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49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8-10 11:03:37
  1895年1月,李鸿章被免去直隶总督,由王文韶代替,清政府征调湘、楚、淮军六万余人出关做最后一搏。3月3日至9日,清军的最后一战也败的干净利索,大家也都习惯性的望风而逃,一触即溃。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到达马关,4月17日,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中日战争结束,袁世凯的任务也结束了。5月,袁世凯回到天津交差,请假回老家省亲。此时袁世凯已给自己做了新的职业规划:小站练兵,但这件事却很棘手,好不容易有个探亲假,袁世凯只能全用来跑关系了。
  第二章题目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毫无疑问,这个赏识提拔袁世凯的大人就是李鸿章。但此时,李鸿章这个大人物正处在他人生中的最低谷。
  李鸿章这辈子结了两个大的敌人,第一个是左宗棠,第二个就是翁同龢。先介绍第一个敌人左宗棠。
  前面提过左宗棠当师爷时就敢跟总兵打架,此事发生在1858年,当时举人左宗棠以“师爷”身份(无正式官衔的幕僚)辅助湖南巡抚骆秉章,掌握军政实权,省内大小官员来见,都要行礼参拜,偏偏永州镇总兵樊燮不买账,认为自己是堂堂的正二品武官,凭什么要向你一个小小的师爷请安。结果,左宗棠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仅打仗是一把好手,打架也不差。上前一脚踢翻樊总兵,还大声呵斥 “王八蛋,滚出去!”

  这一架打出了大事,官司一直打到皇帝那。后来左宗棠因朝中有人力保,居然反败为胜:行凶者无罪,反而让受害人樊燮回家。架打输了 ,官也丢了,樊燮因此大怒:“伊区区孝廉尔,可气焰如此!”
  樊燮返乡后,在先人牌位旁边,写下“王八蛋滚出去”六个字,名为“洗辱牌”。要求两个儿子超越只有举人功名的左宗棠,为父报复。并命令两子在有所成就前必须女装以作激励:“考秀才进学,脱外女服;中举人,脱内女服;中进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无罪。”后樊次子樊增祥在1877年考中进士,焚烧洗辱牌以告慰当时已作古的樊燮。
  别说打架没用,这一架打完后不久,左宗棠便获得机会自己创业,招募“楚军”。
  日期:2016-08-10 22:40:41
  在打架方面,李鸿章也不甘示弱。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的时候,周围都是湖南人,就他一个安徽人,经常受到歧视。李鸿章有个爱好,就是一觉睡到自然醒,于是被彭玉麟嘲笑道:“少荃(李鸿章字)每日晚睡懒起,想必皖地民风若此,无怪合省以负贩为业,少有正途。”(地域攻击)李鸿章当即回道:“雪琴(彭玉麟字)有所不知,安徽民风勤勉,然自令尊执掌数载,竟令做慵懒之态尔。”(人身攻击,不过说的真的很妙)彭玉麟的父亲当时正是安徽的地方官。彭玉麟有个外号叫“三不要”,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别的不说,敢叫不要命的人肯定不会是什么好脾气,两人当即打成一团,据说当时囊括了曾国藩在内的一群湖南人对打架吃亏了的李鸿章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围观。对此事彭玉麟好像也有点记仇,后面他杀掉了李鸿章的干儿子李秋升。

  跟左宗棠差不多,这一架打完之后不久,李鸿章也获得机会自己创业,招募“淮军”。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依。”看来打架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年纪轻轻的要连打架的勇气都没有,那日后就很难有做大事的魄力了。当然不是鼓励打架,上了年纪要还经常打架,那就很难有做大事的定力了。
  总之,我们可以知道左、李两位都不是什么善茬
  日期:2016-08-11 09:01:51
  太平天国平定之后,左、李分别各自率楚军、淮军镇压捻军。1868年8月,捻军张宗禹部在重重包围下,全军覆没。战后论功以淮军居首,李鸿章也荣升为协办大学士。但左宗棠怀疑李鸿章上报张宗禹投徒骇河自杀而死的说法,率军四处搜捕。这种“你唱戏我拆台”的做法让本来就不甚投契的左李,也正式交恶。
  不过这也不是左宗棠第一次这么干了。太平天国平定后,曾国藩处死李秀成,上奏洪秀全的幼子洪天贵已死,左宗棠却报告说洪天贵逃跑了,拆了一次曾国藩的台,两人为此又争了半天。
  左宗棠不仅和曾国藩、李鸿章不和,并且在“樊燮案”中四处为左宗棠奔走的亲家郭嵩焘、同壕战友沈葆桢(曾接手承办左宗棠创立的福建船政)等人,后来也都跟左宗棠过不到一块去了。
  相比之下,李鸿章的脾气好点,曾国藩也曾特地写信赞扬李鸿章“阁下不与左帅争意气,远近钦企”。
  不过这些人虽然不和,但在内心,彼此之间还是互相钦佩的。
  1872年曾国藩病死,左宗棠送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落款 “晚生左宗棠”。这也是左宗棠平生唯一一次对曾国藩以“晚生”自称。
  1885年左宗棠病死,李鸿章送挽联:“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左李之间也颇有英雄相惜的感觉。

  而李鸿章下面惹的这个翁同龢就没这么简单了。
  日期:2016-08-11 16:51:01
  而李鸿章下面惹的这个翁同龢就没这么简单了。
  1860年,寿州被陈玉成率领的太平军进攻,当地团练奋勇抵抗方才退敌。太平军走了,不同的团练队伍却闹了起来。以孙家泰、蒙时中为首的城内团练与以苗沛霖为首的城外的团练互相仇杀,最终苗沛霖叛变,投向了陈玉成。
  此时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前来处理此事。翁同书认为应该诏安苗沛霖,但苗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对自己的罪行既往不咎,二是杀了孙家泰、蒙时中。翁同书答应照办。此时已经入狱的孙家泰听后自杀,蒙时中则被抓起来后杀了。两人的首级一起交给了苗沛霖。结果苗沛霖却带兵攻陷了寿州城,翁同书反而做了俘虏。不过苗沛霖感觉翁同书对自己还是挺够意思的,翁同书也没坚持殉国,最终还是把翁同书给放了,不过翁同书作为苗沛霖的担保人也因而获罪革职。

  苗沛霖先是办团练,属于非正规的政府军。投靠陈玉成是第一次叛变,后面又活捉陈玉成是第二次叛变,后面还有第三次叛变,被僧格林沁击败,这次他的属下也学乖了,把苗沛霖杀掉请功。苗沛霖曾作诗:“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不得不说,谭嗣同最有名的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涉嫌抄袭,查重率高达50%。
  此时曾国藩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决定上书弹劾翁同书。但翁家是名门望族,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还是皇帝的老师,老狐狸曾国藩的心眼转了转,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李鸿章。结果李鸿章超额完成任务,让本来仅是撤职的翁同书判了斩监侯,还顺道把翁老爹给气死了,翁同龢也伤心的大病一场。估计连李鸿章也没料到一个死缓一个气死,还有一个气病了,这三笔烂账都得算在自己头上了。对翁同龢来说,杀父之仇就已经不共戴天了,更何况李鸿章还坑了自己的哥哥,毁了自己的家,再牛逼的肖邦,也弹不出翁同龢的悲伤。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但在此时,李鸿章就算把烧烤摊送到翁府上,也抹不平翁同龢心中的伤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