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41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7-19 09:24:05
  如果说之前日本人是痛恨袁世凯的话,在袁世凯这一连串的行动后,日本人真是恨到骨头里了。再让袁世凯在朝鲜这么搞下去,日本人辛辛苦苦经营十多年的朝鲜基业就要全毁了。
  1894年,机会终于来了,开化党首领金玉均在上海被暗杀。按道理讲,一个朝鲜人,在中国的境内,被另一个朝鲜人暗杀了,似乎跟日本没什么关系,不过日本人却跟杀了他爹一样的愤怒(这可不是我造谣,日本人表示:清国对金玉均的处置,实为日本之一大耻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时间举国沸腾。
  前面说过1886年北洋水师第一次造访日本(那次的确也太能造了),1892年又和平访问了一次。从那以后,再度受刺激的日本人开始了更为疯狂的扩军运动,明治天皇不仅掏出了自己窝藏已久的私房钱,并且对外宣称一天只吃一顿饭来激励全国。在天皇的鼓舞下,全民捐款建军舰的活动达到顶峰,其中也包括**来捐款。不得不感慨,同样是**请愿团,大部分人一听在袁世凯称帝时出现的**请愿团就想笑,但一听当时在日本出现的**请愿团就感动的想哭了。

  日期:2016-07-19 17:08:10
  关于金玉均的评价后面再说,他的死直接导致朝鲜东学党起义达到高丨潮丨。虽然这次农民起义得到了日本的暗中支持,但朝鲜官军连农民军都打不过,只能说这都是一群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滓。
  此时的袁世凯面临了这个艰难的决定:是否请求清廷出兵帮朝鲜镇压起义。当然这件事情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清廷最后出兵,导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廷惨败,所以整个学术界从一百多年前到现在,都认为袁世凯与李鸿章那次大错特错,错误的原因就是他们相信了日本的那句话:“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
  不过我认为不要从未卜先知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要设身处地的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才能真正理解当时袁世凯的决定。
  大家可以结合下相似的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带30万东北军一枪不发的撤出东北,这个黑锅就甩给蒋介石的“坚决不抵抗”了。我们暂且不论蒋介石是否真有这道命令,我们只是设想一下,当时朝鲜的形势是不出兵的话朝鲜就没了,如果你是袁世凯的话,你敢不敢一枪不发就撤出朝鲜,然后打个奉行“坚决不抵抗”的招牌,把黑锅甩给李鸿章。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甲午战争后,李鸿章都被喷成了狗,如果当时袁世凯面对东学党起义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就跑回了国内,那下场会怎样?临战脱逃,下场只会比李鸿章更惨。所以说,无论是谁,处在当时袁世凯与李鸿章的地位上,都不可能丢下朝鲜不管。
  日期:2016-07-20 16:24:48
  既然职责所在,避无可避,那么就不要再想着逃避,去想着该怎么解决问题吧。
  袁世凯在第一时间就知道此事,并且在第一现场也最了解情况,早在1893年,袁世凯就做出了第一反应:首先“劝韩廷严缉惩办”,并指出局势的严重性:“尚居险号召,恐非时日能殄[tiǎn]灭。”其次通告在朝鲜的外国使节,对于东学党起事,“有华弹压,毋过虑”。上面是明面上的,私下里袁世凯赶紧致电李鸿章;“即电饬水师迅遣两船来仁(川),以尽弹压责”,又代朝鲜请李鸿章为其购置枪炮。

  我们来讨论下袁世凯的第一反应是否可行。在起义的萌芽阶段,袁世凯就已经意识到了危险在临近,袁催朝鲜上心,劝外国人放心,请朝廷关心(出兵自然是大事了)。在甲午战争前,东学党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在得知清廷跟日本都出兵镇压后,顿时如鸟兽散。可见,如果说朝鲜官军的战斗力只有5,那起义军的战斗力最多也只有10.如果袁世凯能暂时稳住朝鲜局势,清廷能不顾《中日天津条约》中关于共同出兵的约定,迅速出奇兵镇压东学党起义,是有可能在日本人反应过来之前解决问题的。

  不止我这么看,连把袁世凯骂的体无完肤的日本记者佐藤铁治郎也这么看,在他的作品《一个日本记者眼中的袁世凯》中评论: “要而论之,袁世凯当日(指在朝鲜时期)之谋,实有令人可惊可畏者。使清政府与李鸿章能明断敏迅,出师图韩,一跃而登,真令我日军无从措手。”
  日期:2016-07-20 22:41:56
  所以说袁世凯的第一个决策也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当然没用成也有的他的局限性,就是清军不仅袁世凯调不动,连李鸿章都不好调动。跟日军相比,清军上层管理机构派系复杂,处处掣肘,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所以干啥事都拖拉。
  时间从1893年拖到了1894年,小病不治终成大病。2月份全琫[běng]准发起新一轮的进攻,4月份全琫准整合各地起义军,成为了新的领袖,并给自己起了一个霸气侧漏的外号“绿豆将军”(估计当时在朝鲜绿豆是奢侈品了)。5月份洪启薰带领800名朝鲜正规军出战。
  这支朝鲜正规军叫京军,经过美国教官训练,并是当时朝鲜唯一配备西方新式武器的军队。而这位指挥官洪启薰同志在壬午兵变中,曾在乱军之中把闵妃背了出来,因此深得闵妃信任。不过洪启薰同志前面也露过一回脸,就是演了一回“蒋干”,可见情商不是很高。在他的带领下,800名京军刚赶到战场就只剩470名了。
  那300多名士兵去哪了呢?基本都是开小差跑了。可见兵源很重要,由于新军待遇好,当兵的大多数都是朝鲜高官家的亲戚,大家参军都是来拿工资的,不是准备上战场卖命的。
  士气低落成这个样子,洪启薰也算尽力了。截止到6月份,起义军已控制了朝鲜全国五分之三的土地、拥有十多万武装力量了(跟着绿豆将军有汤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