流党人对付日本人不够用的,但对付李鸿章够用的了。甲午战争后,经过清廷高层的引导,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李鸿章运动,曾经的英雄也变成了卖国贼。李鸿章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回妈妈(慈禧)再也不用担心李鸿章的名望问题了。不仅是李鸿章,在半年内,大部分淮军系统的人都被清算。这一招非常高明,朝廷还有再用到李鸿章的时候,但那时李鸿章已被剪掉羽翼,再也没有资本跟朝廷叫板,只能老老实实的干活了,让他干啥就得干啥。

  不过此时的翁同龢有点上头了,在心底埋藏了三十年的怨恨终于看到了报仇雪恨的曙光,于是翁同龢向朝廷建议,处斩李鸿章以谢国人。很显然,这个建议超出了慈禧给翁木偶的职权范围,很快就被搁置不议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慈禧为了制裁李鸿章,顺手牵羊的把海军军费挪来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水平倒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家60了,到了退休的年纪,辛辛苦苦一辈子,还忙活出一个同治中兴来,总该享受一下吧。
  有几个皇帝是光干活不享受的,享受不是问题,问题就是钱花的太多了。为啥要花这么多钱呢,让我们来看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的终极版:内务府。
  我们先联系点熟悉的:公务员热。现在我们报考公务员的人非常多,公务员热也十年了,社会的普遍舆论也都认为公务员钱多活少,喝茶看报。如果这么说的话,当年的徐世昌可不同意。徐世昌在1886年考取翰林院的处级后备干部编制后,靠死工资过了10多年悲寒交迫的日子。
  那什么部门有钱?垄断部门有钱,比如烟草、电信之类的,但没有全国统一考试。在当年也是如此,开平矿务局,天津军械局有钱,徐世昌想去也一直没机会。当然最有钱的当属天字第一号的内务府。

  有北京民谣为证:“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前面那三样东西就为说明一件事,此人是个暴发户。这么神奇的部门怎么进?别做梦了,内务府的人员主要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所属包衣组成。看了吗,人家不招考。
  内务府的编制有3000人,只为皇帝负责,这3000人和他们全家的吃喝拉撒全都得从望皇帝身上出。但皇帝是不会乖乖的把钱给他们挥霍的。为了能通过正规渠道把皇帝的银子搬到自己家里去,这些人还跟太监联手,组成了强强联盟,确保万无一失。在利益的推动下,内务府的这3000人就是3000名特种兵,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下面来看下内务府的绝招:坑蒙拐骗。
  日期:2016-08-29 08:27:42
  第一招,坑。清朝勤俭持家的模范皇帝,道光同志就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以多年当和硕智亲王的经验,知道补衣服比买新衣服省钱。但他不知道的是,等他当上皇帝后世道就变了。道光的龙袍破了个洞,他随手交给内务府补,事后内务府也随手给了道光3000两银子的对账单。道光大怒,欺负我不知道物价指数(CPI)吗?内务府解释:皇上的龙袍是有花的湖绸,剪了几百匹绸才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所以贵了,一般的补丁大概五两银子就够了。这也怪道光平时给内务府的零花钱太少了,导致人家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道光很生气,但后果不严重。内务府人员的编制是高逼格的上三旗,这编制不仅是终身的,还是世袭的。道光最终发现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只能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我就去睡觉了。
  被坑了就只能认怂吗?有较真的,光绪就算一个。慈禧过生日,光绪打算用私房钱打四个镯子,由内务府的中层管理人员庆宽(郎中)操办。庆宽做了四个样品,先给光绪看,光绪对花式自然没什么要求,再给慈禧看,慈禧很喜欢,下面庆宽就找光绪买单了。光绪曾有个小金库,四万两银子,不放心内务府才存到了外面的银号里吃利息,估计庆宽对此也心里有数,向光绪要账四万。光绪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开始工作忙,一不留神没问个价,结果庆宽就敢漫天要价,但慈禧看中了,又没法退货。最终光绪的私房钱只剩下利息,本金没了。

  自从庆宽把光绪的私房钱变成了自己的私房钱后,光绪算是记住庆宽了。后面由于庆宽手伸得太长,断了他人的财路,遭到了另一个满族御史的弹劾,光绪决定,小事大办,处决庆宽为自己的银子报仇。虽然专案组主张从宽从轻,但光绪坚持从严从重,最终把庆宽革职抄家。
  光绪刚出了口恶气,另一个肥差“江西盐法道”出缺,经吏部一致推荐,庆宽是最合适的人选。光绪叹了口气,算了,让他从我的眼前消失,不坑我的私房钱就行了。这样庆宽光荣的从五品郎中升为四品道台,去新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没办法,祖上都是亲戚,皇帝就算被坑了也只能认了。不认能咋的?天天工作那么忙,总不能总盯着内务府干吧,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
  第二招,蒙。主角还是可怜的光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鸡蛋是最便宜的荤菜,光绪就专爱吃鸡蛋,但内务府的政府采购价是三十两银子一个。一次光绪皇帝和翁同龢聊天,突然有个疑问:“这鸡蛋虽然好吃可太贵,翁师傅你能吃得起吗?”老油条翁同龢也赶紧帮着圆谎:“臣家中只有遇到祭祀大典才吃一两个,平时是不敢买的。”结果可怜的光绪就这样的被蒙了一辈子,到死都以为世界上只有他才能无忧无虑的喊一句:“老板娘,加一个茶叶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