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50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8-12 12:26:14
  其实曾国藩挑李鸿章去弹劾翁同书也是大有深意的。
  明面上的原因是李鸿章比较有才,特别是吵架方面,由他来弹劾最有威力。据记载,李鸿章初到曾国藩幕府时,才高气盛,锋芒毕露,而曾国藩幕府中有不少能言善辩之士,所以曾国藩有意无意的让他们与李鸿章争口舌之长,以挫其锐气。
  从上面可以看出,李鸿章嘴上的功夫的确很厉害,谁都说不过他,必须上一群人才能镇得住。遥想少荃当年,颇有舌战群儒的风采。
  前面说过彭玉麟曾跟李鸿章斗口,被一招秒杀,恼羞成怒,拔拳相向。后面多亏哥们练过,才把面子挣回来。左宗棠也曾试过,讥讽李鸿章“与如夫人洗脚”,结果李鸿章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赐同进士出身”,一下讲出了左宗棠仅是举人出身,无进士功名的心病,左宗棠也被李鸿章一招秒杀。
  像是上面那些斗口只能算是热身运动,进入官场后的李鸿章的言辞少了份锋芒,多了份狠辣,重剑无锋,杀人不见血。弹劾翁同书就是:“臣职分所在,理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面对在朝廷枝繁叶茂的翁家,李鸿章一句话就触动了皇帝心中最担心的事:结党营私。于是皇帝动了杀心。
  前面说的慈安死后,李鸿章弹劾左宗棠大惊小怪,大呼小叫,也一下子触动了慈禧心中最不安的事,让迈上人生巅峰的左宗棠迅速跌落下来。
  戊戌政变后,慈禧吓唬李鸿章:“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直接回道:“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轻轻松松一句话,不仅洗刷了自己,还楞把准备充分的慈禧噎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日期:2016-08-12 16:30:33
  当然曾国藩让李鸿章弹劾翁同书还有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原因是:李鸿章自从打架吃了大亏后,感觉自己一个安徽人在这一帮子湖南人里始终格格不入,心灰意冷,想跳槽换新老板。于是曾国藩让李鸿章上弹章立个功,好让李鸿章名正言顺的单飞。
  不过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曾国藩在朝廷中还是有不少敌人的,为了确保李鸿章自己创业后,不会再记着当年受的委屈,投到别人门下跟自己为难,得让李鸿章立个“投名状”。结果李鸿章如曾国藩所料,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也彻底堵死了李鸿章投向新老板(清流党)的路。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看曾国藩的厚黑学水平,绝对的人精。
  可以想象,李鸿章日后回想起来,不弹劾的这么狠,曾国藩就不放自己出来创业;弹劾的这么狠,又结下了深仇大恨。虽说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但当年的始作俑者曾国藩也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成功的阴了李鸿章一手之后,曾国藩自己心里也有数。平定天平天国后,有人劝曾国藩称帝,曾国藩就说过:“我要平稳安泰的话,李鸿章一辈子都是我的学生,我若不顺的话,李鸿章必定反戈一击。”两人心照不宣,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日期:2016-08-15 08:50:34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翁同龢家中的顶梁柱都倒了,翁同龢只能先卧薪尝胆。1862年翁老爹去世后,给翁同龢留了最大的一笔遗产就是人脉。1865年12月28日,由恭亲王奕䜣推荐,36岁的翁同龢子承父业,成为同治的老师(弘德殿行走)。
  1862年同治即位后,高层一共给他安排了四位老师,翁老爹当年就被气死了, 70多岁的老病号祁寯藻在1866年也病死了,另外两位李鸿藻和徐桐也都比较忙,逐步告别了站讲台,进入教务处工作,一线的教学任务基本上都交给了最年轻的翁同龢。

  作为家族唯一希望的翁同龢也非常看中这次难得的机会,因材施教,主讲连环画版的《帝鉴图说》。《帝鉴图说》是由明朝张居正主编,全书共117张插图,是为当年上小学年纪的万历皇帝精心准备的。跟前面那些刻板的老头子相比,金牌教师翁同龢更能抓住学生的兴趣,配合插图讲的更是妙趣横生,同治听的也是津津有味。此时尚在事业的起步期,翁同龢也收敛了锋芒,暂时搁置下心中的仇恨。1874年,翁同龢还和李鸿章并肩作战,一同弹劾过超级诈骗犯李光昭。

  1875年同治去世后,翁同龢接着给光绪当老师,辈分也长了一级。有了给同治讲连环画的经验,翁同龢教起光绪来依旧游刃有余,也成了当时光绪最信任的人。
  苦苦的熬了几年后,翁同龢终于开始主持户部工作。此时的翁同龢也撕下了温情的面纱,中程发力,向李鸿章发动猛攻。翁同龢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些行为,对当时和后世都造成了难以估算的巨大影响。
  日期:2016-08-15 16:28:37
  出了责任事故后,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冠冕堂皇的说法是总结经验教训,而久经官场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找个背锅侠。

  甲午战争结束后,这个背锅侠就轮到了李鸿章,打海仗的北洋水师是你的,打陆仗的淮军也是你的,输了不找你找谁啊。
  100多年过去了,新的背锅侠也出现了,就是翁同龢,原因是从1891年开始,户部直接把北洋水师的经费扣了,李鸿章好不容易靠“海防捐”整点钱,又被户部给截留了。直到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还紧急请求调拨海军经费,以维持北洋水师的战斗能力,不过还是石沉大海,没有下文了。
  北洋水师兵败,那到底是谁该背着个黑锅呢?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北洋水师为什么败了。
  首先是总体实力。根据英国出版的世界海军年鉴,1886年北洋水师世界排名第六,日本还是无名之辈。1890年北洋水师下降至第10名,日本上升至第11名。到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已全面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差距最小的数据是吨位,此时已不到日本的八成,差距最大的数据是火力,发炮速率大概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其次是细节。北洋水师的炮弹跟日本的炮弹就不属于一个时代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