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44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7-26 12:42:48
  万般无奈之下,袁世凯只好去求一个他不愿意去求的人:张佩纶。
  袁世凯曾经说过,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里只有三个半,其中张佩纶排名第一,徐世昌排第二,杨士骧排第三,张謇算0.5。那张佩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能在袁世凯的心目中排名第一。
  首先排除袁世凯算错总分的可能。虽然我们平时经常说排名不分先后,但正式场合排名一定是分先后的,并且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任务。我们经常看到电视剧里有人当众吹牛:“当年我跟皇上......”对这种说法,就俩字:找死。正确的说法是“皇上跟我......”所以说在公共场合讲话一定不要把顺序搞错了,就算你能解释是无心的,那也是因为内心不够重视这个问题造成的。

  既然是慎重的排名,那袁世凯是根据什么排的呢?我借用一下十大元帅的排名,十大元帅排名的主要依据不是按歼敌数量算的,而是要平衡各个派系,做到大家雨露均沾,谁都有个代表,大家都没怨言。
  所以说张佩纶排第一不是因为他考试总分高,而是因为他代表了李鸿章,徐世昌排第二因为他代表了袁世凯的朋友,杨士骧排第三因为他代表了袁世凯的门人,张謇算0.5因为他代表了跟袁世凯亦敌亦友的势力。所以说,袁世凯是按照领导、同事、下属、其他公司职员这个顺序排的。
  日期:2016-07-26 17:27:31
  看完排名我们再看看张佩纶的经历。
  首先,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跟李鸿章交情很深,李鸿章也把这段经历定义为:“患难之交”。张印塘死后,李鸿章出面把他的家人安顿在苏州。
  其次张佩纶中进士后于1882年干上了左副都御史,在这段时间里他属于清流党,也兢兢业业的履行了御史的职责,弹劾了好多人。
  其中张佩纶最成功的弹劾是弹劾了恭亲王奕䜣,奕䜣也在1884年甲申易枢中退出权力圈。
  最震撼的弹劾是弹劾了当时兼署户部尚书的王文韶,张佩纶在1882年十月十五日上《请罢斥枢臣王文韶折》,未果后在十月二十七日连上《再请罢斥枢臣王文韶折》和《三请罢斥枢臣王文韶折》两折,最终以连环炮似的攻势终结了王文韶。
  如果光是三连弹的话还不能算最震撼的,别人也有用这招弹劾的,最震撼的是王文韶与张佩纶还有姻亲关系,王文韶的儿子和张佩纶同是朱学勤的女婿。对亲戚都能下这么狠的手,张佩纶的强悍可见一斑。
  最失败的弹劾是弹劾了翁同龢。
  最倒霉的事情就是在马江海战中作为最高指挥官临阵脱逃。其实这件事说起来也有点冤,中法战争中张佩纶一直在主战,当福建水师的原指挥官表示我不行你上啊的时候,张佩纶就上了,结果刚上任两个月,人都还没认全的时候马江海战就爆发了。对这帮不给力的队友也不值得把命都搭上,于是张佩纶也跑路了。
  但是由于张佩纶人气高,人面广,路数多,马江海战失败后也一直没追究他的责任,连朋友圈里好友最少的左宗棠都来给他讲情。直到5个月后才突然开始大规模的清算活动,张佩纶自己对这次弹劾的看法是“谓闽揭乃虞山授意”。闽揭指的是弹劾他的人,路人甲可以忽略,虞山指的是翁同龢,就跟项城指袁世凯一样。

  所以说张佩纶弹劾翁同龢很失败,没把翁同龢怎么样,结果被翁同龢反过来弹劾一次,自己只得去边疆吃了几年沙子。
  日期:2016-07-27 10:55:25
  等张佩纶再从边疆回来时,早已物是人非,只得放弃创业,加入李鸿章的幕府。不过李鸿章真的是非常看重张佩纶,吴大澂也曾说李:“向谓幼樵(张佩纶)为天下奇才”。1888年,虽然张佩纶已成为了40岁的中年大叔,并且是三婚,李鸿章照样把22岁的宝贝女儿李菊藕嫁给了他。
  并且订婚过程也很传奇。传说张佩纶见李鸿章,提及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时,李鸿章趁机请张佩纶给女儿找婆家,当张佩纶问有何要求时,李鸿章满怀深意的大笑:“能找到跟老弟一样的人物我就心满意足了。”并向张佩纶抛了个媚眼,张佩纶恍然大悟,回家赶紧主动提亲,于是一切就ok了。

  每当看到这个传说,我都忍不住努力的回忆,当年我可曾错过了什么了吗。
  这段婚姻对张佩纶的影响很大,大的不仅超出了张佩纶的想象,也超出了李鸿章的想象。在当时只是提高了张佩纶的地位,提升了张佩纶的士气,但不曾想张佩纶后来有个孙女叫张爱玲,比张佩纶的名气大多了。以至于现在再介绍张佩纶的时候都得说:这位老同志是张爱玲女士的爷爷。
  也不知道张佩纶弹劾姻亲王文韶这种行为会不会导致家庭生活的不和睦,不过张佩纶的家庭生活真的不和谐。张佩纶首先跟大舅哥、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的关系就很不好,传说当年还差点动手火拼过,有“小合肥欲手刃张蒉斋”的传说。其次张佩纶与李菊藕的女儿张茂渊也教育侄女张爱玲:“我想你奶奶是不愿意的。”至于张爱玲,她表示在16岁时被父亲关过半年禁闭,所以在她的笔下父亲也都不是什么好形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